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務員拿著一張精美的傳單,告訴您這張 6 年期儲蓄險的「預定利率」有 2.5%;基金理專則秀出某檔基金的「累積報酬率」高達 80%;房仲說這間套房的「租金報酬率」穩定在 5%。
這些數字聽起來都非常吸引人,但它們真的能代表您這筆投資「每年」為您賺進多少錢嗎?當我們面對的投資不是單純的「一次性買入、一次性賣出」,而是涉及分期繳款、定期領回時,傳統的報酬率算法往往會產生誤導。
這時,我們需要一個更強大的工具來照亮真相—這就是 IRR(內部報酬率)。- 為什麼傳統的「年化報酬率」會失靈?IRR 的核心觀念到底是什麼?(白話文解釋)如何用 Excel 輕鬆計算 IRR?(附全新實戰案例)
- IRR 的真正威力:跨產品比較(儲蓄險 vs ETF 定期定額)
- 進階探討:IRR 的兩大盲點與限制
一、暖身運動:先搞懂最單純的「年化報酬率 (CAGR)」
在深入 IRR 之前,我們先來複習最簡單的投資情境:單筆投入,單筆贖回。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常使用「年化報酬率」或「年複合成長率 (CAGR)」來衡量投資效益。
【案例 1:單筆投資 ETF】假設您在 2020 年初,一次性投入 100 萬元 購買某檔大盤 ETF,到了 2025 年初,這筆資產成長到了 150 萬元。這個投資的年化報酬率,經過公式計算後約為 8.45%。這表示,在這 5 年間,您的這筆投資相當於每年以 8.45% 的複利在成長。很直觀,對吧?
但問題來了: 如果您不是單筆投入,而是像買儲蓄險或定期定額基金那樣,每年(或每月)都投入一筆新的資金,這個公式就完全失效了。因為每一筆錢投入的時間點都不同,它們參與複利的時間長度也完全不一樣!
二、主角登場:IRR (內部報酬率) 到底是什麼?
當投資牽涉到「多筆、不同時間點」的現金流(包含投入的錢和領回的錢)時,IRR 就成了我們唯一的度量衡。
IRR 的白話文解釋:把它想像成一個神奇的利率。如果您把所有分期投入的錢,都存到一個擁有這個「神奇利率」的銀行帳戶裡,到期後拿到的錢,會跟您投資計畫結束時拿到的錢一模一樣。
簡單來說,IRR 就是這項投資實質上的「年化利率」。
它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將「時間價值」這個關鍵因素考慮了進去。您第一年投入的 10 萬,跟第五年投入的 10 萬,對最終結果的貢獻是完全不同的,IRR 能精準地將這些差異全部計算進來。
三、實戰演練:用 Excel 三步驟算出 IRR
理論總是枯燥的,我們直接來看如何應用。計算 IRR 最好的工具就是 Excel 或 Google Sheets,您完全不需要手動去按複雜的公式。
【案例 2:6 年期儲蓄險的真實報酬率】假設一份儲蓄險保單,規定您每年年初繳交 12 萬元,連續繳 6 年。到了第 6 年年末,您可以一次性領回 78 萬元。請問這張保單的真實年化報酬率 (IRR) 是多少?
