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姥姥派本來就是一群手無寸鐵的人,而那些忠於姥姥派的追隨者,不過是一些為了自身利益而依附權力的鷹犬之輩。
隨著百姓們的質疑聲四起,局勢的風向開始改變,很多人看清了眼前的現實,紛紛選擇袖手旁觀,只是愣愣地看著師父和武思大步闖入宮中。
當他們推開宮門的那一瞬間,姥姥們頓時陷入了混亂。有人慌忙地四處逃竄,有人不顧一切地東奔西跑,甚至還有人在逃命的過程中不忘回頭搜刮自己的財物,生怕家財散失殆盡。
明知道性命不保時,財富也沒有任何意義,但對於他們來說,那些財物似乎成了僅存的安全感。
宮殿裡,一片混亂的景象,宦官們驚恐地大喊,腳步聲在寬大的石板地上此起彼伏,充斥著無助的叫喊與嘈雜。那一刻,姥姥派的氣焰瞬間消散,就像風中殘燭一樣,隨風而逝。
姥姥派的成員迅速被剷除,整個行動在驚慌中結束。當然,這只是樂觀的說法。
對我而言,我相信那些陰影中的殘黨仍然存在,像毒蛇般隱匿在民間,靜靜等待著反擊的機會。他們雖然表面上失去了力量,但內心對權力的渴望與不甘絕不會如此輕易地消失。
這場政變雖然告一段落,但在這片大地上,或許還會有更多未解的矛盾在未來浮現。我們只是在一個舊時代的末端劃上了一道傷痕,但這是否意味著真正的結束,還未可知。
『閃擊行動』瞬間震驚了國際社會,華邦接連不斷的變故讓近期的國際局勢變得異常緊張。
最初,從「嬋娟計畫」的啟動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關注,而後便是「假聞薰公主被囚禁」的求救語音,接著是真聞薰公主的親自澄清。
這一系列事件,使得華邦成為全球輿論的焦點。而如今,「閃擊行動」的成功更是掀起了新的風波,讓外界對華邦的未來充滿了猜測與討論。聞若女皇一周後即將登基的消息也被廣泛報導,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的重點。
短短幾個禮拜,華邦的局勢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權力更替間的波瀾不禁讓國際社會感到驚嘆與忐忑。聞若的強勢崛起,似乎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聞若如約履行了她的承諾。原本將聞薰公主禁錮在狹小的房間,如今改為讓她住在整座白蓮宮內。儘管這仍是某種形式的囚禁,但至少聞薰公主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她可以在小花園中曬曬太陽,還有專門的侍女照料她的日常起居。
由於聞薰公主的特殊地位,百姓對她的安危一直高度關注。正因如此,她也成為了當初姥姥派用來打擊聞若的一個籌碼。
聞若則深知這一點,偶爾讓聞薰公主公開露面,以此來穩定民心和鞏固自己的地位。
每月定期讓聞薰公主稍微露面,不僅能保障她的安危,也讓百姓看到她平安無事。雖然聞薰公主還未能完全脫離這種困境,但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她已經不再是完全受限於陰暗的小房間之中,而是能夠享受到一些自由的空間。
對於聞薰公主而言,這或許是一種稍許的安慰,她在白蓮宮內的生活,雖然依然受到約束,但至少不再是那麼冰冷無情。這也是聞若能在政局中保持平衡的一步,她用這種方式既穩住了百姓的心。
更重要的是,國際社會對於聞薰公主囚禁一事的高度關注,也隨著聞若的應對逐漸化解。每個月人們都能看到聞薰公主露面,這有效減少了外界的質疑──既然公主平安無事地出現在大家面前,那還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隨著局勢逐漸穩定,聞若開始著手為「嬋娟計畫」鋪路。她首先撤下了原先那份山寨重生號的設計圖,這一舉動顯示出華邦不再刻意挑釁中聯,而是著眼於自主研發屬於華邦自己的可登月式零式戰翼。
這一系列新計劃的核心是「光明號」。這個名字,某種意義上也象徵了聞若的願望──希望在她的治理下,華邦的未來如同這個名字一般光明而充滿希望。
