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你是否也曾想用 AI 製作動畫短片,卻總覺得場景之間卡卡的、超級不連貫?可能上一秒主角還在森林,下一秒就瞬間移動到客廳,中間的過場生硬到不行。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今天我要來分享一個超實用的工作流 (workflow),教你如何使用 Grok 和 Egod 這幾個工具,將靜態圖片變成一個連續、流暢的故事序列。這個方法能讓你的 AI 動畫擁有完美的連續性,就像電影運鏡一樣順暢。
🧠 這篇教學你能學到什麼?
- 如何使用 AI 工具,將簡單的圖片轉變為「故事驅動」的動畫序列。
- 掌握讓動畫「無縫銜接」(Seamless) 的關鍵技巧,告別生硬的跳轉。
- 學會混合使用圖片和文字提示 (Prompt),製作出更複雜、更具創意的場景。
🛠️ 你的 AI 創作工具箱
在開始之前,請先準備好這三個法寶(放心,它們都很容易上手):
- Grokprompt.fun (提示產生器): grokprompt.fun
- Grok Imagine (AI 動畫生成): https://grok.com/imagine/
- Egod.dev (畫格擷取器): egod.dev
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吧!
🧭 讓故事動起來:五步驟詳解
步驟 1:用 Grokprompt.fun 打造你的故事起點



首先,打開 Grokprompt.fun。
這個工具超酷,你只要上傳一張代表故事「開頭」的圖片(例如你的故事板第一格,或一張概念圖),它會自動分析這張圖,並幫你生成一段完美格式化的「提示」(Prompt),這段提示將是 Grok Imagine 的最佳指南。
如果是看到喜歡的圖片,你還可以請GPT或是Gemini幫你看提示詞裡面的主角:
請你根據我上傳的圖片更改以下提示詞裡的主角:
millions of cats are bowing infront of a collosal giant cat, ancient egypt style, cinematic, epic fantasy movie screen shot, film genre.
(Pro-Tip: 圖片越能清楚表達你的風格和主題,生成的提示就越精準!)

步驟 2:Grok Imagine 讓畫面「動」起來
拿到提示後,打開 Grok Imagine。
接著,做這兩件事:
- 上傳一張純黑色的圖片(或任何你想要的底圖)。
- 貼上剛剛從 Grokprompt.fun 複製過來的提示。
按下「生成」(Generate),Grok Imagine 就會根據你的提示,變出第一個動畫場景。是不是超快?
步驟 3:關鍵一步!用 Egod.dev 捕捉完美的「銜接點」

