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整理自第 4 次課程,針對財務比率 (Ratio Analysis) 的應用,搭配 D’Leon 公司的財報案例,說明如何透過 流動性比率、資產管理比率 與 存貨周轉率,看出企業的財務優缺點。這篇文章也會連結上週課程(DuPont 分析、比率分類)的重點,讓同學能把「公式」與「實務」結合起來。
一、為什麼要學財務比率分析?
財務報表上的數字就像是「原始資料」,如果沒有轉換成比率,我們無法清楚比較不同規模公司,也無法快速發現問題。比率分析的價值,就在於把龐大的數字轉換成一個「標準化指標」,讓我們能夠:
- 公平比較:不同規模公司用比率才能放在同一個水平比。 就像 BMI 把身高體重換算後,小孩與大人都能比較「過重或過輕」。
- 找出強弱點:比率能凸顯經營的優勢與弱點。 例如:ROA 偏低 → 資產利用率差。毛利率高 → 成本控制強。
- 進行多角度比較: 產業比較 (Industry analysis) → 看自己在行業裡排第幾。 同儕比較 (Benchmark / peer analysis) → 找標竿學習。 趨勢比較 (Trend analysis) → 看自己過去幾年的成長與退步。
二、五大財務比率分類
在分析公司時,常用的財務比率可分為五大類,每一類回答不同問題:
- 流動性比率 (Liquidity Ratios) 問題:一年內的短期債務還得起嗎? 指標:流動比率 (Current Ratio)、速動比率 (Quick Ratio)。
- 資產管理比率 (Asset Management Ratios) 問題:資產用得有效率嗎? 指標:存貨周轉率 (Inventory Turnover)、應收帳款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
- 負債管理比率 (Debt Management Ratios) 問題:資本結構合理嗎?借錢 vs. 自有資金的比例對不對? 指標:負債比率、利息保障倍數 (TIE)。
- 獲利能力比率 (Profitability Ratios) 問題:公司有沒有真正賺錢? 指標:淨利率 (PM)、資產報酬率 (ROA)、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 市場價值比率 (Market Value Ratios) 問題:投資人怎麼看這家公司? 指標:本益比 (P/E)、市價淨值比 (M/B)。
三、案例實戰:D’Leon 公司的財報分析
這堂課老師帶我們看了 D’Leon 公司的 2022E(預估財報),並與 2021、2020 的歷史數據及產業平均比較。以下是重點:
1. 流動比率 (Current Ratio)
- 公式:流動資產 ÷ 流動負債
- 2021 = 1.17x → 幾乎撐不住
- 2022E = 2.34x → 有明顯改善,但低於產業平均 2.70x
📌 解讀:D’Leon 的短期償債能力比去年好多了,但還沒達到產業水準。這就像一個人雖然存款變多,但跟班上同學比,還是偏弱。
2. 速動比率 (Quick Ratio)
- 公式:(流動資產 – 存貨) ÷ 流動負債
- 2021 = 0.39x → 現金嚴重不足
- 2022E = 0.84x → 改善,但仍低於產業平均 1.00x
📌 解讀:公司高度依賴「存貨」變現,如果短期債務到期,手上的現金與應收帳款不夠支付 → 仍存在流動性風險。
👉 生活案例:小明月底要繳 1 萬房租,他錢包現金只有 3000(Quick Ratio 低),雖然冰箱食材價值 8000(Current Ratio 看起來高),但問題是食材要賣掉才有錢 → 危險。
3. 存貨周轉率 (Inventory Turnover)
- 公式:COGS ÷ 存貨
- 2020 = 4.00x
- 2021 = 4.29x
- 2022E = 3.42x ↓ (行業平均 5.50x)
📌 解讀:公司存貨周轉效率下降,現金卡在庫存裡。相較於產業平均,D’Leon 存貨賣得慢,可能有:
- 舊存貨滯銷、產品過時
- 存貨管理差,進貨過量
- 銷售放緩,市場需求不足
👉 生活案例:早餐店 A:每天食材賣光再進新貨(周轉快)。 早餐店 B:冰箱常常堆滿兩週前的菜,還會壞掉(周轉慢)。 → A 就像產業平均,B 就像 D’Leon。
四、與上週課程的關聯
- 上週 (第 3 次課程):我們學到 比率分析的基礎(為什麼要用比率、杜邦分析公式、比率的限制)。
- 本週 (第 4 次課程):我們用 D’Leon 的案例,實際算出 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存貨周轉率,並與同業比較。
- 關聯性: 上週 → 學會「工具」 本週 → 實際「使用工具」找出公司弱點(流動性不足、存貨管理差) 下週 → 會延伸到獲利能力與市場價值比率,完整串連五大比率。
五、老師的提醒與評論
- Liquidity position is weak 雖然改善,但還是低於同業平均。
- Inventory turnover below average 存貨管理差,可能有舊貨,短期內不會改善。
- 比率要看產業與時間 不能單看數字,要放進趨勢與比較裡解讀。
六、生活化延伸:比率思維的日常應用
- 流動比率 → 你手上的「現金 + 變現資產」,能不能付下個月帳單?
- 速動比率 → 如果只算現金和銀行存款,能不能即刻支付?
- 存貨周轉率 → 你家冰箱裡的食材多久清掉一次?若總是囤積,代表效率差。
👉 學財務比率,不只是看公司,也能檢視個人理財。
七、結論
- D’Leon 的情況:2022 比 2021 好很多,但整體仍落後產業平均 → 短期流動性弱、存貨周轉差。
- 對我們的學習啟示: 財報不只是數字,而是揭示經營問題的鏡子。 上週的「工具」如果不拿來算,就只是公式;本週透過案例,我們看到比率如何「說話」。 日常生活也能套用比率思維,檢視自己的現金流、存貨(食材)、甚至市場價值(個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