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殘骸》
#06_誤解的慈悲
---
恐懼的偽裝「善惡的選擇,其實多半是基於恐懼而非慈悲」
有人遇到毒蛇,會將牠打死;
遇到無毒的,才尋地放生。
人們以為這是判斷善惡,其實只是『判斷威脅』。
---
我們的「慈悲」,往往是有條件的。
當對方不會傷害我,我才願意成全他。
這不是慈悲,是安全感在發作。
---
佛說眾生平等。
但人真正能平等看待的,從來只有『不會威脅自己』的眾生。
毒蛇無罪,牠只是帶著毒活著。
牠的毒是生存的手段,正如我們的算計、戒心、冷漠。
只是人習慣用語言包裝,讓自己的毒看起來高尚一點。
---
人最怕的,不是蛇,是看見蛇裡的自己。
那股「我也會咬人」的本能。
所以我們揮棍、我們殺、不是為了除害,是為了確認——「我不是那種東西。」
---
慈悲若有選擇,就不叫慈悲。
那只是偏愛。
真正的慈悲,不是放生一條蛇,是能在心裡放下一種恐懼。
那樣才算救了一次自己。
殺毒蛇容易, 放過自己的毒, 才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