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新篇章:從工業自動化走向人形與智慧未來 🤖✨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嗨大家好,我是 Mech Muse 👋。今天要跟你分享一則來自新華社的重量級專訪: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主席伊藤孝幸公開表示,中國已經在工業機器人應用上取得了驚人的進展,不僅成為全球製造業自動化的重要引擎,更將「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視為下一個關鍵動能。

在這篇文章裡,你會看到:

  • 1️⃣ 新聞本身的重要訊息與背後意義
  • 2️⃣ 中國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時間線脈絡
  • 3️⃣ 人形與具身智能為什麼這麼重要,以及最新的研究與挑戰
  • 4️⃣ 最後幫大家整理出未來值得關注的焦點

中國機器人正在加速:新聞背後的意義 🚀

2025 年 10 月 13 日,新華社發佈了一則專訪,主角是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主席——伊藤孝幸。他在受訪時直言,中國在工業機器人應用與工廠現代化上「進展迅速」,已經成為全球製造業自動化的重要引擎。而更讓人矚目的是,他特別提到 「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認為這將是下一階段的關鍵動能。

這樣的表述,對整個產業有著不小的震撼。因為 IFR 並非隨意評論的組織,它是全球最具權威的機器人產業協會,旗下的《世界機器人報告》更是各國政府、產業與投資人判斷趨勢的依據。當主席親口點名中國,代表這不僅僅是區域性的成就,而是全球產業都在注視的現象。👀

中國在工業機器人上的躍升,其實很多人早就有感。從汽車工廠的焊接臂,到電子製造業的高速組裝線,再到近年食品、醫療、紡織產業的導入,我們已經看到各種領域的自動化浪潮。不同於過去只在大型工廠出現,如今中小型企業也開始大量使用機器人,讓整體產業的基礎更為扎實。

而「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則是另一個故事。它象徵著從「工具化」走向「類人化」的轉折。傳統工業機器人雖然強大,但大多數情況下只會在固定場景執行重複動作;而人形與具身智能則要能夠走動、觀察、互動,甚至能夠理解語境並作出回應。這意味著,機器人將從單純的「工業工具」,逐漸演變成能與人共處的「智慧實體」。✨

這場轉折,將不只是製造業的革新,更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工作結構。你能想像有一天工廠裡的搬運工是人形機器人、醫院裡的護理助手是智能機械、甚至家庭裡的幫手不再只是掃地機器人,而是一個能與你對話的小小「機械人」嗎?這就是這則新聞背後,隱藏的巨大潛能。💡


十多年鋪陳的故事:中國機器人發展的時間線 📅

要理解為什麼中國會被 IFR 稱為「自動化的重要引擎」,我們得回頭看看這十幾年的發展軌跡。以下是一條整理過的時間線,帶你一步步回顧中國在機器人領域的崛起過程。

🔹 2010 年代中後期:政策驅動的開端

在「中國製造 2025」等國家戰略下,中國開始強調產業升級,尤其要擺脫過去低成本勞動力依賴的模式。機器人因此被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並得到政策、資金與產業園區的支持。

🔹 2015 年:整體戰略啟動

北京提出「整體戰略」,將機器人視為國家層級的重點工程,整合上下游產業,從零件、算法到應用,形成一個全國性的推進計劃。這為後來的快速成長埋下基礎。

🔹 2021 年:機器人保有量突破百萬台

這一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總量正式突破 100 萬台。這不僅是數字上的里程碑,更代表著工廠自動化不再是「少數大廠的嘗試」,而是已經普及化的趨勢。

🔹 2023 年:機器人密度超越德日

全球統計顯示,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超越德國與日本,位列世界第三。要知道,日本與德國一直被視為工業機器人的傳統霸主,這次的超越代表中國真正站上了國際舞台。

🔹 2024 年:200 萬台大關

短短三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總量翻倍,突破 200 萬台。這樣的成長速度,讓全球都開始正視「中國模式」的威力。

🔹 2025 年:人形與具身智能浮上檯面

IFR 在 2025 年正式提出「人形與具身智能」是下一個關鍵發展。此時,中國各大科技公司與研究機構也紛紛展出原型機與技術方案,顯示下一場競爭已經開打。

這條時間線可以看到,中國的發展並不是偶然,而是政策、資本、技術與市場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換句話說,這是一場「有計劃的快速追趕」,而今天的人形與具身智能,則是這條賽道上的下一個里程碑。💡


人形與具身智能:為什麼重要?最新研究怎麼說? 🧑‍🤖

那麼,回到新聞裡的重點:為什麼「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這麼被看重?

👉 首先,具身智能是 AI 與機械的融合。

過去我們談 AI,多半集中在軟體領域,例如語音辨識、影像分析或自然語言處理。但具身智能的重點在於「智能必須落在一個身體上」。也就是說,機器人必須能感知環境、理解語境,並透過肢體行動與世界互動。

👉 其次,人形是一種通用設計。

人類世界的工具與環境,大多是按照「人類身形」設計的。樓梯、桌椅、門把、機器操作台,全都以人類的高度與比例為標準。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形」會被視為未來:因為它能直接進入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場景,不需要重新設計環境。

近年的研究更讓這個方向逐漸具體化。例如:

  • RoboOS:為多機器人設計的具身智能作業系統。
  • Being-0:結合語言模型與模組化技能庫的人形機器人框架。
  • HWC-Loco:專為人形機器人的行走控制演算法,讓它能在複雜地形中保持平衡。

