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翁,是名叫法寬的年輕人。阿寬渴望修行,每日靜坐,身體紋絲不動,連落在鼻尖的塵埃他也不曾拂去。他堅信,身體的寂靜就是通往解脫的唯一道路。
然而,每當他睜開眼,他的心便開始了一場無休止的戰鬥。
「那個賣菜的老闆真不老實,秤頭短了一截!」 「隔壁的師兄口才這麼好,是不是為了出風頭?」 「那位富豪蓋了這麼大的宅院,真是奢侈浪費!」
他的嘴巴,成了他內心紛擾的擴音器。他總能精準地捕捉到周圍每一個人的缺點、是非、善惡。他的身體像一座石雕,但他的心卻像一鍋沸騰的油,不斷地冒著負面的泡沫。
惠能大師看著法寬,輕輕搖了搖頭,語重心長地開示:「善知識,你誤解了不動的真義。真正的不動,不是身體的僵硬,而是當你的眼睛看見一切人、一切事時,你的心卻不參與他們的是非、善惡、過失的評判。這,才是你自性真正的安住。」
惠能大師進一步揭示了坐禪的秘密:
「何名坐禪?它不是讓你表演一場雕像遊戲。真正的坐,是讓你的心對外界的一切善惡境界不產生執著與念頭;真正的禪,是向內看見你自己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本性,它如如不動。」
他抬起手,做了個**「離相」**的手勢:
「何名禪定?」他提出了這個影響深遠的問題。「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法寬突然明白了。他過去所謂的修行,不過是執著於一種**「清淨的表象」。他想抓住一個「乾淨無染」的感覺,但他越是「著淨」,這份執著反而成為他的障礙**。當他對外境緊抓不放時,他的內心怎能不亂?
真正的定力,不是逃避世界,而是擁抱世界,卻不被它沾染。
當你看見花開花落,聽見人言人語,你的心若能不隨之起舞、不隨之判斷,這份不亂,就是你與生俱來的本性自淨自定的展現。
這份心不動的定力,讓法寬的心靈在迷霧中找到了一座永恆的燈塔。他終於明白,修行不在深山古廟,而在於當下每一個不評判、不執著的瞬間。
你是否也曾像法寬一樣,誤把身體的靜止當作心靈的解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