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10.31
**聯準會政策與市場反應
*聯準會暗示12月可能不降息,打破連續降息預期,引發公債殖利率上升與短期波動。*美股在七巨頭財報喜憂參半後出現回檔,但累積漲幅大,屬於健康休息。
*市場情緒高漲導致槓桿率放大,資產價格波動顯著。
**黃金與公債
*黃金未因美中休戰受壓,反而上漲2%,現貨守住每盎司約4,000美元。
*此次約10%的回檔為8月急漲後首次顯著修正,但年漲幅仍高達50%,為年度最強資產之一。
*公債則因降息預期下修而大跌後反彈。
**科技股與資本支出趨勢
*AI相關企業的資本支出普遍成長,微軟增幅近三倍,Meta與Alphabet約翻倍。
*市場擔憂過度投資壓縮股東權益,使Meta股價重挫,但整體AI投入仍持續推動科技周期。
*這反映市場進入高資本支出新時代,投資邏輯與評價體系出現轉變。
**美中關係與貿易休戰內容
*美中吉隆坡會談屬於 交易性休戰,談判時間短、內容保守。
*美方將部分關稅自20%降至10%,對中國加徵的24%關稅暫停一年,使整體稅率降至約47%。
*中方則暫停稀土與技術出口管制,美方停止301調查,雙方互換讓步。
*這一年的 戰術性喘息 為川普穩固農業選票、維持AI與對台政策強硬爭取時間;習近平則利用稀土優勢推動產業升級。
*雙方由 全面脫鉤 轉為 戰略脫鉤,各自建立經濟生態圈以降低依賴。
**實質影響與農業利益
*中國將購買1,200萬噸美國黃豆,未來三年每年預期2,500萬噸,若履約可超越2020高點。
*此舉穩定美國農業市場,也反映出選舉考量。
*若未達目標,貿易戰可能重啟;若順利執行,年底前有機會再談新協議。
**稀土供應鏈與國際合作
*美國加速與澳洲、馬來西亞、緬甸合作建立稀土供應鏈,期望1年內自給20–30%。
*中國仍掌握全球70%開採、80%冶煉產能,短期主導地位不變。
*美方策略是打造 能打仗但不完全依賴 的安全供應體系。
**區域經濟與地緣影響
*東亞國家陸續簽署貿易協定,日韓、中國、東南亞四國皆完成,臺灣協議預期即將公布。
*若台美談判僅限關稅互惠,未涵蓋半導體條款,後續232條款壓力恐升高。
*加拿大與美國貿易依賴高達76%,受關稅與外交僵局影響經濟疲弱。
*墨西哥面臨兩難:要維持財政穩健需讓部分供應鏈回流美國,但若反擊關稅,恐陷入五年停滯。
*美墨加協議未來一年可能出現新一輪修訂,美方目標是重塑 美國中心 供應鏈體系。
**歐洲數位稅衝突與白宮派系動態
*法國通過修正案,將大型科技公司的數位服務稅從3%提高至6%,引發市場擔憂美國報復。
*此舉勢必激怒反對該稅制的川普,增加美歐貿易摩擦。
*白宮內部出現「科技派」影響力擴大現象,黃仁勳、祖克柏等人在數位稅與出口管制議題上發揮重要作用。*MAGA派主張孤立主義,但川普仍選擇積極介入國際事務,顯示白宮正轉為以交易為核心的經濟運作模式。
**川普的雙重目標:投資與訂單
*關稅戰結束後,川普掌握兩大利益:吸引投資與縮減貿易逆差。
*蘋果承諾4年內投資5,000億美元、創造2萬職缺;軟銀、OpenAI與甲骨文共同投入5,000億進行AI基建;輝達投資2,000億發展晶片製造;台積電投資1,650億擴建晶圓廠,創造約6萬就業機會。
*此外,強生、微軟、現代汽車、ADQ能源基金等企業也陸續投資美國,形成選前亮眼政績。
**貿易逆差與匯率政策的連動
*川普欲透過高關稅及外資回流減少貿易逆差,但美元未貶,導致出口競爭力未提升。
*亞太國家對美出口激增,臺灣對美貿易連續創新高,逆差未顯著改善。
