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時間股市裡都同時有上漲的股票也有下跌的股票,正常而言在多頭行情過程上漲的股票較多,上漲的時間較久,整體行情上漲的現象會持續吸引資金流向股市,暫時沒有上漲的股票受惠資金流入市場也有機會在過程中輪漲,或至少不容易下跌,因此正常多頭行情應該不易見到破底股票,當然這裡指的是營運正常的企業,沒有基本面明顯衰退的問題,如果不受到市場青睞,頂多是股價維持盤整不動。
多頭行情應該是見到較多股票創高,但極少股票破底,空頭行情則相反,而股價創高或破底的數量影響是否能夠有效選股的機率問題,如果指數持續創高表現,預期股票創高數量較多,會增加選股勝率,應該可以較積極的進場,但是在漲勢集中於特定產業類股的行情,除了特定產業類股之外,有效選股的機率會降低,甚至因為資金集中、風險集中,且其他類股更因此失去資金挹注,下跌個股的數量反而更多,選股勝率降低、風險更高,所以這樣特性的行情對於一般人更不利、更危險。
全部資金都配置於特定產業類股也是一種選擇,這是全部雞蛋要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的問題,基於風險考量並不適合這樣安排,市場資金集中的影響是波動幅度會更劇烈,更容易受情緒影響而做出錯誤判斷,而強勢類股在市場熱潮過後的低迷時間會很久,不完全是基本面的問題,還會因為籌碼凌亂以致股價難以表現,例如最早的AI概念強勢族群廣達、技嘉、緯創的股價高點在2023~2024年就出現了,經過1~2年的時間,營收獲利都持續成長,但股價卻都尚未突破高點,當紅的產業、績優的指標企業股票,如果在高點區進場也不一定能獲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