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 2 App 台灣正式開放啦!
🎬 Sora 2 :AI 影音社群平台正式升級_by OpenAI
想像一下:你只要打幾行文字,AI 不只幫你「畫」出畫面,還能幫你「導」一整段影片,配上音效、對白,甚至讓你本人客串登場。
🚀關鍵進化:除了變成 App 之外,相較於 Sora 1,升級了什麼呢?
物理更真實
水花、影子、重力都講道理了,不再穿牆或漂浮。官方表示這些動作都難不倒:「奧運體操編排動作、在立槳板上後空翻以精準展現浮力與剛性的動態,以及在被貓咪死命抱住的情況下完成三周半跳😆。」值得注意的是,還能生成失敗情境,而不光是呈現成功場景。例如:投籃時,應該要打到籃框彈走的球,不會又自己飛進籃框裡。
有聲命
角色對嘴、背景音、音效一次生出來,像真的拍片(我只是讀了三個數字和轉個頭,它就複製我的聲音和臉啦!!比在 iphone 啟動臉解鎖的訓練還快)。
可控性更好
能執行跨越多個鏡頭的複雜指令,同時精準維持整個世界的連貫性。不論是寫實、電影感還是動畫風格,Sora 2 都能流暢切換、自然呈現。甚至可以讓人類角色、動物(像是你的寵物)或各種物件,自由出現在不同場景中,完美融入故事世界。

Cameo 模式
上傳自己肖像的一段小影片(進入 App 做一次就可以了,10秒內完成),AI 讓你「客串」進自己或朋友到新片裡!(可以關掉授權,私用比較安全)
實測應用:用自己的角色設計動畫故事
如何製作長相一致的虛構角色?
每次生影片的角色長得不一樣,如果要做幾個片段,同角色,要怎樣確認角色相同呢?
答案:製作可以重複使用的「客串角色」
簡單介紹 Cameo(客串角色):

- 在 Sora 裡,「Cameo」指的是:使用者錄製一段自己的短影片(或上傳自身影像)+語音驗證,然後這段影片/影像可被用來作為「你的數位分身/肖像」放入之後由 AI 生產的影片場景中。
- 也就是說:你不只是「看影片」或「生成影片」那麼單純,而是「你本身(或你設定的分身)成為影片內容的一部分」,創作上更具參與感。
- Sora 官網這樣說:「有了 Cameo,你和朋友都可以成為影片中的角色。您可以控制 Cameo 的使用方式和時機。」
- 別擔心,你可以控制誰可以使用你的分身:僅自己、經你批准、互相關注、或所有人。
方法一:提供現有影片或當場錄製影片
可以錄一段你的角色給它,然後設定名稱和人設,就完成了。
我這次是直接錄製我電腦畫面上「靜態的角色圖」(提供三視圖效果最好),但是還是可以做成動畫。
不過因為沒有錄聲音給它,所以角色的聲音是由 AI 自己決定的(這樣就不好,因為每次生成的片段,角色配音會不一樣,所以可以試試錄的時候也提供聲音)
方法二:用 Sora 原生影片來創造角色
一、與 AI 共創角色圖(自己畫也行)。建議使用 ChatGPT,與他討論角色人設與外觀特徵,接著才獲得角色圖像的提示詞,隨後繪製出來,確認不錯後,請它去背(也可以同時請他生成三視圖)

二、與 AI 共創角色的故事場景圖。在 ChatGPT 提供去背的角色圖,根據故事劇情生成圖片。

三、在 Sora 生成有聲影片
將場景圖提供給 Sora,並提供故事提示詞。
小撇步:故事提示詞可以請 ChatGPT 參考場景圖提示詞,轉換成 Sora 用的提示詞,別忘了要包含音樂描述,如果可能,也加入旁白(因為才會有講話的聲音)

提示詞範例 |Prompt(英文)
A cinematic short film featuring Rookie, a cute fantasy creature — a hybrid of bok choy and a sparrow.
Rookie has soft feathers blending from light green to creamy white, with two leafy bok choy shoots sprouting from its head. It wears a red scarf and carries a small vine messenger bag.
Scene direction:
Close-up shot: raindrops fall slowly on Rookie’s leafy head, the first drop landing with a soft splash. Wide shot: the forest darkens under heavy rain, puddles forming on the muddy ground. Rookie hesitates, covering its head with the leafy shoots. The rain intensifies. Tracking shot: Rookie starts running through the forest clearing, splashing through puddles, wings half-open, eyes filled with determination. Slow-motion detail: droplets scattering as Rookie’s feet hit the water. Final shot: the camera pans to a faint, golden glow in the distance — light breaking through the rain, symbolizing hope and resilience.
Art style:
Japanese picture-book style with painterly textures and soft volumetric lighting. Warm-cool contrast between the blue-gray rain and the warm golden light. Gentle depth of field, emotional and cinematic tone.
Music description:
Soft piano arpeggios mixed with ambient rain sounds. Gradual string build-up as Rookie begins to run — conveying courage and persistence. At the final glowing scene, a gentle flute and warm cello harmonize, creating a hopeful, heartfelt ending. Tempo: slow to moderate (70–90 BPM). Emotion: introspective → determined → uplifting.
四、製作客串角色:
- 觀看上一步生成的影片,點選三個點點,就可以點選「建立角色」
- 挑選影片片段(建議包含正面、側面與背面,只有正面也可以繼續
- 取名(就像社群 ID )。只能用英文喔。
- 給個人設(預設就有,自行調整):這會成為「在他人眼中的樣子」,如果自己用就還好,但是如果你公開給別人用,就要好好寫,甚至要限制角色內容,避免發生怪怪的畫面,應該沒有希望自己的臉或角色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正式生成影片
用畫面提示詞(+場景圖片),選擇「客串角色」,就可以生成影片啦!
這時候菜鳥已經是一個客串角色,所以我只要選擇它 或 tag 它,就能自由創作。
也可以一次選擇多個客串角色一起群演喔!

