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body Wants to Die》
中文遊戲名:無人願死/無人想死
開發人員:Critical Hit Games
類型:黑色、反烏托邦、賽博龐克、推理、人性、冒險、劇情發行商:PLAION
發行日期:2024.717
平台:Steam
產地:芬蘭
語音:英文
遊玩時長:約 5-7小時
介面/字幕:有繁體中文
操作:滑鼠鍵盤、手柄
模式:單人
成就:26
是否有多結局:是
遊戲介紹:
時間能接穿一切。
沉浸在2329年紐約的反烏托邦世界。永生是有代價的,總有人必須支付。在這個互動式黑色電影風故事中,扮演警探詹姆斯.卡拉,利用先進技術率領調查,冒著一切風險追捕一名專門對城市裡菁英階級下手的連環殺手。
遊玩心得:
老實說,我一直在疑問我喜不喜歡賽博龐克類型的題材,因為在我的成長軌跡與閱讀領域中,這類型的書籍研讀鮮少,甚至可以用稀缺下註,所以你要我定義什麼算賽博龐克,老實說我不知道。
我陸續看了小呆昭寫的網文《星际白兔糖》,電影《第五元素》(Le Cinquième Élément)、《極光追殺令》(Dark City)、《鐘點戰》(In Time)……
還有菲利普.金德里德.狄克(Philip Kindred Dick)創作小說改編的電影作品《關鍵報告》(The Minority Report)、《關鍵下一秒》(Next)、《命運規劃局》(The Adjustment Bureau)、《銀翼殺手》(Blade Runner)與其原作《機器人夢到電動羊了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最終我明白自己是喜歡這類型題材的。
只是對於人性黑暗的厭惡,讓我沒有辦法很明確的去看這類型題材,遑論遊玩相關遊戲。
一如《銀翼殺手》如此經典的作品,我也是拖延了七八年,才終於在網飛上點開觀看──國賓最近搞了活動,這片將在下週重映,已購票。
所以,在去年翻到《Nobody Wants to Die》這款遊戲的解說影片時,我立刻點了進去,卻在看了一小時後點選暫停,我知道,我會想要體驗這款遊戲,可與《銀翼殺手》相同,又不願立刻去碰觸,就這麼拖到這個月,再次點開解說影片時,我關掉網頁,打開了Steam程式,搜了遊戲,付了731元。
不得不說,這款遊戲真的很《銀翼殺手》,不論是飛梭在雲端大樓的汽車,還是被遺棄在大雨中的斷頭自由女神,當然了,還有男主詹姆斯的亡妻的名字瑞秋,無不提醒我這是與之相同的世界。
《銀翼殺手》講述的是追殺仿生人進而探討人與仿生人之間的關係,《Nobody Wants to Die》則是用一場科技革命,讓人類實現了永生。
從此之後,人的意擴粒(意識)可以透過機器換到不同的軀體間,隨之而來的是軀體的國有化,年滿21歲的人民,必須花錢買下軀體的使用權。是的,你只能租,不能買斷,當你付不起錢時,意識將被關入名為意識儲存庫的天堂,直到有人幫你付了錢,將意識丟入新的軀體中喚醒。
在看到這一設定時,並不覺得荒誕,反而有種未來即將到來的恐懼。
伴隨著高度科技化發展,人成為了商品,喪失了自主權,成為資本的玩物,他人眼中的一件件商品,美其名透過科技實現了永生,實則意識被困在一副又一副的牢籠(軀體)中。
要命的是,完好的軀體自然是供給給權貴階級,一般百姓只能享受到有缺陷但仍算完整的軀體,至於那些更貧窮的人們,只能將意識與體弱多病牢牢掛勾,直到無法付出費用,回歸天堂。
看似永生的世界,實則將世界變作了地獄。
在《Nobody Wants to Die》中,沒有過多描繪過宗教的具體輪廓,比較起了象徵的作用,反而是實現永生技術的格林,成了人口中的神,住在高聳的雲端,他所作的一切即是金科玉律。
只是,永生技術有缺陷,再一次又一次的移植意擴粒時,意擴粒會受損,成為伴隨永生的詛咒,只是這個祕密被格林藏得很好,他設法解決,卻無能為力,最終決定毀去一手締造的地獄。
警探詹姆斯是主角,也是永生的受害者,他的妻子忍受不了永生之苦,相信來是存在,選擇吞服毒藥毀了意擴粒,在不允許自殺的世界,為自己的生命畫上句號。
這件事成為詹姆斯的夢魘,同時轉換意擴粒,一百二十歲的人生也帶來了副作用,他不斷夢見妻子之死,一如《全面啟動》(Inception)中茉兒成為柯比心中的惡魔,最終,詹姆斯陷入瘋狂,固執著相信有毒販將毒藥賣給瑞秋,他要殺了毒販,了解這一切。
怒火與衝動,令詹姆斯開槍射殺無數無辜之人,害死了自己的搭檔,更使火車出軌,釀成巨大災難。
詹姆斯的軀體在此毀去,意擴粒被移植入下一作身軀,他卻忘記了火車上發生的真實,依舊陷在失去妻子的痛苦中。
故事便是在這背景下展開。
詹姆斯為了彌補兩週前火車出軌的災難,為了贏回警察徽章,接下了局長給的秘密任務,調查永生之神格林死亡的原因。局長深怕詹姆斯再次失控,於是安排了莎拉作為詹姆斯的聯絡官。
