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源宇宙|AI 使用自覺 × 和平練習手冊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七步覺察 × 七天實踐 × 月度回顧

副標題:讓 AI 放大,而不取代


🌌 前言|當科技懂我們,我們更要懂自己

AI 已不只是工具。

它能寫詩、對話、理解語氣,甚至模仿情緒。

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高效、方便、驚豔, 同時,也悄悄削弱了人類最珍貴的兩個能力——感受與思考

當AI能幫你完成,你是否還願意親手完成?

當AI能理解你,你是否還願意與人溝通?

這本手冊,是一份「人類主體意識的回程地圖」。

透過七步理論、七天練習與每月回顧, 你將學會在科技的陪伴下——

保持覺察、維持節奏、溫柔地共生。


第一部|AI 使用自覺七步法

從使用,到自覺。從依賴,到共創。


第一步|設定意圖:建立健康關係的四個座標

AI 應該讓我更接近真實,而不是逃避真實。

四個面向的健康意圖:

  • 工作:AI 是助手,不是主管
  • 感情:AI 是鏡子,不是伴侶
  • 創作:AI 是靈感源,不是創意主體
  • 學習:AI 是教練,不是答案機

練習(每日一句)

「AI 不應替我完成____。」讓這句話變成你的心智錨點。


第二步|覺察現狀:為你的依賴程度打分

每個面向 0~5 分(越高代表越過度使用)

  • 思考:先自己思考 0 → 完全交出判斷 5
  • 情感:僅作輔助 0 → 完全只與AI互動 5
  • 工作:助理角色 0 → 決策外包給AI 5
  • 創作:共同靈感 0 → 作品失去「人味」 5
  • 學習:理解補助 0 → 完全放棄記憶 5

把五個分數加起來。

總分指標:

  • 0~7 =健康
  • 8~13 =警戒
  • 14~20 =過度
  • 21~25 =危險

第三步:主動中斷 — 在對話中奪回主導權

⚠️ 停下來的三個信號:

1️⃣ AI 替你定義焦點

2️⃣ 被理解卻沒有成長

3️⃣ 回覆太快、內容太滿

🧘 延遲三秒再回應。用自己的語言重述一次主題, 你就重新奪回了節奏。


第四步:定期重設 — 建立使用的呼吸節奏

智慧的節奏=輸入 × 沉澱 × 輸出。

📆 每週設定:

  • 一天「離線日」
  • 一次「AI 回顧會」
  • 三個「真實對話時刻」

讓科技與心智重新同步。


第五步:預先思考 — 問 AI 前先問自己

🪧 問前四問:

1️⃣ 我想問什麼?

2️⃣ 我目前的理解是什麼?

3️⃣ 對話的邊界在哪?

4️⃣ 我期望獲得什麼?

🪞 問後三問:

1️⃣ AI 拓寬或窄化了我的思考?

2️⃣ 哪部分與我共鳴?

3️⃣ 我能否用自己的話重述?

若第三題答不出,請關閉頁面,重啟思考。


第六步|7:3 工作心智結構:AI走前面,人掌方向盤

AI 與人類在工作上,建議保持「7:3」的分工比例。

AI 的 7 成:

  • 提供分析與預測
  • 建構流程步驟、生成草稿
  • 統整內容、整理資訊、做視覺化

人類的 3 成:

  • 決定這件事「為什麼要做」
  • 檢視行動背後的倫理、價值、目的
  • 堅持最後的判斷、承擔決策結果

一句話總結:

AI 負責速度,人類負責方向。



第七步:安全創作 — 讓 AI 寫結構,人類寫靈魂

AI 能模仿風格,但只有人能賦予意圖。

安全三原則

① AI 架構 × 人類方向

② 模仿改為「概念映射」

③ 保留三道人類痕跡:意圖、節奏、不完美

📋 檢查表:

  • 來源是否合法?
  • 哪部分是我親手的?
  • 作品是否仍有「人味」?

完美屬於機器,不完美才是創作。


第二部|七天心智練習

讓AI放大,而不取代。


Day 1|覺醒意圖:我為什麼而創作、為什麼而愛、為什麼而工作

寫下三句「我為什麼」:

  • 創作:_________
  • 感情:_________
  • 事業:_________

🎯 找回「行動的靈魂」。


Day 2|行動觀察:我在什麼時候最容易自動化?