●○●○●○●○
隨著中聯和華邦之間的登月計劃競爭日益激烈,終於來到了這一刻──
【視角:上帝視角】
──N.E. 2134年 7月31日 天氣微陰:盛夏炎熱──
嫦娥一號穩穩地站立在發射台上,等候著指令準備起飛,而在它後方則緊隨著隨身型的零式戰翼──重生號。
在發射前的這段期間內,重生號的機翼被塗滿了各種高分子塗料,以增強材質的強度。團隊十分清楚,在高空中零式戰翼會受到極為劇烈的共振破壞,因此進行了多次的加固處理。
「5、4、3、2、1!」
隨著倒計時結束,嫦娥一號在發射台上的巨大推力下直衝雲霄,重生號緊隨其後,這是翼行者首次不斷垂直向上飛行,目標是那片神秘而危險的太空。
當飛行高度達到約10000米時,重生號的機翼開始劇烈地顫動起來,振幅越來越大,幾乎整個機身都在共振,那種壓迫感透過影像傳回地面控制室,讓人感到心驚膽顫。
隨著嫦娥一號和重生號逐漸進入最危險的區域──「太空垃圾帶」,顧名思義,這裡充滿了昔日無數載人登月任務所遺留的殘骸,以及人造衛星碎片,這些漂浮在空中的金屬垃圾成為了航天中最大的威脅。
就在重生號穿越這片太空垃圾帶時,一片僅僅0.2毫米的金屬碎片毫無預警地擊中了它。
鐵片以極高的速度穿透過重生號隱形傘系統中的隔熱傘。由於隔熱傘本身並不具備防護功能,這片微小的鐵片就如同一顆致命的子彈,並直接貫穿入重生號的機翼。
原本機翼已經因高空劇烈的振動而變得極其脆弱,結果被這突如其來的衝擊當場擊碎,甚至本體開始瞬間崩裂。
本體崩裂後,能源區暴露在外,受到高空低壓環境的影響,燃料迅速膨脹,最終引發了一場劇烈的爆炸。
「砰──!!!!」
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在高空中迴響,重生號瞬間被爆炸的火光吞沒,隨後只剩下殘骸在太空中無聲地飄散,成為了另一片新的太空垃圾。
重生號雖然搭載了被稱為「90度隱形傘」的「安全保護傘」,旨在提供多重角度的防護,但顯然這並不足以抵擋宇宙中的隨機衝擊。
太空垃圾未必是直線迎面而來,很多時候,碎片會以不可預測的角度襲來,有時甚至是從側面直接擊中。
隱形傘系統中包含了名為「偽360度防護」的設計,但這實際上並非全方位防護。
其保護角度主要集中在飛行器進出大氣層時可能面臨的高溫摩擦,而這些隔熱傘並不具備抵禦高速金屬碎片的能力。這樣的設計,讓整個隱形傘系統存在一個明顯的防護死角,最終導致了重生號的毀滅。
這起事故成了每個翼行者,甚至每個中聯人的創傷,被人稱為「嫦娥的殞落」。
事故發生後,國際社會與國內輿論一片譁然,隨即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調查。隨著事故的進一步披露,國防部高層和太空總署的多位管理者先後請辭並公開道歉。這些高層的離職,既是對事故的負責,也象徵著一場艱難的內部反思。
輿論如潮水般發酵,對翼行太空計畫的信心被無情地打擊。曾經被視為人類勇氣和技術極限的「翼行太空計畫」,如今卻成為了一個被質疑的標誌,甚至被視作「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不僅是普通民眾,連那些參與其中的翼行師們也開始動搖──他們不再確信,這種極限挑戰是否真的值得,他們曾經無比自豪的夢想,如今卻變得遙不可及,甚至充滿懷疑。
「嫦娥的殞落」留下的不僅僅是太空中的殘骸,更是深深的創痛和迷茫,這種創傷滲透到了每一個翼行者的內心,讓他們開始質疑自己的選擇和能力。曾經的信念,似乎在這一刻開始變得脆弱而模糊。
歌詞當中:
砕け散った願いの破片 それでも手を伸ばして
粉碎四散的願望碎片 即便如此仍伸出雙手
傷だらけの空を翔け 誰も奪えぬ自由を掴むため
飛翔在滿是傷痕的天空 為了抓住誰也奪不走的自由
幾千の夜を越えて 辿り着くその光
跨越幾千個黑夜 抵達那道光芒
滅びをも抱きしめ 再び羽ばたく
連同毀滅一同擁抱 再度展翅飛翔
也是間接寫出『嫦娥的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