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半橋功率級中,若啟動過程中上下臂驅動切換時間不對稱,可能造成啟動階段的不穩定行為。傳統的自舉驅動方式會在下臂導通期間,透過二極體替自舉電容(Cboot)充電,提供上臂驅動所需電壓。不過,自舉電容(Cboot)需要足夠的充電時間才能達到場效應電晶體(FET)所需的驅動電壓,不同元件類型所需的驅動電壓如下:
Si FET: 約 12 VSiC FET: 約 18 V
GaN FET: 約 5 V
若自舉電容(Cboot)未充飽電前,上下臂會產生不對稱的切換特性,導致下列問題:
- 啟動不穩定:啟動時上臂無法順利導通,造成暫態不穩定。
- 工作週期受限:必須避免自舉電容過度放電。
- 切換頻率受限:自舉電容需要足夠時間充電。
為了避免以上這些限制,改用了「上臂自供電 + UVLO 控制」的方式。整體分成兩個部分:
- 預充電 (Pre-charge) 電路 當下臂開關 Q1 導通時,電容 C1 會從 VDD 充電,當 Q1 關閉、上臂 Q2 要導通時,C1 再把能量轉移到自舉電容 Cboot 上。在預充電階段,上下臂的驅動都保持關閉,直到上臂供電電壓穩定到臨界值,才真正啟動。

2.邏輯控制電路 邏輯控制部分負責管理預充電啟動時機。可以設定一個可調式 UVLO 臨界值,例如對 Si FET 設 10V、GaN 設 4.5V。當上臂浮動電源(V_floating)高於臨界值時,UVLO 解除保護,上臂驅動開始動作,反之,當電壓低於臨界值時,UVLO 會強制把驅動輸入拉低,避免誤觸發。
電路實現方式可以用一組 Zener + 三顆 BJT 組成偵測電路:
當 V_floating 電壓超過預設的 UVLO 閾值(約為 ZD4 的 4.7V 加上 Q4 的 0.7V)時,Q4 會導通。導通的 Q4 會將 Q5 的基極電位往下拉,進而讓 Q5 導通。Q5 的導通接著會使 Q6 導通,最終將 V_floating_Detector 輸出訊號從原本的高電位拉至低電位。這個高變低的訊號就代表 UVLO 保護狀態的解除,通知Driver可以開始正常工作。

關鍵電路對照:
VS→COM 準位移位器(level shifter):

PWM控制 vs. 預充電控制互為反相:

驅動 VDD:

欠壓鎖定(UVLO):

實際SIMPLIS模擬觀察
模擬波形顯示 GH / GL 兩個訊號在進入穩定狀態後能保持對稱,且沒有啟動就開的問題。這代表預充電 + UVLO 的組合,確實能在上臂電壓充足前抑制誤開啟,改善切換的對稱性。


結論
整體來說,這個「預充電 + UVLO 控制」的架構,算是一個簡單又直覺的方式,可以在模擬中快速驗證半橋上下臂的對稱性。實際的商業驅動 IC 當然會更複雜,裡面可能還包含多段保護與時序控制,不過這個方法可以當成一個 behavior level 的初階範例,如果你最近也在研究半橋或 GaN 驅動,不妨從這個概念出發,會對整個啟動行為有更多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