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股票市場是屬於哪一種系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第四課:股票市場是屬於哪一種系統?

◎前三步講的是「人如何面對知識」;第四步,則是「市場本身的知識性質」——也就是:股票市場究竟是屬於第一種系統(標準答案型),還是第二種系統(終身學習型)?

  這一課的重點,是讓讀者明白:「股市不是一個讓你去考試的地方,而是一個讓你不斷修正自己理解的場域。」

解說:

  很多人進入股市的時候,心裡還停留在「第一種知識系統」。

  他們想找答案,想找祕訣,想找一條安全的捷徑。

  於是,他們相信新聞、相信投顧老師、相信名嘴、相信機器人。

  但他們沒有想過一個根本的問題:

  股票市場,究竟是屬於哪一種系統?

  如果股票市場是第一種系統,那麼它就應該有標準答案。

  "今天買A股票,明天漲10%";(?)

  "照著技術指標操作,就能穩賺不賠。"(?)

  "只要背熟規則,就能永遠通關。"(?)

  可是,這樣的世界存在嗎?

  不存在。

  股票市場屬於第二種系統——「終身學習系統」。

  因為它每天都在變,沒有任何題目可以重考,沒有任何答案可以複製。

  每一筆交易、每一個漲跌、每一場風暴,都是新的情境。

  你能做的,不是「背答案」,而是「學會思考」。

  市場不獎勵模仿者,只獎勵觀察者與反省者。

  股票市場,是一個會懲罰無知、獎勵覺醒的地方。

  它不關心你念哪一間大學,也不在乎你讀過多少書。

  它只在乎:當不確定發生時,你能不能看清自己的心?

  你能不能誠實面對自己的無知?

  你能不能從錯誤中學到真知?

  所以,股票市場不是考場,而是修行場。

  在這裡,沒有老師替你改卷子,沒有同學可以抄答案。

  每一次虧損,都是一堂心理學課;

  每一次恐懼,都是一次哲學思考;

