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心之香:真正的力量,來自當下的「永不復作」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在廣韶山頂,惠能大師剛剛點燃了**「自性五分法身香」。那香氣不是檀木的煙霧,而是內心覺醒**的氣息。

他看著眼前成百上千渴望解脫的群眾,語氣堅定而溫暖:「**善知識!**你們不必在廟宇的香爐裡尋找那份力量。此香各自內熏,莫向外覓!真正的修行,是向內尋求一種徹底的淨化。」

大師知道,要真正啟動這份內在的力量,必須先卸下沉重的歷史包袱

他不是要大家跪地痛哭,而是要傳授一種直指本心、能滅**「三世罪」「無相懺悔」**。

「現在,」大師沉聲道:「跟我一起,將你們的**『我執』**徹底焚燒。」


無相懺悔:從愚迷到覺悟的誓言

他引導眾人,用最真誠的聲音,發出撼動靈魂的誓言: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

他指出,我們所有的惡業,源於對真理的無知和對自性的迷失。我們總是在黑暗中摸索,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

「但此刻,我們要將所有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

接著,大師指向第二種內心的毒藥: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驕傲與虛偽)染!」

那種想要偽裝、想要凌駕於他人的心態,是修行路上最隱蔽的陷阱。只有脫下虛偽的面具,才能見到真實的自我

「將所有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

最後,大師點出最普遍的痛苦之源: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

嫉妒,是拿別人的光芒來折磨自己的陰影。它腐蝕人心,阻礙了慈悲的生長。

「將所有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


懺悔的真義:向前看,不回頭

待眾人平靜下來,大師提出了那個決定性的問題:

何為懺?何為悔?

這不僅是名詞解釋,這是對生命態度的重新定義

者,懺其前愆。徹底地承認並結束你過去所有的愚迷、憍誑、嫉妒等惡業。永不復起,這是對歷史的告別。」

者,悔其後過。從現在開始,你已經覺悟,你必須對未來所有的惡業永斷更不復作。這是對未來的承諾。」

大師的語氣變得激昂,像警鐘般響徹山谷:

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卻不知『悔其後過』!他們只顧著對過去痛哭流涕,卻在下一秒重蹈覆轍**。」

「試想,如果**『前愆』沒有徹底了結,『後過』又不斷滋生,這怎能稱作懺悔**?」

真正的力量,從來不在於你哭了多久,而在於你改變了多少

無相懺悔的重點,不在於回頭看你有多糟,而在於面向未來的每一個瞬間,發出**「永不復作」**的堅定誓言!

現在,你決定從哪一個惡習開始,發出你「永不復起」的誓言?