這些研究雖然還在實驗室階段,但已經顯示出技術可能的未來樣貌。

中國也沒閒著。從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到各地的機器人展,我們已經看到超過 60 種人形與智能機器人模型亮相。加上政府補助、地方政策與龐大的製造業需求,中國正在快速打造一個完整的「具身智能產業鏈」。🔧

當然,挑戰依然不少,包括能源續航、成本高昂、安全性不足、通用性不佳等等。但正因為挑戰大,這也成為全球最激烈競爭的新戰場。⚡


四、總結:中國機器人的未來會怎麼走? 🌏

看完這些,你大概已經能理解為什麼 IFR 主席會特別點名中國。從十年前的政策起跑,到今天的工業機器人普及,再到未來的人形與具身智能,中國正在走一條極具戰略性的「技術追趕路線」。

未來值得關注的幾個焦點:

  • 哪些企業能率先把人形機器人真正商業化?
  • 成本與安全性問題,能否在 3-5 年內得到解決?
  • 中國會不會像新能源汽車一樣,在這場競賽中佔據先發優勢?
  • 其他強國(日本、美國、德國、韓國)會如何應對?

對我們來說,這不僅是「看中國」,更是「看世界未來怎麼走」。因為當人形與具身智能真正落地時,它可能會像當年的智慧型手機一樣,徹底改變生活與產業的運作模式。📱➡️🤖

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感興趣,記得追蹤我 Mech Muse,我會持續帶來關於機器人、AI 與科技未來的深度分享。也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你覺得人形機器人會先在哪個場景真正普及?工廠、醫院,還是家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28會員
442內容數
因為喜歡分享科技新知,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目前主要分享人型機器人,偶爾分享一些AI、小型核能的最新趨勢,讓你即時掌握最新消息。
Mech muse 智慧新知的其他內容
2025/10/17
這篇文章帶你了解「2025 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上海揭榜的重點,特別聚焦人形機器人與 DeepSeek 的入選原因。讀者將獲得完整新聞介紹、時間脈絡整理、工程界為何認可這兩項技術的解析,以及對台灣產業的啟示。
Thumbnail
2025/10/17
這篇文章帶你了解「2025 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上海揭榜的重點,特別聚焦人形機器人與 DeepSeek 的入選原因。讀者將獲得完整新聞介紹、時間脈絡整理、工程界為何認可這兩項技術的解析,以及對台灣產業的啟示。
Thumbnail
2025/10/17
Meta 與 Arm 攜手,從大型資料中心到行動裝置全面提升 AI 效能與能效。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新聞重點、合作背景時間線、技術細節補充,以及這場「AI 節能革命」可能帶來的未來影響。
Thumbnail
2025/10/17
Meta 與 Arm 攜手,從大型資料中心到行動裝置全面提升 AI 效能與能效。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新聞重點、合作背景時間線、技術細節補充,以及這場「AI 節能革命」可能帶來的未來影響。
Thumbnail
2025/10/17
這篇文章帶你看懂台積電第三季財報創新高的原因,從 AI 晶片需求爆發到全球供應鏈與政策背景,再補充先進製程、風險與未來觀察重點。讀完後,你不只知道「台積電賺很多」,還能掌握 AI 時代半導體產業的核心脈動。
Thumbnail
2025/10/17
這篇文章帶你看懂台積電第三季財報創新高的原因,從 AI 晶片需求爆發到全球供應鏈與政策背景,再補充先進製程、風險與未來觀察重點。讀完後,你不只知道「台積電賺很多」,還能掌握 AI 時代半導體產業的核心脈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隨著生成式 AI 逐漸進入消費、企業端等生活面向,人形機器人的未來也備受關注,究竟這項技術將如何改變人類生活、何時普及?被台灣網友稱為全民老爸的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TVBS》看板人物節目分享,人形機器人將像今天的汽車一樣普及,可能在 100 年後成為產量最大的機械系統。
Thumbnail
隨著生成式 AI 逐漸進入消費、企業端等生活面向,人形機器人的未來也備受關注,究竟這項技術將如何改變人類生活、何時普及?被台灣網友稱為全民老爸的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TVBS》看板人物節目分享,人形機器人將像今天的汽車一樣普及,可能在 100 年後成為產量最大的機械系統。
Thumbnail
即將舉辦的2024 COMPUTEX Forum將聚集全球科技領袖,共同探討生成式 AI 的未來發展,也代表臺灣在全球 AI 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也特別介紹了GeniAuto_X應用在企業內部(業務及行銷部門)和外部客服的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有助於臺灣企業與生成式AI的接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Thumbnail
即將舉辦的2024 COMPUTEX Forum將聚集全球科技領袖,共同探討生成式 AI 的未來發展,也代表臺灣在全球 AI 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也特別介紹了GeniAuto_X應用在企業內部(業務及行銷部門)和外部客服的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有助於臺灣企業與生成式AI的接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Thumbnail
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產業市場預計在2030年達到36.2億美元。目前醫療保健、製造業、零售業與金融相關組織是採用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的領先產業。文章介紹利用AI對話機器人(GeniAltX)能幫助個人及企業提升效率的情境與案例。企業正利用AI打造對話機器人,成為客戶服務或企業內部助理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產業市場預計在2030年達到36.2億美元。目前醫療保健、製造業、零售業與金融相關組織是採用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的領先產業。文章介紹利用AI對話機器人(GeniAltX)能幫助個人及企業提升效率的情境與案例。企業正利用AI打造對話機器人,成為客戶服務或企業內部助理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