  每一次獲利,都是一次價值驗證。

  第一種系統的人,永遠在問:「現在要買哪一支股票?」

  第二種系統的人,永遠在問:「這個現象代表什麼?」

  兩者的差別,不在於技術,而在於覺醒。

  當你明白:股票市場是「第二種系統」,你就不再害怕它的變化。

  因為變化,不再是你的敵人,而是你的老師。

  市場的波動,不再是威脅,而是教材。

  從那一刻開始,你不只是「在投資」,而是在「學習如何學習」

2025.10.2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力群的沙龍
17會員
37內容數
王力群歷年作品整理(2000~2025)包括股市,哲學,歷史,政治,宗教...以及各式評論.
王力群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5
第三課:想一想,當自己進入股市,目標是什麼? ◎第三課其實就是「知識覺醒」與「股市行為」結合的轉折點。 前兩步講的是「人與知識的關係」,這一步開始,是「知識與投資的關係」    當我進入股市的那一刻,我應該先問自己:   我打算用哪一種知識系統來投資? 解說:   如果我用的是第一種
Thumbnail
2025/10/25
第三課:想一想,當自己進入股市,目標是什麼? ◎第三課其實就是「知識覺醒」與「股市行為」結合的轉折點。 前兩步講的是「人與知識的關係」,這一步開始,是「知識與投資的關係」    當我進入股市的那一刻,我應該先問自己:   我打算用哪一種知識系統來投資? 解說:   如果我用的是第一種
Thumbnail
2025/10/25
第二課:發現自己知識系統的缺點 ◎這是從「知識覺醒」走向「批判性思維」的第二步。這一步,已經不只是檢查,而是開始「拆解」——也就是從外界植入的系統中,抽離自己的思考。   反省自己所使用系統的優缺點,尤其是缺點。 解說:   一般人,有九成以上,都是活在第一種系統裡。這套系統表面上看起來很穩
Thumbnail
2025/10/25
第二課:發現自己知識系統的缺點 ◎這是從「知識覺醒」走向「批判性思維」的第二步。這一步,已經不只是檢查,而是開始「拆解」——也就是從外界植入的系統中,抽離自己的思考。   反省自己所使用系統的優缺點,尤其是缺點。 解說:   一般人,有九成以上,都是活在第一種系統裡。這套系統表面上看起來很穩
Thumbnail
2025/10/25
第一課:檢查自己目前的知識系統 ◎這一段其實是在說明「從被動知識到主動知識」的轉變。   回憶,並且檢查一下自己目前所使用的知識系統。  解說:   我年輕的時候,發現自己其實活在兩套完全不同的知識系統裡。   第一套,是社會預設給每個人的「標準測試系統」。這套系統非常清楚、也非常狹窄:用
Thumbnail
2025/10/25
第一課:檢查自己目前的知識系統 ◎這一段其實是在說明「從被動知識到主動知識」的轉變。   回憶,並且檢查一下自己目前所使用的知識系統。  解說:   我年輕的時候,發現自己其實活在兩套完全不同的知識系統裡。   第一套,是社會預設給每個人的「標準測試系統」。這套系統非常清楚、也非常狹窄: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闡述如何透過專業文化與訓練,逐步從事成功交易,從選擇聚焦點、確定交易風格、使用正確的交易操作、控制部位規模,到將獲利模式內化成習慣,進而打造一套交易系統,確實做好資金管理,奠定正確交易心理,以及培養好習慣與消除壞習慣。
Thumbnail
本文闡述如何透過專業文化與訓練,逐步從事成功交易,從選擇聚焦點、確定交易風格、使用正確的交易操作、控制部位規模,到將獲利模式內化成習慣,進而打造一套交易系統,確實做好資金管理,奠定正確交易心理,以及培養好習慣與消除壞習慣。
Thumbnail
《頂尖操盤手的養成計畫1》提供全面的交易指導,涵蓋交易金字塔模型、成長階段、自我認識、紀律、資金管理、風險控管和策略制定。書中強調心理建設、紀律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的停損和獲利原則,幫助交易者在市場中實現長期穩定的成功。
Thumbnail
《頂尖操盤手的養成計畫1》提供全面的交易指導,涵蓋交易金字塔模型、成長階段、自我認識、紀律、資金管理、風險控管和策略制定。書中強調心理建設、紀律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的停損和獲利原則,幫助交易者在市場中實現長期穩定的成功。
Thumbnail
《頂尖操盤手的養成計畫1》提供全面的交易指導,涵蓋交易金字塔模型、成長階段、自我認識、紀律、資金管理、風險控管和策略制定。書中強調心理建設、紀律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的停損和獲利原則,幫助交易者在市場中實現長期穩定的成功。
Thumbnail
《頂尖操盤手的養成計畫1》提供全面的交易指導,涵蓋交易金字塔模型、成長階段、自我認識、紀律、資金管理、風險控管和策略制定。書中強調心理建設、紀律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的停損和獲利原則,幫助交易者在市場中實現長期穩定的成功。
Thumbnail
前幾個篇章已大致講完技術分析的原理,本篇是前篇的延伸,當我們觀察趨勢中的壓力與支撐時,如果出現特定結構的型態,此時是技術線型發出的強烈訊號,必須好好重視。有哪三種型態是.......
Thumbnail
前幾個篇章已大致講完技術分析的原理,本篇是前篇的延伸,當我們觀察趨勢中的壓力與支撐時,如果出現特定結構的型態,此時是技術線型發出的強烈訊號,必須好好重視。有哪三種型態是.......
Thumbnail
用多空趨勢線串聯股市金脈簡單來說內建一套投資邏輯,這套系統基於經濟學中的「適應性預期理論」發展而來,主要依賴過去的觀察和經驗來進行投資。這本書橫跨了產業面、基本面、技術面與籌碼面,我覺得下面的重點,你可以思考一下對你的投資有沒有幫助。
Thumbnail
用多空趨勢線串聯股市金脈簡單來說內建一套投資邏輯,這套系統基於經濟學中的「適應性預期理論」發展而來,主要依賴過去的觀察和經驗來進行投資。這本書橫跨了產業面、基本面、技術面與籌碼面,我覺得下面的重點,你可以思考一下對你的投資有沒有幫助。
Thumbnail
股價漲跌起源於市場上大家的「共識」 ,因此重要的是市場上的大家怎麼看,自己或是其他單一偏見怎麼看並不是最重要,想得對跟看對市場是兩回事。因此最好的決策應該是預測「市場上大部分人會做出的決策 」。  技術分析有用嗎?  ...
Thumbnail
股價漲跌起源於市場上大家的「共識」 ,因此重要的是市場上的大家怎麼看,自己或是其他單一偏見怎麼看並不是最重要,想得對跟看對市場是兩回事。因此最好的決策應該是預測「市場上大部分人會做出的決策 」。  技術分析有用嗎?  ...
Thumbnail
第一部都在講基本概念,好像回到學生時代在上經濟學的時候,那些名詞定義令人又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這早已嵌入我們商學院學生的DNA內,陌生的是經過二十年後有些新事物再補充,同時也由不同的人用不同方式來解釋。 拿「看不見的手」來說吧,我們都知道市場會長出他自己的樣子,但都沒人知道市場從哪
Thumbnail
第一部都在講基本概念,好像回到學生時代在上經濟學的時候,那些名詞定義令人又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這早已嵌入我們商學院學生的DNA內,陌生的是經過二十年後有些新事物再補充,同時也由不同的人用不同方式來解釋。 拿「看不見的手」來說吧,我們都知道市場會長出他自己的樣子,但都沒人知道市場從哪
Thumbnail
金融市場以投機性題材的順序是 1.股價創造消息,消息帶動人氣 懂得這個順序的操盤手,就不會陷入重複的人性循環 從30年前到現在的上市上櫃公司都是持續增加,所以題材都只會更多元化,消息更是十面埋伏各種劇情 2.股價漲來自題材,跌於事實 沒題材就算低本益比都沒有用,因為市場跟技術面只能靠鈔
Thumbnail
金融市場以投機性題材的順序是 1.股價創造消息,消息帶動人氣 懂得這個順序的操盤手,就不會陷入重複的人性循環 從30年前到現在的上市上櫃公司都是持續增加,所以題材都只會更多元化,消息更是十面埋伏各種劇情 2.股價漲來自題材,跌於事實 沒題材就算低本益比都沒有用,因為市場跟技術面只能靠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