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醫療糾紛調解的困境:當情感與理性失衡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當寵物醫療糾紛發生時,調解往往被視為比訴訟更溫和的解決方式。 然而,當我們實際觀察許多案例後就會發現,調解中再現場常常不是理性的對話,而是情感與專業的正面衝突。 飼主帶著悲傷與憤怒而來,醫師則受限於醫療專業、就診紀錄與法律責任。 當情感凌駕理性,調解便失去了應有的平衡,甚至成為新的對抗舞台。




調解的設計初衷與落差

台灣目前常見的醫療糾紛處理管道,包涵消費爭議調解會、動保處協調會,以及部分地方政府設立的仲裁平台。  這些制度設計的初衷,是希望透過第三方介入,讓雙方能在不走上訴訟的情況下找到共識。

然而,理想與現實有著巨大落差。制度提供的是「平台」,但能否有效解決問題,仍取決於雙方在現場的互動。當一方以情感為主導,另一方受限於專業框架,調解便很容易失衡。




過於訴諸情感的飼主

對於失去毛孩的飼主而言,調解不只是法律程序,更是情感出口。 許多人在現場會以哭泣、指責甚至拍桌等方式表達不滿。 這些情緒的核心是失落,但表現出來卻常轉化為對醫院的指控。

在筆者的觀察下,在調解現場,飼主往往並不期待「釐清事實」,而是尋求「情感補償」這種補償可能是金錢,也可能是道歉或承認錯誤。 對醫院來說,這樣的期待往往難以完全滿足,因為醫療專業與就診紀錄僅能提供就診的情況與施診的紀錄,並不能有效的支持「錯誤」的結論。

raw-image



喪失感的放大與忽視的另一端

飼主的悲傷是真實的,但問題在於,這份喪失感是否被過放大? 當個人權益被視為唯一焦點時,往往忽略了另一端——獸醫師與醫護團隊同樣擁有的工作權益。

根據農業部與業界統計,全台約有 309 萬隻寵物需要醫療服務,但每年能夠取得獸醫師資格的人數僅約 250 人,其中不足 六成投入小動物臨床。全台超過 2000 家動物醫院中,真正能全天候提供 24 小時服務的,也僅有 25 家。這樣的比例顯示,獸醫師的人力供需早已緊繃。

然而在社會觀感裡,獸醫師常被認為「收費高,所以一定賺很多」,或者「因為喜歡動物,所以應該無怨無悔」。這些刻板印象,甚至演變成對職業道德的質疑。

現實卻是,獸醫師與助理必須承受長工時、急診壓力,以及不斷的情感衝擊。在這樣的背景下,當調解現場只強調看見飼主的喪失,卻看不見醫護團隊的付出與風險,對話自然無法真正平衡。

raw-image



專業框架下的醫師

與飼主的情感相比,醫師在調解中必定會受限於專業與法律框架。

  • 病歷紀錄:必須以客觀數據為依據,不能憑空承認未做之事。
  • 法律責任:一旦承認無關的錯誤,可能影響後續訴訟或職業生涯。
  • 倫理規範:病歷不能隨意公開,涉及隱私與專業限制。

因此,醫師在調解中的角色,往往顯得冷靜甚至冷漠。 這種專業上的克制以及嘗試理性的提供解釋,常被部分別有用心的飼主解讀為「不負責任」「沒有誠意」「沒有同理心」更有甚者,辱罵其「沒有醫德」。 當雙方的期待完全錯位,調解自然難以達成共識。

raw-image



案例觀察:調解現場的失衡

由於網路世代與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我們能在網路上看到許多案例
以下為筆者隨機挑選的幾件案例:
案例A: 在案例中,飼主帶著寵物遺體照片與醫療收據參與調解,不斷強調「牠走得很痛苦」。 然而醫師方無論如何反覆解釋病程已進入末期,治療選項有限。 直至最終,飼主情緒激烈離場,調解無疾而終。

案例B:另一個案例裡,飼主要求醫院支付高額賠償,並在現場放話「要讓全世界知道這家醫院的惡行」。 調解委員試圖引導至理性討論,卻因飼主的情緒過度強烈而失敗。當事醫師事後感嘆:「我們像是來被審判,而不是來對話的。」

在筆者於臉書社團更進一步的觀察中,有許多情況是部分飼主在調解失敗後,轉而以信件、網路留言甚至現場行為,對醫護人員持續施壓。這樣的舉動已經超越「合理維權」範疇,逐漸演變為長期的騷擾與恐嚇

