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在夏天的時候,聞過一種香味,濃郁又溫柔,讓人忍不住多吸幾口氣?那很可能就是雞蛋花。這種樹不只名字可愛,它的花也非常特別——外面是白色、中心是黃色,遠看就像剛剝開的水煮蛋。雞蛋花原本叫「緬梔花」,但因為這種顏色搭配太像雞蛋了,所以大家才習慣稱它為「雞蛋花」。
雞蛋花原產於西印度群島和中南美洲,是一種熱帶植物。大約在一百多年前的 1910 年,引進台灣後就成為很常見的庭園樹。現在無論是在校園、公園,或民宅的院子裡,你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由於它外型漂亮、香氣撲鼻,常被栽種作為觀賞樹木。
其實,雞蛋花最早被人發現的時候並不是白色的花,而是紅花配上黃色的花心。後來才出現了白色花瓣的品種,而「白外黃中」的樣子就像一顆剛切開的水煮蛋,從此大家便給它取了個親切的名字——雞蛋花。除此之外,雞蛋花在冬天落葉時也非常有特色。當樹上的葉子全部掉光,只剩下粗壯、光禿禿的枝條時,看起來就像一隻伸出鹿角的動物,因此又有「鹿角樹」的別名。
雞蛋花的葉子相當大,一片可以長達二十到三十公分,形狀偏長、兩端漸尖,看起來十分有力量。雖然它的枝幹粗短,看似笨重,但每當夏季來臨,它總會毫不吝嗇地開出滿樹的花朵。雞蛋花的花期很長,幾乎可以持續四個月,而且它會分批開花。每次開花時,樹上會同時盛開許多花,掉落後滿地雪白,看起來像是灑了一層淡淡的花瓣地毯。微風吹過時,那股香氣會在空氣中飄散開來,讓人心情變得很好。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雞蛋花的每一朵花都只有五片花瓣,而且呈現整齊的旋轉狀。雖然它的乳汁含有毒性,不能亂碰或食用,但它卻是熱帶地區非常受歡迎的植物。在夏威夷,雞蛋花常被用來製作花環;在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則常出現在寺廟或祭祀活動中。這也讓雞蛋花不只是美麗的觀賞植物,更有著深厚的文化意涵。
雞蛋花的生命力也很強,就算折下樹枝插在土裡,只要氣候溫暖、陽光充足,它就能重新長出根,變成一棵新樹。正因為這樣,它才能從遙遠的中南美洲,跨越海洋,成功地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熟悉的風景。
下次當你在校園或公園散步時,不妨抬頭看看,是否有一棵枝幹粗壯、葉片大而濃綠的樹,開著一朵朵白中帶黃、香氣撲鼻的花?那大概就是雞蛋花。它靜靜地站在那裡,為夏天增添了一份柔和的香味,也提醒我們季節的更替。
走在路上,不妨多花一點時間觀察身邊的植物。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植物,都有著有趣的外型與故事,只要你願意抬起頭、靠近一點,就能發現它們的美。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行道樹的故事,歡迎持續追蹤我,我會在每週三介紹一種都市裡常見的行道樹,讓我們一起把走路的時間,變成一場小小的探險!
參考資料:
緬梔,農業主題館(檢索日期:2025/10/15):
https://kmweb.moa.gov.tw/subject/subject.php?id=37257
袁曉輝(2015),Plumeria 雞蛋花(檢索日期:2025/10/15):
https://www.ritagiang.com/article.php?id=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