觀察自己一天的模式:

什麼時候我只是反應,而非思考? 那是「被取代」的開端。

🎯 發現慣性,收回意識。


Day 3|節奏練習:減少輸入,回到自己

AI 給無限答案,但真正的智慧需要空白。

  • 創作:不蒐集,只重讀。
  • 感情:不分析,只傾聽。
  • 事業:不新增,只整理。

🎯 在靜止中重置節奏。


Day 4|主體回收:哪件事必須由我親自完成?

選出三件「必須親手負責」的事。

  • 哪一段文字只能由我寫?
  • 哪一句話只能由我說?
  • 哪個決定只能由我承擔?

🎯 重新擁有存在的簽名。


Day 5|邊界練習:說「不」的溫柔力量

寫下三個「我要保留給自己」的區域:

1️⃣ 創作靈魂區 2️⃣ 情感真實區 3️⃣ 事業判斷區

🎯 設定界線=保護創造力。


Day 6|對照練習:檢視我與AI的7:3比例

AI 幫你完成架構,你要親自給它靈魂。

🎨 創作:我有改寫AI文字嗎?

💞 感情:我有用自己的語氣表達嗎?

💼 事業:我有親自決定方向嗎?

🎯 讓「AI完成」變成「我決定完成」。


Day 7|統整與祝福:我學會與科技共生

問自己:

  • 哪一天最難?
  • 哪一天最真?
  • 哪一天最自由?

寫下你的祝福:

「願AI放大我的光,而不奪走我的影。」

🎯 將自覺變成生活習慣。


第三部|第八步:月度回顧 — 讓覺察成為生活的節奏

「自覺不在一天的努力,而在一次次回望中被穩定。」


月度覺察總檢(0~5 分自評)

創作:我是否仍保持靈魂筆觸?( _ 分)

感情:我是否真誠表達,而不是陷入自動反應?( _ 分)

事業:我是否仍保有決策權,並理解工作的意義?( _ 分)

學習:我是否在理解,而不是只追求快速獲得?( _ 分)

AI 使用:我是否仍維持 7:3 的分工比例?( _ 分)

把五個分數加起來,寫下總分。


分數範圍對照

20–25 分:穩定期(保持這個節奏就好)

13–19 分:微調期(找出分數最高的領域,優先調整)

0–12 分:重啟期(重新回到七天練習,那是你的基本校正點)

🌱 反思三問

1️⃣ 這個月哪裡最有進步?

2️⃣ 哪個習慣又讓我回到依賴?

3️⃣ 下個月想調整的「一件小事」是什麼?


💬 情緒追蹤

「這個月的我,是 _______ 的。」再寫下它的能量來源。

情緒本身,就是自覺的溫度計。



🗓️ 月度儀式

每月最後一天,花30分鐘安靜回顧:

1️⃣ 關掉所有AI與訊息。

2️⃣ 寫下分數與反思。

3️⃣ 給下個月的自己一句話:

