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看,卻不一定真的「看見」。
手機螢幕的亮光、城市的節奏、叮叮咚咚的提醒,讓我們的視線變得短暫又急促。當世界的畫面一格一格被滑過,生活裡那些安靜又真實的存在,也就悄悄被忽略了。
你上次抬頭望向天空,是什麼時候呢?也許只是一隻停在電線上的麻雀,一對飛過稻田的伯勞,又或是一群在秋風裡盤旋的灰面鷲。
每到十月,當東北季風帶來第一波轉涼的空氣,牠們便從北方啟程、越過山嶺南遷;這時的天空,正是灰面鷲的舞台。
這些擁有灰褐羽翼、眼神銳利的候鳥,會在國慶日前後飛越恆春半島,因此又被暱稱為「國慶鳥」。牠們的身影,就像天空寫給台灣的一封信,提醒我們:這片土地,正與無數生命一同呼吸著。
從「認識一隻鳥」開始,重新學會觀察世界
觀鳥,其實不需要長鏡頭或遠行。
只要一扇窗、一點時間,還有願意放慢的眼睛,就能展開一場與自然的相遇。
《國家地理雜誌》推出的《2026 台灣野鳥日曆》,以 365 天、365 種鳥的形式,將整個台灣的天空濃縮在每日一頁之中。
每翻開一天,不只是認識一隻鳥,更像是被提醒:
原來我們生活的這座島嶼,有那麼多樣的呼吸與翅膀。
在這本日曆裡,灰面鷲不只是遷徙的象徵,也是秋天裡最壯麗的一場序曲。
牠們在風中展翼的姿態,就像自由的形狀——沒有國界、沒有喧囂,只有回家的方向。
讓觀察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有時候,改變生活的契機,不是一次遠行,而是一次抬頭。
當你開始觀察,你會發現身邊的世界開始變得柔軟:
風吹動樹葉的聲音有了層次,天空的顏色每天都不同,而那些飛翔的身影,也提醒我們——生命不該只是匆忙的直線。
《2026 台灣野鳥日曆》就像是一座放在桌上的「台灣鳥類博物館」,讓你在日常裡重新打開觀察力。
每一天的翻頁,都是一次小小的冒險。
每一次仰望,都是與自由重逢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