這個就是兩個角色一起演(小旭和樂尼兔的學習精靈故事)
劇情:小旭與樂尼兔 vs 時間迷思魔
晨霧中的時鐘森林,時間迷思魔的齒輪眼轉動著,讓一切陷入焦慮與混亂。 小旭深吸一口氣,抽出發光的卡牌:「專注之流」! 樂尼兔舉起郵差包裡的學習魔法筆,劃出一個光陣:「反思迴圈」啟動! 兩道藍金色光束交織,擊中時間迷思魔,它的鐘盤碎裂、陰影崩散。 森林重新迎來黎明。小旭與樂尼兔笑著擊掌。
如果畫面要延續下去?
目前沒有支援這個功能,Google 的 Flow 平台才做得到。
但是有兩個小撇步可以做到 87分像,試試看
一、用人工參照圖延續
將你的第一段影片的最後一個畫面「截圖」,接著在生成第二段影片時,提供延續劇情的提示詞(藝術風格務必一樣),選擇同樣的客串角色,關鍵來了,附上剛剛那個截圖,就可以生成啦
二、用內建的 Remix(重混) 功能
Sora 本來就支援「重混」創意:可以從別人的創作出發,再加入你的分身、變換角色、變換氛圍。
所以我們也可以「重混」自己的第一段影片,在「描述變更」欄位加上第二段影片提示詞。

💡 潛力|教學工作者/內容創作者視角
Sora 2 讓學生可以「演」進教材,做出自己的實境故事;老師能用 prompt 拍出教學動畫,不必專業攝影棚。
有不少可思考的點:
創作可能性
你可以用 Sora 2 構思短片教材/教學示範影片,不只是拍攝實景,而是用「指令」生成動畫或擬真影片。這對於「激發玩心學習」有潛力。創作者只要會「寫 prompt」,AI 幫你完成分鏡、場景、演出。新一代創作者=「提示語導演」。
個人化學習內容
想像學生自己「客串」影片中進行解說、參與情境模擬,那麼 Cameo 功能或許能創造高參與度、趣味性高的學習體驗。
設計學習活動
你可以設計「讓學生用 Sora 2 寫指令製作影片」的活動:從構思 prompt → 生成影片 → 討論物理/敘事/媒體素養。這樣也能兼顧 AI 應用與批判思考。
技術與倫理結合
觀眾將越難分辨影片真假,Sora 2 的強大也帶來版權、隱私、深偽(deepfake)等議題。作為教育者,你或許會考慮將「媒體素養」納入 使用該技術的學習設計,一起討論影片背後的物理、敘事、倫理──這才是真正的 AI 素養課!
⚠️如何避免:無止境捲動、成癮、社交隔離
很擔心變成 AI氾濫的抖音?
Sora 2 的目標不是讓人無止境滑影片,而是幫助使用者創作、建立真實社群連結。
我們來看看關鍵設計重點
1️⃣ 使用者掌控內容
- 使用者可以自行決定動態牆顯示什麼內容,AI 推薦演算法能理解自然語言指令。
- 系統會定期調查身心健康狀況,並主動提供內容調整建議。
2️⃣ 創作導向推薦
預設優先顯示與使用者關聯、能激發創作靈感的影片,而非讓人上癮的內容。
3️⃣ Cameo 功能:強化社交連結
Cameo 讓使用者在朋友的影片中「客串」,是一種新穎、互動式的溝通方式。
App 採邀請制,強調與朋友共創,重新建立社群連結。
4️⃣ 青少年安全守護
- 限制青少年每日瀏覽內容量。
- 加強 Cameo 權限管理與人工審查。
- 推出「家長監護功能」:能關閉無限捲動、設定上限、停用個人化推薦與管理私訊。
5️⃣ 肖像與資料安全
- Cameo 內容完全由本人掌控,可隨時撤銷或刪除影片。
- 影片含肖像都有來源追蹤與授權管理。
- 防止生成有害內容,並提供透明安全說明文件。
6️⃣ 營運模式透明
不依靠廣告或上癮機制牟利;未來僅在資源需求過高時,提供「付費生成額度」選項。
Sora 2 不追求「讓人上癮」,而是打造一個健康、以創作與連結為核心的 AI 社群平台。
📕 誰可以使用?
官方表示:Sora 2 初期將開放免費使用,並提供充裕的使用額度。
目前台灣開放下載了(我沒有被邀請就可以使用),快去試試看吧!
延伸閱讀
- 官方影片:Introducing Sora 2
- 官方文章:Sora 2 隆重登場
- 官方文章:Sora 動態牆設計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