這座島的風聲彷彿特別大,當風帶走記憶後又留下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風吹過海面時,總有人停下腳步,只為聽那一瞬的寂靜。

風,無形卻真實,它能帶來涼意,也能捲起塵土;能讓人感覺自由,也能讓人感覺孤立。在日常裡,風或許只是窗外的流動;但在人生某些時刻,風卻成了命運的暗喻。它提醒我們:有些歷史,不因時間遠去而消散,只是需要有人耐心傾聽。

風中的孤島

風,本該是自由的象徵。「大風」這兩個字,不只是一種自然現象。在古代文獻裡,它常被用來代指「痲瘋病」,如今被稱為漢生病的疾病。因為恐懼與誤解,病患一旦確診,對他們來說,風不是輕盈的,而是將他們帶離家庭的力量。

1930年,樂生療養院成立。那時候,社會對漢生病充滿恐懼,患者一旦確診,就得被帶到這裡,與外界隔離。許多人走進院門的那一天,就明白自己再也回不了家。

樂生坐落在新莊山坡上,四周曾有鐵絲網與溝渠,阻斷人與外界的連結。但院民們依然努力地活著:自己種菜、做工,蓋起小屋,辦學校,甚至在這裡結婚、生子。對外界而言,這是一處隔離的地方;對院民而言,卻是唯一能安身的家。

從隔離到正名

1950年代,隨著藥物出現,隔離的高牆慢慢拆除。病友第一次能走出院門,能投票,能回到家人身邊。到了1990年代,漢生病在台灣幾乎絕跡,社會也開始意識到,長久以來的隔離與歧視,對病患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

2008年,《漢生病病患人權保障及補償條例》通過,政府公開道歉並給予補償。對年邁的院民來說,那是一句遲來太久的「對不起」,也是一份終於被看見的安慰。

​家園,再一次被風動搖

然而,另一陣風卻吹來了。這片山坡的寧靜,並沒有因此被保留下來。隨著都市開發的推進,捷運施工的機具切斷了山腰,也切斷了他們原有的生活。曾經熟悉的院區,真的化作一座孤島。於是,年輕人來到他們身邊。有人推著輪椅上街,有人拍紀錄片、寫歌,把故事傳出去。老人守著家,青年守著良知。這段跨世代的同行,成了樂生故事中最動人的篇章。

我們活在一個資訊永遠比呼吸還快的時代。當社會議題一波波湧上新聞版面,很快又被下一則爆炸性的標題蓋過。對樂生療養院的關注,也曾經如此。遺忘的速度,比風還快。

大眾以為樂生運動已經落幕,抗爭已然結束;但對院民來說,日子仍要一天一天過。有人在歲月裡老去,有人在等待中熬過病痛,也有人在信念的動搖與堅持間拉扯。這些細碎卻真實的生活,不會出現在新聞焦點裡。它們如同風聲,在耳邊一閃而過,除非有人願意停下來,用二十年的時間去聽。​

鏡頭裡的二十年

導演許雅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從學生時期參與樂生運動開始,她便背著攝影機,在院區裡進進出出。二十年來,她持續蹲點、記錄,陪伴著這群在「大風之島」上生活的人們。她拍下了院民的日常,拍下他們與外界對話的努力,也拍下了都市開發如何一步步侵蝕他們的家園。當外界以為故事已經落幕時,她的鏡頭卻在告訴我們:真正的對話,還沒結束。​

《大風之島》這部紀錄片,不只是影像的堆疊,它更是一種凝視。它與人同高、與風同頻,選擇以耐心與時間對抗遺忘。這樣一部拍攝二十年的紀錄片,是希望讓更多人能看見:在我們的城市角落,仍有人以生命為家園奮鬥。