與經歷豐富的詹姆斯不同,莎拉初出茅廬,住在貧民窟,她的戀人為了租買莎拉的身體,將所有一切獻了出去,最終無力買下租借自身身體的費用,被關入意識儲存庫中。
莎拉為了為戀人買回身軀,拚命賺錢,甚至在黑是租出去自己的身體去作為代理孕母,她不能犯錯,偏偏她碰上了不按牌理出牌的詹姆斯。
多虧於高科技發展,除了X光、紫外線燈之外,還有重建器可以蒐集現場周圍訊息,詹姆斯重建了格林之死的經過,察覺格林之死有異,不顧局長與莎拉反對,執意將這樁被高層定義的自殺事件,定調為謀殺,勢必要找出兇手。
在拼湊了既有線索後,一切指向科瓦勒夫,偏偏科瓦勒夫所在的飛艇酒吧陷入一場爆炸,科瓦勒夫本人也於中喪生。
詹姆斯再次使用了重建器,還原酒吧爆炸前發生的一切,得知權貴在此商量將購買身體的年齡從21歲逐步下降到18歲,好向人民榨取更的利益,至於酒吧爆炸的原因,以及滿地狼藉的屍體,竟是科瓦勒夫舉槍殺害酒吧中的權貴,隨後用炸藥炸掉了酒吧。
事情到了這裡越發撲朔迷離,一切似乎都籠罩在黑暗中,偏偏有一根看不見的線將之牽引在一起,引導詹姆斯前進。
詹姆斯憑藉僅剩線所,再次回到格林死亡之地,發現房間底下竟有巨大空間,以及彷彿《雙峰》(Twin Peaks)中的紅色房間。詹姆斯在此見到了許多權貴的屍體,他們同樣都贊同下修年齡的法案,與酒吧中的屍體同樣,這些人的意擴粒都被毀去,永遠也不可能再迎來下一具身軀。
至此,幕後黑手終於現聲,他告訴詹姆斯,紅房間是富人的遊樂場所,他們擅自掠奪窮人的身軀,在紅房間中大肆性愛沉淪,甚至為了享樂,不惜拿刀割開交歡之人的喉嚨,原因無他,只要意識永存,身體早已是消耗品,而將這座樂園毀壞的人,竟然是格林本人,他殺了參與的所有人。
詹姆斯顧不得眼前的震驚,消化獲知的情報,在得知莎拉有危險後第一時間趕到了莎拉家,卻撞破了莎拉極力隱瞞的真相,年芳29的年輕女子,為了籌措金錢,租出了原有的身體,如今意識被困在一副垂垂老矣的身軀裡。
一路走來,詹姆斯與莎拉談論很多,有衝突也有理解,他們就像兩根針,靠近便會使對方受傷,只因為他們本身早已遍體鱗傷。只是,莎拉還有得選,而詹姆斯早已想要放棄。
整理了詹姆斯在紅房間得到的線索後,兩個選擇擺在眼前,一是有幕後暗中操弄了格林與科瓦勒夫的意識,迫使他們犯下慘無人道的案件,二是格林與科瓦勒夫本就清醒知道自己幹了什麼,是他們選擇雙手染血。
這兩個選擇,為故事導向了不同的結果,也在詹姆斯前往兩週前火車出軌事件現場時,訴說著兩種結局。
一如格林與科瓦勒夫,詹姆斯的意識也被操縱了,所以他才會犯下火車案件,他們都是受害者。
一如格林與科瓦勒夫,詹姆斯的意擴粒在轉移時受損,受損的意擴粒生成了一個可怕的聲音,影響著他們的行動。
如何選擇,不僅影響著結局,也影響著發行人員真正訴說的故事,在此我就不多說了,反正要看壞結局的話,最後附上遊玩影片連結。
劇情無疑是《Nobody Wants to Die》的最大賣點,再來便是畫面與重建器的建構,將一個未來卻逐漸腐敗的世界呈現得鮮活,尤其是詹姆士與莎拉的拌嘴,怎麼也聽不膩。
可是,撇除了這些,《Nobody Wants to Die》本身的推理與遊玩性我認為不高,畢竟重建器、X光、紫外線等工具最主要功用還是輔助劇情呈現,只能說輔助定位打得很清晰,在不影響劇情體驗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了自身使命。
──實話說,多虧這故事短,不然玩法就那幾種,連續重複個七八次我絕對會玩到丟一邊。
直接結論吧,《Nobody Wants to Die》作為一款賽博龐克、反烏托邦題材的入門作品我覺得是不錯的,光是他世界觀表層的設計就能讓你目不暇給,若是有興趣深挖更能體驗樂趣,遊戲價格我是不知道正常、偏貴還是算便宜,但是把結局打通,所有對話試過一輪,應該也有十幾小時遊戲時長,應該是物超所值吧?
當然了,這遊戲的許多場景與畫面都值得你停下來好好欣賞,通關後我去搜了有沒有設定集買,沒有,實在可惜。
遊玩影片:
Nobody Wants to Die 無人願死 第一章 吊在奧林帕斯山的神 遊玩劇情紀錄
Nobody Wants to Die 無人願死 第二章 伊卡洛斯的墜落 遊玩劇情紀錄
Nobody Wants to Die 無人願死 第三章 永生或來生皆難逃一死 遊玩劇情紀錄
Nobody Wants to Die 無人願死 第四章 慾望在冥府瘋狂滋長 遊玩劇情紀錄
Nobody Wants to Die 無人願死 第五章 為誰獻上謊話連篇的記憶 遊玩劇情紀錄
Nobody Wants to Die 無人願死 第六章 黑暗與幻夢與我同眠 壞結局 遊玩劇情紀錄
其他結局沒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