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將近五百頁,而且文字編排地像是在我們認知的鋪設屋頂時,工人深怕防水層發生漏水似的,那種用盡蠻力覆蓋著密不透風的工作態度,光是第一眼瞄到行距就有種喘不過起來的恐懼感,曾幾何時一向愛看推理小說的我,怎麼就這樣意興闌珊地卻愣愣發著呆,想像在我此刻的心情與厚重的〈大部頭〉小說之間,該怎麼產生一個有意義的交集才好呢?
書中書的劇情X綿密心事闡述
我不由得想起了中町信曾經寫過的一本叫做《天啓的殺意》,似乎也是以同樣的架構講述一個奇妙的故事,但簡潔輕快的本格派推理小說走向的作品,終究還是比較容易受到讀者的青睞,只是,相對在黎明所唱的一首雖然紅透半邊天,我卻不怎麼喜歡的《堆積情感》這個層面上就因為本格派的緊湊推進,而少了許多讓你關心動容的情況。
所以在我看來,安東尼赫洛維茲承襲了英國作家天生多話系的風格,把本格派的精簡,硬是把長度給活生生地拉長到成為了冷硬派偵探的範本,而且還把許多生活溫情的畫面深刻地描寫,彷彿農曆七月四處閒晃的討債鬼們,多擔心自己少撿了誰掉在地上的一毛錢似地不放過任何一個腳邊的縫隙,於是上樓下樓、開門關門、開關抽屜的運作從來沒有少過任何一個細節,自然,這是一個兼顧著各種需求的讀者一把抓的作法。我本來是非常排斥囉唆不已的冷硬派偵探小說,大家憑良心講好了,誰會真的喜歡約翰哈維筆下那個養了四條貓,愛聽爵士樂的《芮尼克探長辦案》系列?
我對英國作家的先反感,再翻看的冰雪情操,跟大家抵制包龍星的心情是一樣堅定的。
我在讀這本書之前,就曾經在中國的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庫〉系列中撇見了這一本同名為《喜鵲謀殺案》,畢竟我對英國作品一直有先入為主的恐懼感,從很早以前看過的《小陌生人》開始就對喋喋不休與劇情無關的灌水篇章中養成先反感再翻看的冰雪情操,對於安東尼這本曾在博客來上被罵翻天的《喜鵲謀殺案》繁體中文版本更是堅持著同樣的態度來面對,只是,這個世上的事情,並非我們能夠一語蔽之的,意外跟明天哪一個會先出現在你面前,你永遠都說不準的。
意外的精彩_冷硬偵探處理本格推理
我本來以為這是個在一九八六年出版的作品,後來才知道是我自己這個時期在心煩意亂的當下,誤判了另一本同為《喜鵲謀殺案》童書出版年份的關係,因此我一度看到了手機這個在一九九五年才初初問世的產品後,還以為再版或者改版添加篇幅的蟲子滿天飛,這麼好的摔書理由,真是讓我師出有名地可以敲響退堂鼓,然而我不死心地又查了一下網路才發現,原來這個作品還屬於熱騰騰上市的階段,換句法醫講的,命案才剛發生,屍體還保有體溫。

好啦!這樣講太不禮貌了,這本雖然囉哩八唆,而且在風景描述與心情闡述上講個沒完的疑似冷硬派,其實很本格的《喜鵲謀殺案》完全一改我對英國作家的認知,你說他們有柯南道爾、阿嘉莎克莉絲蒂這些本格好手的精湛作品,可是這些節奏屬於閃亮登場的安樂椅神探,終究在精彩燦爛之餘不免還是少了些情感上勾引你探索真兇(無論動機與手法)的溫度。

其實應該更高分的!據網友說是因為翻譯翻的不好的關係………虎諾斯?
然而我這些對冷硬偵探又索求本格派別的無理要求,誰能想到安東尼赫洛維茲竟然老老實實地全給我端上桌了,雖然飯量多到我花了一個多星期才全部吞下肚子,就在剛剛幾乎昏睡的情況下,終於還是摒棄了本來打算以囫圇吞棗大法來閱讀的心態,改成以細嚼慢嚥耐性咀嚼的做法來品嚐這本百轉千迴、峰迴路轉,而且還讓你不由得對作家懊惱心情有種自我審視後赫然發現的蕩氣回腸感到激動不已,我不曉得大家看這本《喜鵲謀殺案》是不是跟我有著同樣庸人自擾的紛亂心情,但就針對推理書迷來說,這本冷硬派偵探以本格派解答案情的風格,不只犯罪人百口莫辯,身為挑惕又毒舌的讀者如我輩之流者,也很難說出具體有什麼錯誤或者缺點的。

如果真要說稍嫌不足的,就是收尾時主角對於自己擔任正義魔人的懊惱悔恨,是不是又浮現初中町信在《三幕的殺意》最後一句話把所有讀者全體翻天覆地一番的味道?雖然這是個雋永的收尾,可是死腦筋的正義魔人究竟是順著天道而行?或者是悖逆著人情倫常呢?這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這本《喜鵲謀殺案》在除了本格推理的精湛之外,把整體質感提升到另一個層面的美妙質感,非常值得推理迷一起鑑賞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