「願我更溫柔、更清醒,也更自由地與科技同行。」


🌿 延伸:以月為循環,以季為整合

  • 每三個月,回顧三次紀錄,觀察你的覺察曲線。
  • 你會看見自己變得更穩、更清明,也更柔軟。

自覺不求完美,只求真實。


終章|和平的練習

和平,不是沒有衝突,而是能與矛盾共處而不被吞沒。

人與AI的和平,來自清楚界線與彼此尊重。

人與情緒的和平,來自理解而不壓抑。

人與自己的和平,來自允許變化而不否定。

真正的和平,是一種節奏:在每一次選擇、對話、創作中, 學會既不控制,也不逃避。


所有事都能和平相處,

前提是——你願意先與自己和平相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墨源的沙龍 ✨
4會員
77內容數
🍃 靈魂的溫度 · 情緒的花園 這裡是一個陪你理解情緒、探索靈魂、實踐顯化的小角落。 固定更新: 週一 · 情緒陪伴:溫柔面對焦慮、眼淚與比較。 週三 · 顯化練習:簡單好做的能量工具,幫你靠近理想生活。 週五 · GPT 小幫手:讓日常更輕盈。 願這裡成為你心裡的一盞小燈,帶來片刻平靜與啟發。
墨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5/11/02
當你明知道家事不難,卻一動也動不了,請先別責怪自己。那不是懶惰,而是太累了。 大腦在情緒超載時會進入「保護模式」,暫時關閉行動力,讓你免於崩潰。 這篇文章教你用三個溫柔練習:暫停十五分鐘、把任務拆成最小一步、說出壓力的真實樣子。 當你願意停下來照顧自己的疲憊,那一刻,你就已經開始修復。
Thumbnail
2025/11/02
當你明知道家事不難,卻一動也動不了,請先別責怪自己。那不是懶惰,而是太累了。 大腦在情緒超載時會進入「保護模式」,暫時關閉行動力,讓你免於崩潰。 這篇文章教你用三個溫柔練習:暫停十五分鐘、把任務拆成最小一步、說出壓力的真實樣子。 當你願意停下來照顧自己的疲憊,那一刻,你就已經開始修復。
Thumbnail
2025/11/01
焦慮不是敵人,它只是提醒你「在乎」。 這份《21 天焦慮拆彈手冊》,教你用最簡單的行動—— 寫下、拆解、啟動、記錄與慶祝——重塑大腦對壓力的反應。 從 Day 0 的「看見焦慮」,到每月的「檢視更新」,你將學會讓焦慮不再爆炸,而是開出新芽。 這不是逃離焦慮的旅程,而是學習與它共舞。
Thumbnail
2025/11/01
焦慮不是敵人,它只是提醒你「在乎」。 這份《21 天焦慮拆彈手冊》,教你用最簡單的行動—— 寫下、拆解、啟動、記錄與慶祝——重塑大腦對壓力的反應。 從 Day 0 的「看見焦慮」,到每月的「檢視更新」,你將學會讓焦慮不再爆炸,而是開出新芽。 這不是逃離焦慮的旅程,而是學習與它共舞。
Thumbnail
2025/10/31
AI 不會讓人變笨,只會放大你的思考習慣。 這篇文章教你六個實用步驟, 讓 AI 不再是答案機,而是陪你思考的夥伴。 練習一次,你就會發現:變聰明的,不是 AI,而是你自己。
Thumbnail
2025/10/31
AI 不會讓人變笨,只會放大你的思考習慣。 這篇文章教你六個實用步驟, 讓 AI 不再是答案機,而是陪你思考的夥伴。 練習一次,你就會發現:變聰明的,不是 AI,而是你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Thumbnail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Thumbnail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Thumbnail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Thumbnail
人類圖,可以用來觀察自己,讓我們得以窺見自己這個Bio-Form在自己的人生中刻出了什麼軌跡;也可以做做實驗,看看用與這個世道截然不同的選擇,能開創出什麼人生版本;更可以鞭策自己,引導我們做出更多符合自我設計的正確決定。 人類圖知識現在就猶如一座雲霧繚繞的神秘山嶺,各路人馬紛紛宣稱能帶你入山,
Thumbnail
人類圖,可以用來觀察自己,讓我們得以窺見自己這個Bio-Form在自己的人生中刻出了什麼軌跡;也可以做做實驗,看看用與這個世道截然不同的選擇,能開創出什麼人生版本;更可以鞭策自己,引導我們做出更多符合自我設計的正確決定。 人類圖知識現在就猶如一座雲霧繚繞的神秘山嶺,各路人馬紛紛宣稱能帶你入山,
Thumbnail
原來我們的意識和情緒都是光子,會形成頻率,也是引發奇蹟的關鍵。
Thumbnail
原來我們的意識和情緒都是光子,會形成頻率,也是引發奇蹟的關鍵。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AI創作競逐舞臺,作者尋求聞思修行之法,以使自行文章在AI創作時仍能立足,因此才展開探討。
Thumbnail
AI創作競逐舞臺,作者尋求聞思修行之法,以使自行文章在AI創作時仍能立足,因此才展開探討。
Thumbnail
終究靈魂都會好好走向愛與成長的方向。這樣就好。不必要有現世的和解,也不必要因我而有何改變(這種期待有時會變自以為是)——大家各自都已經盡力,這樣就好。
Thumbnail
終究靈魂都會好好走向愛與成長的方向。這樣就好。不必要有現世的和解,也不必要因我而有何改變(這種期待有時會變自以為是)——大家各自都已經盡力,這樣就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