步驟一:整理你的現金流打開 Excel,開始整理每一筆資金的進出。核心原則非常簡單:
- 付出去的錢(投入),記為「負數」。收回來的錢(領回),記為「正數」。
您的現金流列表會是這樣:
- 第一年初:付出 12 萬 (在 Excel 中輸入 -120000)
- 第二年初:付出 12 萬 (輸入 -120000)
- 第三年初:付出 12 萬 (輸入 -120000)第四年初:付出 12 萬 (輸入 -120000)
- 第五年初:付出 12 萬 (輸入 -120000)第六年初:付出 12 萬 (輸入 -120000)
- 第六年年底:領回 78 萬 (輸入 780000)
步驟二:使用 IRR 函數將上面 7 個數字依序輸入到 Excel 的儲存格中(例如 C2 到 C8)。然後,在旁邊的任一空白儲存格,輸入公式:=IRR(C2:C8)
步驟三:解讀結果按下 Enter,Excel 會立刻告訴您答案:2.79%。
這張看似美好的儲蓄險保單,它實質上的年化報酬率並不是業務員口中的某個數字,而是精算後的 2.79%。這個數字才能真正代表您投入的資金,每年為您帶來的真實回報。
四、IRR 的威力:在不同產品間做出公平比較
IRR 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它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標準」,讓您可以比較本質上完全不同的投資產品。
【案例 3:儲蓄險 vs. ETF 定期定額,誰的效率高?】
一位 30 歲的上班族小林,想規劃一筆 10 年期的儲蓄計畫。他有兩個選項:
- 方案 A:年金保險每年年初投入 20 萬元,連續投 10 年。接著,從第 11 年初開始,每年可以領回 8 萬元,保證領 20 年。
- 方案 B:定期定額投資 ETF同樣每年年初投入 20 萬元,連續投 10 年。他預期這檔 ETF 長期市場平均的年化報酬率為 6%。
分析與決策:對於方案 A,我們將「前 10 年每年付出 20 萬」和「後 20 年每年領回 8 萬」的現金流,全部輸入 Excel,計算出的 IRR 約為 2.15%。
對於方案 B,他則是將資產投入到一個預期報酬率為 6% 的工具中。
透過 IRR,小林可以清晰地看到,雖然年金險提供了看似穩定的現金流,但其資金的增長「效率」(2.15%)遠低於市場平均水準的 ETF(6%)。如果他能承受市場波動的風險,選擇方案 B 在長期資產累積上會更有優勢。IRR 讓他能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兩個完全不同的計畫。
五、進階探討:使用 IRR 前必須知道的兩大盲點
IRR 是個強大的工具,但它並非完美。了解它的局限性,能幫助您做出更全面的判斷。
盲點一:再投資假設的陷阱IRR 的計算模型中,隱含了一個重要的假設:所有過程中產生的現金流(例如每年領回的利息或租金),都能以跟 IRR 相同的報酬率再次投入市場。 在低利率的產品中這問題不大,但在高 IRR 的項目中(例如 20%),要找到能穩定提供 20% 報酬的再投資機會,幾乎是不可能的。
盲點二:規模大小的迷思IRR 是一個「比率」,它衡量的是資金運用的「效率」,而不是最終獲利的「總金額」。
【案例 4:小生意 vs. 大投資】
- 投資案 C:投入 1 萬元開一個小型網拍,一年後淨賺 1 萬元,總共拿回 2 萬元。它的 IRR 高達 100%。
- 投資案 D:投入 500 萬元買一間套房,一年後房價上漲加上租金,總共拿回 550 萬元。它的 IRR 為 10%。
哪個比較好?單看 IRR,投資案 C 的效率驚人。但從獲利金額來看,C 只賺了 1 萬元,而 D 賺了 50 萬元。對於資金規模較大的人來說,顯然投資案 D 更具吸引力。
IRR 不是一個完美的指標,但它絕對是您評估任何涉及「長期、分期」現金流投資時,不可或缺的工具。
三大重點:
- 單筆投資看「年化報酬率 (CAGR)」,多筆、分期投入的投資,請務必計算「IRR」。
- IRR 是衡量資金運用「效率」的統一標準,能讓您在不同類型的金融產品間進行公平比較。
- 使用 Excel 的 =IRR() 函數,是計算 IRR 最快、最準確的方法。
下次當您再看到任何儲蓄險、年金險或租賃方案時,別再被表面的利率或報酬率迷惑。花五分鐘打開 Excel,整理好現金流,算一下它的真實 IRR。
只有這樣,您才能真正看清數字背後的真相,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理財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