*因此下一步焦點將轉向匯率戰,川普可能施壓各國貨幣升值以支撐美國出口。
**全球匯率變化趨勢
*2025年以來多數主要貨幣升值:瑞士法郎漲10.1%、台幣8%、歐元7%、南非幣6.4%、巴西幣5.6%、泰銖5%、澳幣4%。
*美元指數反而下跌4.5%,顯示全球資金流向分散。
*部分新興貨幣如印尼盾與越南盾雖微幅貶值(0.5–2%),但仍弱於美元。
**菲律賓披索的兩面效應
*菲律賓披索10月底跌至歷史新低,若持續貶值將帶來雙面影響。
*有利海外勞工匯回金額,刺激消費;但也會推升進口物價、增加通膨與政府債務成本。
*菲律賓匯率動向可能成為川普觀察並介入東南亞政策的指標。
**白宮與國會的權力拉鋸
*參議院以51票對47票否決川普推動的 全球互惠關稅,為第三次跨黨派反對。
*此舉象徵國會對總統貿易越權的不滿,但因眾議院不支持,實質效力有限。
*此壓力提醒川普須適度收手,轉向協定與談判方式而非單邊加稅。
**未來展望:關稅戰落幕、匯率戰開啟
*市場普遍認為關稅戰將邁入尾聲,而匯率戰將成2026年主軸。
*美元需保持溫和貶值以維持美國出口競爭力。
*臺灣仍是未公佈關稅協定的關鍵角色,汽車關稅下調與半導體條款談判將是焦點。
**美股與指數表現
*道瓊下跌109點(-0.23%)收47,522點,標普下跌68點(-0.99%)收6,822點,
納指下跌377點(-1.58%)收23,581點,費半下跌111點(-1.53%)收7,216點。
**亞馬遜財報與資本支出
*亞馬遜公布第三季表現顯著優於預期,AWS年增約20%成為亮點。
*今年資本支出上調至1,250億,在巨頭中居高,市場對其AI基礎設施護城河的想像空間擴大。
*雖長期自由現金流受投入拖累,但本輪AI與基建需求使現金流質量與規模改善。
**蘋果財報與需求結構
*營收與獲利優於預期,iPhone 17帶動換機潮強於預期。
*庫克指引耶誕與年底購物季營收可增長10%–12%。
*中國銷售不如預期,歐美換機動能強,外觀爭議未阻擋整體需求。
**輝達現金流與投資節奏
*輝達AI資本支出未見放緩,自2020年起新創投資由個位數增至約60件。
*自由現金流爆發,2027年預估可達1,470億,擴大對AI軟體與新創併購空間。
*作為“賣鏟子”的平台型企業,擴大自建與測試需求合理,強化生態主導權。
**臺灣產業與出口結構變化
*科技產品出口額約3,277億,非科技約1,250億,占比約70%對28%,自2020年近1:1快速轉為7:3。
*美中貿易戰下供應鏈重組,臺灣對東協出口已超越對中國,臺日韓與東南亞供應鏈逐步成形。
*台幣升值壓力干擾部分傳產,關稅協議進展不確定,產業極化現象加劇。
**企業訂單與AI週期
*鴻海於三至四季拿下GB200與GB300約60%–70%訂單,供應鏈議題持續發酵。
*本輪景氣解析以AI週期框架更貼切,資本支出上行帶動新一輪投資主題。
**產業極化與中小企業壓力
*關稅戰加速產業淘汰與輪替,競爭力較弱企業遭淘汰,極化加深。
*累計有約4,000家工廠關門,中小企業占比由27%降至22%,出口總量仍續創高形成“總量強、結構弱”的張力。
**AI副作用一:詐欺與內控風險
*生成式AI降低詐欺門檻,2025年9月虛假報銷中約14%為AI生成,去年同期為0。
*金融科技RAM於三個月內攔截逾百萬美元假發票,企業需強化數據與流程驗證。
**AI副作用二:內容自我回饋與品質稀釋
*AI寫手在社群與網路產出已超過人類寫手,演算法學習逐漸從“學人”轉為“學AI”。
*內容同質化與品質稀釋風險升高,模型突破空間受限,與“駭客任務式”資訊環境相似。