#靜坐 #禪定 #六祖壇經 #惠能 #修行 #真正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en Chihyung的沙龍
1會員
25內容數
Chen Chihyu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17
在那個時代,廣東韶州的寶林山,擠滿了從四面八方湧來的求道者。他們是農夫、是商人、是官吏,他們渴望的不是黃金權勢,而是一種真正的平靜。 在那莊嚴的法座上,惠能大師緩緩升起。他沒有說冗長晦澀的經文,他的聲音,卻像一道穿透迷霧的閃電 直指人心。
2025/10/17
在那個時代,廣東韶州的寶林山,擠滿了從四面八方湧來的求道者。他們是農夫、是商人、是官吏,他們渴望的不是黃金權勢,而是一種真正的平靜。 在那莊嚴的法座上,惠能大師緩緩升起。他沒有說冗長晦澀的經文,他的聲音,卻像一道穿透迷霧的閃電 直指人心。
2025/10/16
故事的主人翁,是名叫法寬的年輕人。法寬渴望修行,每日靜坐,身體紋絲不動,連落在鼻尖的塵埃他也不曾拂去。他堅信,身體的寂靜就是通往解脫的唯一道路。 然而,每當他睜開眼,他的心便開始了一場無休止的戰鬥。
2025/10/16
故事的主人翁,是名叫法寬的年輕人。法寬渴望修行,每日靜坐,身體紋絲不動,連落在鼻尖的塵埃他也不曾拂去。他堅信,身體的寂靜就是通往解脫的唯一道路。 然而,每當他睜開眼,他的心便開始了一場無休止的戰鬥。
2025/10/15
這是一堂關於「頂尖專注力」的實戰課,它徹底顛覆你對「冥想」和「空性」的所有錯誤認知。文章深入解析惠能大師的「無相」與「無念」真義,強調「心不染」而非「心不思」,並警示將「無念」誤解為「什麼都不想」的致命錯誤。引導讀者認識「自性本無一法可得」的核心真相,最終提升專注力,讓心自由。
Thumbnail
2025/10/15
這是一堂關於「頂尖專注力」的實戰課,它徹底顛覆你對「冥想」和「空性」的所有錯誤認知。文章深入解析惠能大師的「無相」與「無念」真義,強調「心不染」而非「心不思」,並警示將「無念」誤解為「什麼都不想」的致命錯誤。引導讀者認識「自性本無一法可得」的核心真相,最終提升專注力,讓心自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0803 寫在< 普巴金剛佛 >布施供養迴向之後 那年,本尊練習完成後的某天夜裡,在山上的鐵皮屋,接受大善知識的指導。 他說:你應該開始學習「不空成就佛」的法門了。 我:啊?不空成就佛?為何? 大善知識依著往常的習慣,吸了一口煙,沒有任何回答,只是看著我,淡淡笑了一
Thumbnail
20240803 寫在< 普巴金剛佛 >布施供養迴向之後 那年,本尊練習完成後的某天夜裡,在山上的鐵皮屋,接受大善知識的指導。 他說:你應該開始學習「不空成就佛」的法門了。 我:啊?不空成就佛?為何? 大善知識依著往常的習慣,吸了一口煙,沒有任何回答,只是看著我,淡淡笑了一
Thumbnail
攝身守意,柔和自安;施與無畏,相融無礙。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攝身守意,柔和自安;施與無畏,相融無礙。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諸佛菩薩戒德圓滿,自然散發出無上的戒香。在《佛說戒德香經》中提到「一切此眾香,戒香最無上」,所謂的戒香就是「修行十善──身不殺、盜、淫;口不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意不貪、瞋、痴。」及「具足眾戒,威儀莊嚴。」依怙主 究給企千法王在尼泊爾示現圓寂時,以金剛跏趺坐之姿,示現甚深禪定十六天...
Thumbnail
諸佛菩薩戒德圓滿,自然散發出無上的戒香。在《佛說戒德香經》中提到「一切此眾香,戒香最無上」,所謂的戒香就是「修行十善──身不殺、盜、淫;口不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意不貪、瞋、痴。」及「具足眾戒,威儀莊嚴。」依怙主 究給企千法王在尼泊爾示現圓寂時,以金剛跏趺坐之姿,示現甚深禪定十六天...
Thumbnail
往生到西方淨土的人跟如來的智慧光明一接觸,自性裡的一切種智就漸漸透出來了。佛就像是一根點燃放光的蠟燭,我們這個沒有點燃的蠟燭,藉著佛的光點燃了,我們的自性光明就亮起來,所以斷煩惱很容易,滅罪除障,因此到那個地方成佛容易。
Thumbnail
往生到西方淨土的人跟如來的智慧光明一接觸,自性裡的一切種智就漸漸透出來了。佛就像是一根點燃放光的蠟燭,我們這個沒有點燃的蠟燭,藉著佛的光點燃了,我們的自性光明就亮起來,所以斷煩惱很容易,滅罪除障,因此到那個地方成佛容易。
Thumbnail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 為這口氣拼出另一口氣,為這柱香點出更多希望。
Thumbnail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 為這口氣拼出另一口氣,為這柱香點出更多希望。
Thumbnail
我們世間的香雖然能使身體舒暢,但不能斷煩惱、破無明、開智慧,這就是我們娑婆世界的香與光比不上極樂世界的地方。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極樂世界為什麼會有三不退,我們這個地方為什麼會退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們生煩惱,生貪瞋痴慢;西方極樂世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智慧,不生煩惱,確實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Thumbnail
我們世間的香雖然能使身體舒暢,但不能斷煩惱、破無明、開智慧,這就是我們娑婆世界的香與光比不上極樂世界的地方。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極樂世界為什麼會有三不退,我們這個地方為什麼會退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們生煩惱,生貪瞋痴慢;西方極樂世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智慧,不生煩惱,確實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Thumbnail
常规藏传火坛供,或东密传承火供(柴堆大法会)在点火时都是用人工点火,其加持力,怎能沾佛圣点火之边?胜义火供就不同了,它必须祈请九位如来及金刚佛母,般若佛母,护法圣众,亲临火坛,由虚空驾临的金刚佛母亲自点火,这才是真正的胜义火供。
Thumbnail
常规藏传火坛供,或东密传承火供(柴堆大法会)在点火时都是用人工点火,其加持力,怎能沾佛圣点火之边?胜义火供就不同了,它必须祈请九位如来及金刚佛母,般若佛母,护法圣众,亲临火坛,由虚空驾临的金刚佛母亲自点火,这才是真正的胜义火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