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中馬建交50年,兩國簽署向中國出口新鮮帶殼榴槤的協議後,除了砍伐天然林的危機,榴槤多樣性的問題也成關注焦點。在各種榴槤中,貓山王是最受中國消費者喜愛的品種,為了回應中國增長的市場需求,馬來西亞的彭亨、柔佛、吉蘭丹州近年大規模種植貓山王,形成品種單一的現況。
然而,也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才更顯得檳城榴槤的特別。不同於大規模種植、出口外銷的貓山王,檳城的榴槤以其多樣性聞名,紅蝦、白玉、坤寶、青皮等等,光是一個果園就可以種植20到30種的榴槤,就像我在前文提到的,去果園像是在開驚喜包,不知道今天的落果會是甚麼品種。
近幾年,檳城更是發展出榴槤觀光(durio-tourism),讓遊客直接前往產地,也就是坐落在山丘上的果園,海景、山景與榴槤吃到飽一次滿足,夜幕降臨後,就在榴槤園過夜,遠離熱鬧的喬治敦街區,享受僻靜、愜意的觀光步調。
從多樣化的榴槤品種,到近幾年發展的榴槤觀光,檳城的榴槤之路並非一蹴可及,這些成就得歸功於19世紀前往浮羅山背定居的客家人,他們的創新思維,還有三到五代累積下來、付出的努力,才奠定下了檳城榴槤聞名國際的基礎。
參考資料
Wong, P. Y. P. (2023). Following the wind (跟风): Navigating Chinese durian farmers' identity and practices in Balik Pulau, Penang. Nottingham ePri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