支持這部作品,就像在風中點起一盞燈,它提醒我們,歷史不該被沉默,故事值得被流傳。

👉 立即參與《大風之島》紀錄片上映發行經費集資計畫

曾被稱為大風的病,如今成了吹醒記憶的風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貝感幸福的沙龍
10會員
105內容數
貝感幸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2
以我們親身經歷的賞鯨與與鯨鯊共遊經驗,帶出在海洋中尋找平靜、療癒感的連結,探討現代人在角色扮演與壓力下的「消耗感」,並提出真正的修復源自「向外連結」的生命關懷,介紹中華鯨豚協會的「鯨豚加護病房」改建計畫,邀請讀者參與,重拾內在平靜與生命熱情。
Thumbnail
2025/10/02
以我們親身經歷的賞鯨與與鯨鯊共遊經驗,帶出在海洋中尋找平靜、療癒感的連結,探討現代人在角色扮演與壓力下的「消耗感」,並提出真正的修復源自「向外連結」的生命關懷,介紹中華鯨豚協會的「鯨豚加護病房」改建計畫,邀請讀者參與,重拾內在平靜與生命熱情。
Thumbnail
2025/09/30
臺灣有許多孩子放學後獨自面對空蕩的房間,情緒壓力龐大,尤其偏鄉更顯資源匱乏。蒲公英希望基金會透過群眾集資,擴展「希望學苑陪讀班」及「心情陪伴師」網絡,期望給予孩子安全、有溫暖的陪伴,讓他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Thumbnail
2025/09/30
臺灣有許多孩子放學後獨自面對空蕩的房間,情緒壓力龐大,尤其偏鄉更顯資源匱乏。蒲公英希望基金會透過群眾集資,擴展「希望學苑陪讀班」及「心情陪伴師」網絡,期望給予孩子安全、有溫暖的陪伴,讓他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Thumbnail
2025/09/25
人最放鬆的時刻,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注意力完整托住一件事」;只要心被裝滿,外界的噪音就淡了。這也讓我愈來愈確定: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休息,更是「能把心放回去」的地方。一個不催促你、也不評分你的地方,提醒你:你可以在這裡坐一下,諸事暫緩,先讓心安穩。
Thumbnail
2025/09/25
人最放鬆的時刻,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注意力完整托住一件事」;只要心被裝滿,外界的噪音就淡了。這也讓我愈來愈確定: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休息,更是「能把心放回去」的地方。一個不催促你、也不評分你的地方,提醒你:你可以在這裡坐一下,諸事暫緩,先讓心安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如果找到一座孤島,那就住下來吧。 每次我都這麼想著,卻遍尋不著。
Thumbnail
如果找到一座孤島,那就住下來吧。 每次我都這麼想著,卻遍尋不著。
Thumbnail
在無垠的海洋,航行如夢幻漂浮。展開海圖,每一筆鉤勒起伏,都是海神的脈搏;每個潮汐的秘密,都在礁石喧嘩中,恣意宣説。看那浮標點點如燈,在暗夜中閃爍,有紅綠色彩,那是海的眼神;搖曳間,默默引路。
Thumbnail
在無垠的海洋,航行如夢幻漂浮。展開海圖,每一筆鉤勒起伏,都是海神的脈搏;每個潮汐的秘密,都在礁石喧嘩中,恣意宣説。看那浮標點點如燈,在暗夜中閃爍,有紅綠色彩,那是海的眼神;搖曳間,默默引路。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時間猶如大海,身軀是承載著靈魂的小船,隨著海面有時開往過去,陷入回憶;有時去向未來,那無法預知的方向」我們彷彿一生中都在海上飄泊
Thumbnail
「時間猶如大海,身軀是承載著靈魂的小船,隨著海面有時開往過去,陷入回憶;有時去向未來,那無法預知的方向」我們彷彿一生中都在海上飄泊
Thumbnail
強勁海風不停銷蝕容顏,不過上島幾個小時,她覺得自己被吹乾了好幾歲。眼前似曾相似,卻又有物換星移之感,多年經緯度不變,卻恍如隔世,認也認不出。她極力在枯石蒼海間搜索回憶,幸好地貌雖有些相異,曲折海岸倒與從前一樣。 不認得的建築一棟棟興起,那時候還未如斯繁華,說繁榮是和往日記憶相比,否則這片風土怎
Thumbnail
強勁海風不停銷蝕容顏,不過上島幾個小時,她覺得自己被吹乾了好幾歲。眼前似曾相似,卻又有物換星移之感,多年經緯度不變,卻恍如隔世,認也認不出。她極力在枯石蒼海間搜索回憶,幸好地貌雖有些相異,曲折海岸倒與從前一樣。 不認得的建築一棟棟興起,那時候還未如斯繁華,說繁榮是和往日記憶相比,否則這片風土怎
Thumbnail
海其實一直在說話。 潮起、潮落、潮起、潮落。
Thumbnail
海其實一直在說話。 潮起、潮落、潮起、潮落。
Thumbnail
某天恰巧在網上看見一句說話:「也許大海也有它的煩惱吧」 心血來潮,便奔到海邊。聽著浪聲,聽聽看大海的煩惱。 - 大海總是千變萬化的,它前一刻可能仍是風平浪靜、靜影沉璧,轉𣊬間卻變得驚濤裂岸、濁浪排空。 盡管如此,在人們眼中,這卻成了大海獨一格的魅力,它多樣性的美麗。 聽風觀浪
Thumbnail
某天恰巧在網上看見一句說話:「也許大海也有它的煩惱吧」 心血來潮,便奔到海邊。聽著浪聲,聽聽看大海的煩惱。 - 大海總是千變萬化的,它前一刻可能仍是風平浪靜、靜影沉璧,轉𣊬間卻變得驚濤裂岸、濁浪排空。 盡管如此,在人們眼中,這卻成了大海獨一格的魅力,它多樣性的美麗。 聽風觀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