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透過紅色玻璃片,觀看所有景象呈現深淺不一的紅色色調。
用來拍攝星空,則所有恆星都呈明亮不同的紅色。
現透過望遠鏡用相機拍攝星空,針對同一天區,分別以紅色
及藍色玻璃片各拍一幅影像。依此可獲得恆星的何種訊息?
A 比對兩幅影像,能判斷出恆星的年齡
B 比對兩幅影像,能判斷出恆星的距離
C 比對兩幅影像,能辨別出藍色高溫恆星
D 從藍色玻璃片影像中,能辨別哪些是低溫恆星
E 在紅色玻璃片影像中,紅色恆星非常明亮
透過紅色和藍色玻璃片(即濾鏡)分別拍攝同一天區的星空影像,比對這兩幅影像可以獲得恆星的顏色資訊,從而推斷其表面溫度。
以下是詳細解析:
- 恆星顏色與溫度的關係:在天文學中,恆星的顏色與其表面溫度密切相關。
高溫恆星輻射較多藍光,呈現藍色;
低溫恆星輻射較多紅光,呈現紅色。
使用紅色和藍色濾鏡拍攝時,透過測量恆星在兩幅影像中的亮度差異,可以計算出恆星的「顏色指數」(color index),這是一種常用來估計恆星溫度的方法。 - 選項分析:
- A. 比對兩幅影像,能判斷出恆星的年齡:錯誤。恆星的年齡無法直接從顏色指數推斷,年齡需透過其他方法(如恆星演化模型或光譜分析)才能估算。
B. 比對兩幅影像,能判斷出恆星的距離:錯誤。距離的測量需要視差法或標準燭光等方法,顏色指數無法直接提供距離資訊。 - C. 比對兩幅影像,能辨別出藍色高溫恆星:正確。透過藍色濾鏡時,藍色高溫恆星會呈現較亮影像;透過紅色濾鏡時,同一顆恆星會較暗。
比對兩幅影像的亮度,可以識別出這些高溫恆星。 - D. 從藍色玻璃片影像中,能辨別哪些是低溫恆星:錯誤。僅從藍色濾鏡影像無法可靠辨別低溫恆星,因為低溫恆星在藍光下較暗,但其他因素(如 距離 或塵埃遮擋)也可能導致亮度低,需要比對紅色影像才能確認。
- E. 這只是單一影像的現象,無法提供比對後的額外訊息,且問題重點在於「比對兩幅影像」所能獲得的訊息。
- A. 比對兩幅影像,能判斷出恆星的年齡:錯誤。恆星的年齡無法直接從顏色指數推斷,年齡需透過其他方法(如恆星演化模型或光譜分析)才能估算。
因此,正確答案是 C. 比對兩幅影像,能辨別出藍色高溫恆星。這種方法在天文學中常用於恆星分類和溫度估計。
正確選項:C
- C. 比對兩幅影像,能辨別出藍色高溫恆星:這是正確的,因為透過顏色對比(藍色與紅色濾鏡的亮度差異),可以直接識別表面溫度較高的恆星。
避開盲點的判斷方法:
- 記住顏色與溫度的關係:
藍色 → 高溫恆星
紅色 → 低溫恆星
比對兩色濾鏡的亮度差異,就能判斷恆星的溫度類型。 - 避免常見錯誤:
年齡(A):恆星年齡無法從顏色推斷,需依靠光譜或演化模型。
距離(B):距離測量需要其他方法(如視差),顏色指數無關。
單一濾鏡(D和E):僅從藍色或紅色影像無法可靠判斷溫度,必須比對兩幅影像才能區
分高低溫恆星。
總之,專注於「顏色對比」與「溫度」的關聯,就能正確解答。
解析「只使用單一顏色的玻璃片(濾鏡)」進行判斷時,可能會發生什麼錯誤。
核心概念:亮度 vs. 顏色
首先要建立一個關鍵觀念:
- 單一影像的「亮度」:一顆恆星在單一濾鏡影像中看起來很亮,可能的原因有:
- 恆星本身很靠近地球( 距離近 )。
- 恆星本身非常巨大( 光度高 )。
- 恆星在該濾鏡的波段上確實輻射較強(例如高溫星在藍色濾鏡下,或低溫星在紅色濾鏡下)。
無法從單一亮度區分:你無法區分一顆星看起來亮,究竟是因為上述哪一個原因。
錯誤解析:只使用「紅色玻璃片」
可能發生的錯誤判斷:
你會看到所有恆星都呈現深淺不一的紅色,其中有些紅色星點特別明亮。
- 盲點: 你會直覺地認為「特別明亮的紅色星點」就是「低溫的紅色恆星」。
- 真相: 一顆在紅色影像中非常明亮的星,有可能是:
- 一顆距離很近的低溫紅星。( 正確判斷 )
- 一顆距離很近、溫度極高的藍星。雖然它輻射的藍光更強,但它總能量非常高,以致於它在紅色波段的絕對亮度仍然勝過一顆遙遠或微弱的紅星。
- 一顆距離很近、非常巨大的高溫藍色巨星。它的巨大尺寸使其在所有波段(包含紅色)都非常明亮。
- 一顆距離很遠、但極度明亮的紅色超巨星。
結論: 你無法僅憑紅色影像,就斷定一顆明亮的紅色星點是「低溫」恆星。它的明亮可
能源自其「近距離」或「高光度」,而非其「低溫」特性。
錯誤解析:只使用「藍色玻璃片」
可能發生的錯誤判斷:
你會看到所有恆星都呈現深淺不一的藍色,其中有些藍色星點特別明亮。
- 盲點: 你會直覺地認為「特別明亮的藍色星點」就是「高溫的藍色恆星」,或者認為
「暗淡的星點」就是「低溫恆星」。 - 真相:
- 對於明亮的藍色星點:它可能是一顆高溫藍星,但也可能是一顆距離很近、溫度普
通的星(例如像太陽這樣的黃星),在藍色波段看起來也不錯。 - 對於暗淡的星點:一顆星在藍色影像中暗淡,可能的原因是:
1.它確實是一顆低溫紅星。(正確判斷,因為低溫星在藍光下本來就弱)
2.它是一顆非常遙遠的高溫藍星。由於距離太遠,亮度衰減,所以在藍色影像中也
顯得暗淡。
3.它被星際塵埃遮蔽了。星際塵埃會優先散射和吸收藍光,導致背後的恆星(無論
溫度高低)在藍色影像中變得異常暗淡。
- 對於明亮的藍色星點:它可能是一顆高溫藍星,但也可能是一顆距離很近、溫度普
結論: 你無法僅憑藍色影像,就可靠地辨別出哪些是低溫恆星。一顆星在藍色影像中暗
淡,不代表它一定是低溫星,它的暗淡可能源自「遙遠的距離」或「星際塵埃的
遮擋」。
總結與正確方法

唯一正確的判斷方法:比對兩幅影像
透過紅色影像亮度與藍色影像亮度的相對差異(即顏色指數),才能排除「距離」和「大小」的干擾,直接測量出恆星的「顏色」,從而可靠地推斷其表面溫度。
在藍色影像中相對更亮 → 高溫星
在紅色影像中相對更亮 → 低溫星
這就是為什麼原題的正確答案是 C(比對兩幅影像,能辨別出藍色高溫恆星),而 D(從藍色玻璃片影像中,能辨別哪些是低溫恆星) 是錯誤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