**AI應用加速成本下行與組織重構
*行銷自動化工具如可輸入公司網址即生成素材,營收效果未定但成本確實下降,對人力結構帶來裁員壓力。
*個人數位分身類應用如透過文字語音影像沉澱生成代理AI,延伸至名人顧問型代理,引發授權、隱私與人格權等爭議。
*工作流工具可讀取郵件與通訊紀錄自動排程與提醒,智慧化“隱形助理”滲透日常,需權限治理與資料最小化原則。
**宏觀主線:關稅戰尾聲與匯率戰前奏
*貿易重塑推升投資與訂單,但若美元不貶,美國出口競爭力改善有限。
*多數主要貨幣今年升值而美元指數下跌,政策焦點或轉向2026年的“匯率戰”。
*新興市場匯率如披索大幅波動具雙面刃:提升匯入金額與消費,同時推升通膨與融資成本。
**投資人關注點與未來問題
*AI生成式軟體與基礎設施投資確立爆發點,但最核心仍是能轉化多少可持續營收與現金流。
*供應鏈重組利多臺灣科技鏈,但傳產與中小企業壓力需政策與金融體系接住,以避免結構性失衡。
*內容與內控風險成為企業治理新紅線,資料治理、權限管理與合規框架需同步升級,以對沖AI負外部性。
**書籍背景與作者定位
*本書《美中開戰終極指南》由彼得・納瓦羅撰寫,被視為川普的經濟與關稅核心智囊。
*川普在貿易體系的多項主張多源自納瓦羅的思維。
**川普經濟思維的三不信、五必行
*三不信:不信自由貿易、不信移民有利於美國、不信央行獨立。
*五必行:提高關稅、降低利率、重振製造業、減輕富人稅負、縮小政府角色。
*上述框架幾乎完整對應納瓦羅的中心思想。
**美中戰略目標一致但路徑不同
*兩國共同目標是關鍵科技與晶片不依賴外國。
*中國採集中式國家投資與產業政策。
*美國以私有制與股權扶植模式逐步入股以確保技術主權。
**態勢形成的背景與納瓦羅的早期警示
*納瓦羅在川普第一任末期即警示中國追趕速度將對美國本土造成壓力。
*他主張需及早在制度與關稅上佈局以防範產業被超車。
**〈中國製造2025〉目標進展的對比敘述
*近期評估指稱多數領域已達成約七至八成的目標。
*電動車出口量居全球之冠並快速擴張。
*能源與電力生產上掌握全球約八成太陽能供應鏈。
*風電與太陽能的綠電供應由中國在全球占據主導。
*高鐵里程約28,000英里。
*造船能力約為美國的兩百倍。
*航太科技的商用無人機在美國市場占有率約九成,品牌以大疆最具代表性。
*生物科技持續研發新藥與療法,但西方資本仍具融資與生態優勢。
*先進材料已建立研發基礎,但落地成果有限。
*半導體相對落後,成熟製程成為紅海市場。
*三年前聯電曾是全球成熟製程的第二大霸主,現況已非如此。
*農業機械是少數未達標的領域。
**貿易戰的階段性與不可終局性
*當前美中和談僅是貿易戰的休止符而非終點。
*預期約一年後衝突不會結束,雙方將利用窗口期累積籌碼與武裝自身。
**二十一世紀的競逐形式:由地緣戰線轉向科技鏈
*歷史強權競逐多沿地緣軸線展開,但當代美中鬥爭轉向晶片與科技生態。
*競爭焦點涵蓋AI大模型與演算法(如GPT對DeepSeek)、量子電腦與算力基礎設施。
*此類競逐脫離傳統地緣疆界,轉為虛擬與技術體系的主導權之爭。
**技術禁足即地緣失勢的因果鏈
*若在晶片製造或AI領域被禁足或失去主導權,將連帶喪失地緣霸權。
*技術自主、供應鏈安全與資本扶植是新時代國力的核心變數。
*本書提供理解川普關稅與產業政策思維的核心脈絡。
*以產業對比與進展清單呈現美中長期技術脫鉤與供應鏈重構的底層邏輯。
*讀者可藉此把握未來一至數年的政策節奏與產業競逐主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