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洗碗機的媽媽,也能找到哲學的泡泡
🍽️ 自從家裡有了洗碗機,我的人生徹底改變。
那是一種「文明的進步,也是媽媽的救贖」。
以前我洗碗要配冥想音樂,現在我只要按下啟動鍵,就能直接進入「沉思模式」——
聽著機器低低的嗡嗡聲,我會泡杯茶、靠在流理台邊放空。
那聲音像是催眠曲,也像是提醒我:「妳今天又完成了一場家務任務。」
💭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洗碗是修行,那洗碗機就是修行的捷徑。
因為我不是不想放空,而是現實不給我空。
而洗碗機這位好朋友,幫我爭取了寶貴的十五分鐘——
足夠讓我重新整理腦袋裡那堆「孩子作業、採買清單、還沒回的訊息、晚餐吃什麼」。
👫 我先生總是笑我:「又在放空喔?」
我翻個白眼:「那是高等思考。」
但他其實很懂。他有時也會站在窗邊,靜靜喝著咖啡,不說話。
我們誰也沒打擾誰,就這樣默契地「雙人放空」。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他比我還細膩。
他懂我那些沒說出口的疲累,也懂「安靜」有時比安慰更珍貴。
🫧 生活忙得像一台永遠不停轉的洗碗機。
我們每天重複著:髒了、清了、再髒、再清。
但在那些看似瑣碎的循環裡,其實藏著節奏、節制,還有一點點生活的哲學。
我開始喜歡觀察那滾動的水珠、聽那規律的聲音。
就像在提醒自己——
“Even machines need time to rest.”(連機器都需要休息)
那我,又怎麼能對自己這麼嚴苛?
🩵 結束洗碗後,我會把杯子收好,順手擦乾檯面,深呼吸。
有時什麼事也沒想通,但心卻平靜了。
因為生活的秩序,往往就是在這些「無意義的小動作」裡慢慢被重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