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在末世的黑夜裡,人類的邊界被挑戰,獸性與理性互相角力。
《消逝的光芒:困獸》原本有潛力成為思考末世中的人性、掙扎中的選擇的舞台,卻在系統上被簡化。
這篇文章,來自 LatAnts 沙龍,是一份「系統重構與思辨延展」——不是批判,而是希望讓遊戲中的選擇、獸性、倫理與生存哲學再次發光。
⚙️ 一、經驗值與成長的偏差
原作《消逝的光芒》之所以經典,
不只是跑酷,而是那種「越危險越成長」的生存動力。
《困獸》卻將成長壓縮成單一經驗來源——殺敵。
這導致:
逃生、潛行、探索不再有意義;
成長與風險脫鉤;
玩家被迫「農殺敵」而非「適應世界」。
👉 建議重構:
引入多源經驗系統:
跑酷經驗 → 增加體力上限、降低消耗、提升移動效率。
生存經驗 → 提升資源效率、武器耐久、潛行成功率、環境抗性。
戰鬥經驗 → 增強格鬥反應、暴擊或碎骨率、反擊能力。
如此,玩家的成長不再依附屠殺,而是展現生存智慧的多樣性。
🌿 二、技能樹的簡化與潛能流失
現行技能樹過於扁平,失去了「選擇路徑」的意義。
👉 建議重構:回歸生存策略導向
建立多條互斥分支,使每次升級都具有方向性:
體能系:提升衝刺續航、減少體力消耗。
修復系:延長武器壽命、降低耐久消耗。
戰鬥系:強化暴擊、格擋與反擊效率。
求生系:提升拾取率、增加高階武器掉落率。
讓升級不只是數值變強,而是人格與思考的展現。
🐺🧬 三、野獸系統的潛力浪費以及奇美拉分化系統:從感染到選擇
野獸系統是本作最具象徵性的創舉——
「人獸共生」與「獸化邊界」的倫理隱喻。
可惜現行設計僅剩短暫的爆發 Buff。
👉 建議重構:延長獸化時間,並導入奇美拉分化系統
《困獸》的世界觀核心是「奇美拉細胞的融合」。
若能深化這點,將賦予整個遊戲更強的敘事張力與選擇痛感。
玩家感染後,體內細胞會依行為傾向與戰鬥風格分化為不同方向:
理性獸化(思維主導)
保留技能與部分控制,能設陷阱、策略性作戰。
→ 象徵「掌控獸性」的自律。
狂亂獸化(力量主導)
攻擊力翻倍但無差別攻擊,誤傷同伴、毀任務物件。
→ 象徵「放棄理性」的爆發。
潛伏獸化(速度主導)
高速無聲、短期暗殺,冷卻時間長。
→ 象徵「掠食智慧」的極致精準。
玩家可吸收不同奇美拉樣本進行混合進化:
力量+速度 → 戰爭混種
理性+潛伏 → 狩獵賢者
但每次融合都提升細胞失控率。
達臨界點時,角色將永久獸化,成為「完全奇美拉」。
在結局之一中,克蘭透過對講機向重要的人道別,
掙扎中獸化、望向鏡頭、躍入黑暗——
只留下回音般的吼叫。
🧩 四、從屍潮到存在主題
若《困獸》能重新建立「限制與選擇」的張力,
便能重拾初代的靈魂:
那個在黑夜中奔逃、喘息、懷疑自己是否仍為人的靈魂。
如今,夜魔不再可怕,
它們只是夜晚的背景。
真正的「困獸」,反而是我們——
在選擇與失控之間,被文明與獸性撕裂的人。
✍️ 結語
《消逝的光芒:困獸》仍然值得體驗,
但它尚未完整表現那份「選擇的殘酷」與「夜的孤獨」。
願它能重新喚回那股黑夜中的恐懼與掙扎——
那是人類仍為人的最後證明。
── LatAnts 沙龍 · No.2
🧠 那麼,你會願意體驗這樣的重構嗎?
你是否也曾在遊戲中,思考過人性與選擇的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