甚至在查詢司法案例後,能看到有動物醫院指出,飼主不斷地透過網路社群長期騷擾,甚至利用匿名、假帳號機制在網路惡意留言、洩露個資並持續製造騷擾電話(該案件據查至截稿已完成起訴尚待判決)。 院方強調,尊重飼主合理維權的權利,但不意味醫護人員必須承受無止境的威脅與騷擾。

對醫護人員而言,這不僅影響了個人心理安全,也干擾了整個醫療團隊的正常運作。

這些例子足以顯示,當情感完全壓制專業,調解不但無法化解衝突,甚至可能演變為更激烈的對抗

raw-image



第三方檢驗的空白與資訊不對等

除了情感與專業的矛盾外,還有一個被忽略的盲點:
多數飼主並不知道自己其實有權要求更中立的第三方單位進行檢驗

實質在制度上,台灣的飼主並非沒有管道。根據相關報導,若有爭議,動保單位其實可以協助移交屍體進行第三方檢驗;而公立機構如台大獸醫附設醫院,也提供固定收費的屍體解剖服務(每件約 NT$10,000),讓飼主有可能選擇更公正的方式釐清醫療爭議。

然而在多起糾紛中,飼主通常只提供就醫紀錄與用藥資料,並不知道這些第三方服務的存在(或不願意),也未被賦予足夠信任。 或許因為相關資訊未普及,飼主他們只能依靠情緒、社群聲量與調解現場的即時反應去維權。 但這種資訊不對稱,更讓調解過程失衡,也進一步削弱了雙方建立共識的機會。

raw-image

國際比較:如何處理情感與理性

在日本,部分調解制度設有「專業說明員」角色,由中立專業人士協助飼主理解病歷與醫療流程,降低誤解。 美國則有寵物保險制度,能減少因醫療費用引發的情緒衝突。歐洲部分國家則推動「預防性教育」,在飼養初期就讓飼主理解醫療現實,避免糾紛集中在臨終階段。 台灣在調解時,若選擇動保處作為協助調解的單位,亦有邀請對應資歷的獸醫師協助飼主瞭解對應的醫療情況說明。

這些制度的共通點,是試圖在情感與專業之間搭建橋樑。 但相比之下,台灣的調解多停留在「程序」,而當飼主選擇透過消費者協會進行調解時,則又缺乏「心理支持」與「專業解釋」的環節。 另,就筆者觀察,甚至有部分飼主在得知協助的專業人士同樣有獸醫背景時,又陷入了質疑包庇的心態,讓調解進一步失去解釋事實的機會。




情感淹沒理性的後果

當調解失衡,後果往往不僅止於案件本身:

  • 飼主端:情緒未被真正安撫,糾紛可能延伸到網路輿論或法律訴訟。
  • 醫師端:長期承受過度壓力,導致職業倦怠甚至離開臨床。當人力本就不足時,這種人力流失更為嚴重。
  • 社會端:公共討論淪為情緒宣洩,無助於制度改進,反而讓誤解持續累積。

這樣的情境一再重演,使調解原本「和解」的功能逐漸喪失。

raw-image

可以期待的未來展望:調解還需要些什麼?

在比對各國作法之後可以得知,若要讓調解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補足幾個缺口:

  1. 心理支持:提供專業輔導資源,協助飼主處理悲傷,而不是單靠調解現場。
  2. 專業說明:(消基會調解)引入中立專業人士,協助解釋醫療紀錄,避免飼主誤解。
  3. 教育普及:讓飼主在日常就理解「醫療不是萬能」,降低糾紛發生的頻率。
  4. 制度配套:建立更透明的紀錄調閱與第三方檢驗流程,增加信任感。

唯有如此,調解才有機會從「情感對抗」轉化為「理性對話」。


raw-image

結語

筆者認為,調解的主要目的,本意是讓飼主與醫院找到折衷點。 然而,當情感完全淹沒理性,調解反而成為衝突的延伸。 從旁觀的角度來看,這並非某一方的錯,而是制度缺乏情感與專業之間的橋樑。

