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14 騎樓下的老人
不知從哪一天傍晚開始,都會看到一位「老人」,坐在騎樓下的破籐椅,椅子旁滿是鋁鐵罐、資源回收品。
台北市大同區,老弱婦孺多,見到不奇怪。
由於連續看到幾次,發現他身上穿的衣服、坐姿都一樣,特別注意了一下,才發現原來「祂」不是人,是靈識。
知道老人,不是「老人」後,每次路過,我都會對「祂」唸一句「阿彌陀佛」,希望「引動」祂的「心」,能夠跟著唸、甚至自己唸,唸念生信、淨念相繼,蒙佛接引,離苦得樂。
連續做了幾週,「祂」依然坐在那張破藤椅上,倚著樑柱。
有一天我忍不住,開口問:請問,有什麼捨不得的?
這時房子的大門突然打開,走出一位侷僂老婦,拖著一袋寶特瓶資源回收物出來。
「祂」舉起手,指了指老婦。
我明白了,原來「祂」放不下「心愛的人」。
我跟「祂」說:
塵歸塵、土歸土,您與此器世間的緣分已經結束。
宜放下情執,自己先到清淨的境界,等「她」臨終時,您才有能力,接她去「無苦無痛」的境界,這才是「對您們兩位都好」的選擇。
「老人」不為所動。
我知道,這個世間,「錢關」跟「情關」都不容易。
我16歲初戀,發表過很多情詩、歌詞。
年輕時,就「為情所困」。
後來我學習佛法,知道「情感的來去」,其實都是「緣分」所致。
有的人,會經歷:
不知怎麼回事,就很愛一個人;然後也不知怎麼了,突然就不愛了,連自己都想不明白……
更多人,有經驗:
有時候,別人對我們千般的討好,但是自己一點都不上眼、不上心.......
這些說穿了,這些都是「因果」。
我嚐過太多情愛的「苦痛」,所以在「大乘佛法」的學習過程中,努力把個人的「情愛」,擴大到對有情眾生「關愛」。
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愛」、得到「安慰」與「喘息」。
凡因情感苦惱,來問事的個案,我都勸解他們:
如果你愛上一個人;或者正被滿懷的疼愛,就好好享受吧!
如果突然不想愛了,或者不被愛了,其實也不必苦苦追問為什麼。
這些「現象」,用佛學的角度看,只是「緣分來了」,跟「緣分結束了」而已。
學習享受、學習接受、學習互道感謝、學習放下,是重要的課題。
( 這個是「面對情愛生滅」的「Life cycle」)
至於「老人」,我會持續的為祂念佛,希望祂能早日「想通」,早日離開冥間。
阿彌陀佛
善守護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