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殘骸》
序篇_#04
覺醒不是頓悟,是反覆撞牆的痛
---
因為覺醒,不是學會相信,而是學會在痛裡不再逃。我們以為覺醒是一瞬間的光。
像電影裡那種——主角忽然明白、釋然、微笑。
可現實裡沒有光,只有撞牆。
一次、兩次、十次。
撞到頭破血流,才慢慢懂。
---
覺醒不是懂道理,是被生活逼到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你曾經相信愛能改變一切,後來你學會了沉默;
你以為努力就會被看見,後來你學會了不求認可。
那些不是你放下了,而是痛太多次,放也沒什麼可放了。
---
人不會因為被教導而覺醒,人只會因為被撞痛而開始思考。
那個「悟」不是突然想通,而是終於不想再逃。
你不再問「為什麼是我」,而是開始問「我能怎麼辦」。
這就是覺醒的起點。
---
佛說「苦即是道」,但沒說「苦會少」。
道不是逃出痛,而是走進痛,看著它、認出它,
直到痛不再需要用尖銳的方式提醒你——你該醒了。
---
每一次撞牆,其實牆都沒變,變的是你。
第一次,你怨;
第二次,你怕;
第三次,你笑了。
那一笑,不是釋懷,是知道牆仍在,但你不再想繞開它。
---
覺醒不是光,是黑裡的靜。
當所有的「為什麼」都不再重要,你只剩一個呼吸、一步路、一次選擇。
那時你就明白:原來覺醒不是知道答案,而是接受沒有答案也能繼續走。
---
> 覺醒不是頓悟,
> 是痛到最後,仍願意溫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