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聊春城,這的人還是蠻有意思的。這裡的歷史軌跡,跟我長大的台灣有點類似的地方。從歷史的角度看,這裡也可以說是新中國發家的地方。同時也承載了共和國崛起前期火車頭的角色。
就是在一個近代史如此複雜的地方,我結交了許多朋友。有些是從工作上認識的,像是一些銀行工作的朋友,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還有業務相關聯的公職人員。也有一些朋友,來自於我之前朋友的介紹,北京的,洛陽的,上海的,應該我做人還可以,大家都不嫌棄跟我來往。
這裡的綠化很好,排除漫長寒冷的冬天,真的很適合生活。空氣品質比華北要好非常多,記得有次飛鄭州出差,一下飛機就覺得空氣黏黏的,但在春城,感覺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空氣質量都是蠻好的。整個城市有很多的公園綠地,散步郊遊踏青都很適合,而且這些也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沒有超大城市的那種匆忙生活,慢節奏是這裡的特色。
雖然說這裡四季分明,但春秋兩季真的有點短,大概比華北地區要晚一個月,這點從牡丹花開花的時間就可以看出來。洛陽的牡丹在四月開,而春城的牡丹在五月才開。所以相對的春秋就會短一點。這也成為春城發展觀光的障礙,當別的地方已經春暖花開的時候,春城還可以看到殘雪處處。當別人欣賞金黃秋色時,春城的精緻已經無限蒼涼。
我老板選擇在這裡開酒店,真是勇氣與實力兼具,特別我們還是國際級的五星酒店呢!政府應該有更多的優惠措施來吸引投資者進入春城,要知道在建設期有寒冬的限制,室外的施工時間比較短,工期難免超過想像。又因為要防寒保暖,建物得蓋的更紮實防風一些;運營上接近半年的供暖期,能耗肯定比南方多不少。觀光遊客也不是來看城裡殘雪跟淒涼風光的,從自然條件上就不是太給力。
講到這邊,還是得聊聊公司治理和投資風險管理的問題,不然即使跟上了順風車,也不見得能平安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