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每天都在等著低買高賣,但到底自己在等什麼?
投資無非就是等著買進,等著賣出,守株待兔,等著獲利了結,等著逢低買進,這個"等待",投資人是腦袋放空的等待,還是心中有一把尺的等待?
我自己是心中放著一把尺在等,等著符合預期的財報公布,如果符合預期利多,或如果不如預期的利空,市場如何反應?自己又該如何解讀這個結果,如何面對市場的反應,該利空逢低賈進?還是利多乘勝追擊買進?是利多實現賣出?還是不如預期的利空賣出?利空、利多到底是短期的干擾還是長期競爭力的改變?自己要有一把尺去衡量,才不會被市場大盤突如其來的大浪,跟著眾人走。
目前的個人等待,僅供參考碩天:等著Q3財報,回到正常表現(EPS 5以上)的利多出來
美律:等著10月營收,也等著Q3財報回到正常表現,等著在谷底的股價上漲
志強KY:等世足賽出貨,等著Q4營收回升的財報
精成科:等日本併購案的發酵,等著未來一年的成績
華景電:等著Q2合約負債的出貨,等著看Q3合約負債的變化
牧德:等著Q2合約負債的出貨,等著看Q3合約負債的變化,等著日月光設備的出貨,等著PCB擴廠的商機,等著營收再創新高,等著上半年的1元股票股利的除權
由田:等著Q4的營收出來
迅得、群翊:等PCB、半導體的Q4出貨
奇鋐、雙鴻、宜鼎、智邦:等著看Q3財報大幅成長的利多,等著看營收持續成長創高,等著分批賣
信邦:等著看明年恢復成長,等著再破底的低接
家登、印能、均華、弘塑、華景電、和淞:等TSMC明年設備支出成長的利多,等著看明年業績創新高的財報
矽科宏晟:等著從興櫃轉上櫃
元太:等著電子紙、電子標籤的持續成長,等著大跌低接
世芯KY:等著明年Amazon Trainium 3的出貨的營收獲利恢復成長
國巨:等著分割後的低股價,等著併購案帶來營收獲利成長
緯創、緯穎:等著AI伺服器出貨的營收獲利成長,股價反映到合理價位,等著分批下車
宏全:等著慢慢買,等著東南亞新增業務的收成,等著業績成長,等著股價反映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