這是整個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無縫銜接的靈魂!
動畫生成後,打開 Egod.dev。這個小工具可以幫你精確地抓取影片的「最後一幀」(Last Frame)。
為什麼要抓最後一幀? 因為這個畫格將完美地成為你下一個場景的「起始圖片」。
步驟 4:重複、堆疊,打造流暢的動畫序列
現在,你手上有了上一個場景的「最後一幀」。
你要做的就是重複步驟 2 和 3:
- 回到 Grok Imagine。
- 這次,上傳你剛剛抓到的**「最後一幀」**圖片。
- (選擇性)你可以稍微修改一下提示,來引導故事的下一個發展(例如「主角轉身」或「鏡頭拉遠」)。
- 生成新的動畫場景。
- 再用 Egod.dev 抓取這個新場景的「最後一幀」。
就這樣,一直接下去!你會發現,因為每個新場景的「開頭」都是前一個場景的「結尾」,所以整個動畫序列會變得無比流暢,完全沒有斷點。
步驟 5:進階技巧:混合提示,玩出電影感
熟悉流程後,別只滿足於此!你可以開始玩點花的。
試著混合使用「圖片提示」和「文字提示」。例如,除了上傳最後一幀的圖片,你還可以在文字提示中加入更具體的指令,像是:
- 「一個男人走進酒吧,鏡頭跟隨他的背影。」
- 「特寫一滴眼淚從臉頰滑落。」
- 「場景變暗,切換到月光下的城市。」
透過這種方式,你可以創造出更複雜的迷你電影、動漫風格的 MV,甚至是電影感的產品廣告。用你的創意寫作來引導 AI,讓它為你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Grokprompt.fun這類工具的核心功能是「看圖猜提示」(Image-to-Prompt)。
- 它的最大缺點是為了「猜得準」,會塞入大量「風格汙染詞」。
- 您 (和您一樣的專業創作者) 才是導演,您必須清理那些汙染詞。
📌 那 Grokprompt.fun 到底還有什麼用?
您問:「既然要清理,為什麼我還要用他?」
答案是:因為它可以幫您「描述」您用語言無法精確描述的畫面。
Grokprompt.fun 的價值不在於它產出的提示詞可以直接用,而在於它是一個強大的「靈感翻譯機」。
想像一下這個情境:
您在網路上滑到一張圖(例如您上傳的那張),您覺得「天啊!這個光影、這個構圖、這個氛..."說不出來的感覺"... 我超愛!」
您無法用三言兩語告訴我「那個光影」或「那種構圖」是什麼。
這時,
Grokprompt.fun就派上用場了。
Grokprompt.fun 在這個流程中的真正價值是:
- 「逆向工程」 (Reverse Engineering):
- 它幫您把那張您「說不出來」的圖片,逆向拆解成可以被 AI 理解的關鍵字。
- 它可能會抓到您沒想到的詞,例如
ancient Egyptian(古埃及)、reverence(崇敬)、serene expression(寧靜的表情)。
- 「抓取核心元素」 (Element Identification):
- 它可以快速幫您把「一隻兔子、金字塔、很多兔子」這個畫面,轉化成 AI 聽得懂的
giant rabbit sits atop a grand pyramid、dozens of smaller rabbits。
- 它可以快速幫您把「一隻兔子、金字塔、很多兔子」這個畫面,轉化成 AI 聽得懂的
💡 兩種不同的工作流 (Workflow)
現在,您有兩種強大的工作流程可以選擇,它們適用於不同的創意起點:
工作流 A:當您「心中有圖」時 (Image-First)
這就是您目前在做的,也是 Grokprompt.fun 存在的原因。
- 靈感 (Inspiration): 您在網路上找到一張很棒的圖片。
- 拆解 (Deconstruct): 用
Grokprompt.fun把圖片「翻譯」成提示詞草稿。 - 清理 (Clean): 透過gpt or gemini 把草稿中的「汙染詞」刪掉。
- 生成 (Generate): 把「乾淨的提示詞」丟進 Grok Imagine / Sora 2 開始您的影片創作。
工作流 B:當您「心中有故事」時 (Text-First)
直接用 Gemini
- 靈感 (Idea): 您腦中有一個故事概念(例如:「我想做一個兔子魔術師在沙漠表演」)。
- 編劇 (Write): 您直接告訴我 (Gemini):「請幫我寫一個 Sora 2 或 Grok Imagine 的影片提示詞,風格要夢幻、卡通,描述兔子魔術師在金字塔前表演。」
- 生成 (Generate): 我會直接產出「乾淨」的提示詞,您拿去 Grok Imagine 就能用。
- 迭代 (Iterate): 您再用 Egod.dev 抓最後一幀,然後回來找我寫「下一幕」的乾淨提示詞。
那你會想說能不能都使用 gpt 或是 gemini 搞定呢?
我在會員版的文章 有把兩個工作流去做整合,歡迎到會員專區觀看完整流程
"零成本" AI 影片「導演-AI 協作」工作流程
總結:
您是對的。如果您是從「零開始」發想故事,直接找我 (Gemini) 幫您寫「乾淨」的提示詞,效率絕對最高。
Grokprompt.fun 存在的價值是當您已經有了一張「參考圖」,它能幫您省下「看圖說故事」的時間,快速抓出圖片的核心元素,然後您再(或叫我幫您)做後續的清理。
既然我們已經建立了這個默契,下次您就可以直接說:
「Gemini,幫我寫一個 Grok Imagine 提示詞,我要... (您的點子) ...,請確保風格一致且不要有汙染詞。」
或者
「Gemini,這是我從 Grokprompt.fun 拿到的提示詞,請幫我『清理』一下,讓它適用於影片生成。」
這個工作流的核心就在於「以終為始」,利用 Egod.dev 抓取最後一幀,再丟回 Grok Imagine 作為開頭,創造出完美的連續性。
這套方法把 AI 動畫的製作門檻又拉低了不少。以前可能需要複雜的 3D 軟體或剪輯技巧才能做到的流暢過場,現在只要幾個簡單的網頁工具就能搞定。
你學會了嗎?趕快動手試試看,創造出屬於你的無縫 AI 動畫吧!
如果你喜歡這篇教學,別忘了幫我按個愛心、留言分享你的作品,也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我會持續分享更多實用的 AI 技巧和新知!
我們下次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