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台灣人對榴槤的印象不外乎是較便宜的金枕頭,與較貴的貓山王,近來台灣也興起榴槤甜點的風潮,像是Ikea去年夏天推出限定版榴槤霜淇淋,這種添加在甜點內部的榴槤則是由D24蘇丹王的品種製作而成。
不過在送到終端消費者的手上之前,榴槤是什麼樣子呢,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
我們平常生活中看到、吃到的榴槤只是冰山一角,榴槤泛指了錦葵科(Malvaceae)榴槤屬(Durio)底下30幾個物種。榴槤樹是熱帶大型喬木,若氣候適宜,在自然生長情況下高度可達30到40公尺,以台灣人平均身高166公分來計算,幾乎要24個台灣人疊在一起,才能追上榴槤樹的高度!
榴槤適宜的生長溫度落在攝氏27到30度,相對濕度則是75%到80%,年降雨量理想上要超過2000毫米,整體來說,距離赤道南北12度以內的地區,環境條件較適合榴槤生長。以台灣來說,就是屏東的氣候比較適合種植榴槤。
現有的研究指出,婆羅洲是榴槤的生物多樣性起源中心,有19個原生種榴槤。光是婆羅洲島上西北角的汶萊,國土面積只有台灣的六分之一,就能發現7種可食用的榴槤。有些「袖珍」榴槤,小到可以捧在手掌心,只在當地市場才能看到,跟一般我們習慣看到的大榴槤非常不同!
參考資料
Ketsa, S., Wisutiamonkul, A., Palapol, Y., & Paull, R. E. (2020). The durian: Botany, horticulture, and utilization. In I. Warrington (Ed.), Horticultural Reviews (Vol. 47, pp. 125–211). John Wiley & Sons,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