在一端,飼主的喪失感往往被過度放大;另一端,獸醫師與醫護人員的工作權益卻長期被社群忽視。 當社會只看見悲傷,卻無視醫療現場的承擔,誤解與衝突就難以終止。

若台灣希望改善寵物醫療糾紛,就必須正視這個現實:調解需要的不只是程序,更是心理支持、專業說明與對等的尊重。唯有當情感、理性與公正檢驗能同時被看見,糾紛才有機會在對話中真正落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etXtand 動物醫療立場
1會員
5內容數
隨著社群的演化發展,往往是輿論決定了獸醫與動物醫院的生死 當飼主訴諸失去的情感因素,被犧牲的往往是獸醫的工作權與動物醫院的經營權 筆者認同飼主可以有表達的權益 但總需要有人提供不同觀點來支撐獸醫與動物醫院 於是就開始了這一段旅程...
2025/10/16
在許多寵物醫療糾紛的討論裡,常見到飼主發出質疑:「為什麼沒有更好的藥?為什麼醫師要用這種藥?」 然而,若把視角拉遠,就會發現台灣的動物醫療體系,其實長期陷入一個現實困境——藥物取得困難。 獸醫師所能使用的藥物,自然大部分必須經過申請核准,然而申請成本極高,市場規模又有限。 這使得許
Thumbnail
2025/10/16
在許多寵物醫療糾紛的討論裡,常見到飼主發出質疑:「為什麼沒有更好的藥?為什麼醫師要用這種藥?」 然而,若把視角拉遠,就會發現台灣的動物醫療體系,其實長期陷入一個現實困境——藥物取得困難。 獸醫師所能使用的藥物,自然大部分必須經過申請核准,然而申請成本極高,市場規模又有限。 這使得許
Thumbnail
2025/10/14
在寵物醫療糾紛的報導與社群討論中,情感往往佔據主導地位。 飼主的悲傷與憤怒容易引起大家的同情與共鳴,相較之下,動物醫院這一方則因立場往往顯得沉默與被動。這樣的失衡,使得動物醫療糾紛不再專注於醫師判斷的專業與否,而是變成情感與理性的拉鋸戰。 若要理解為此類糾紛在台灣屢見不鮮,「飼主心
Thumbnail
2025/10/14
在寵物醫療糾紛的報導與社群討論中,情感往往佔據主導地位。 飼主的悲傷與憤怒容易引起大家的同情與共鳴,相較之下,動物醫院這一方則因立場往往顯得沉默與被動。這樣的失衡,使得動物醫療糾紛不再專注於醫師判斷的專業與否,而是變成情感與理性的拉鋸戰。 若要理解為此類糾紛在台灣屢見不鮮,「飼主心
Thumbnail
2025/10/08
臺灣寵物醫療糾紛頻傳,輿論常聚焦於醫院端,卻忽略飼主在日常照護中應承擔的「守護責任」。本文探討飼主常忽略的健檢、日常照護、情感凌駕專業等問題,並對比國際經驗,呼籲建立更完善的飼主責任觀念,以減少醫病衝突,促進動物醫療環境的健康發展。
Thumbnail
2025/10/08
臺灣寵物醫療糾紛頻傳,輿論常聚焦於醫院端,卻忽略飼主在日常照護中應承擔的「守護責任」。本文探討飼主常忽略的健檢、日常照護、情感凌駕專業等問題,並對比國際經驗,呼籲建立更完善的飼主責任觀念,以減少醫病衝突,促進動物醫療環境的健康發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上閒晃的時候,再度看到一些對動物溝通的批評與質疑,隨著人類與寵物的關係越加緊密,這樣的聲音幾乎沒幾個月就會出現一次。沉澱多日後,我也在Threads上分享我這一年來個人實習的經驗談,此處重新整理並再次編寫完整訊息,但我的文章可能無法代表所有專業溝通師和其他派別的知識。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上閒晃的時候,再度看到一些對動物溝通的批評與質疑,隨著人類與寵物的關係越加緊密,這樣的聲音幾乎沒幾個月就會出現一次。沉澱多日後,我也在Threads上分享我這一年來個人實習的經驗談,此處重新整理並再次編寫完整訊息,但我的文章可能無法代表所有專業溝通師和其他派別的知識。
Thumbnail
    寵物溝通興起 寵物溝通之亂 寵物溝通是騙人的嗎? 寵物溝通師具備的技能 寵物溝通的行情價格 怎樣挑選寵物溝通師  
Thumbnail
    寵物溝通興起 寵物溝通之亂 寵物溝通是騙人的嗎? 寵物溝通師具備的技能 寵物溝通的行情價格 怎樣挑選寵物溝通師  
Thumbnail
隨著寵物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寵物健康問題也成為眾多主人關注的焦點。寵物手術在許多情況下是維持和恢復寵物健康的重要手段。無論是常規的預防性手術還是緊急醫療手術,動物手術的必要性和相關費用都是寵物主人需要了解的重要資訊。
Thumbnail
隨著寵物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寵物健康問題也成為眾多主人關注的焦點。寵物手術在許多情況下是維持和恢復寵物健康的重要手段。無論是常規的預防性手術還是緊急醫療手術,動物手術的必要性和相關費用都是寵物主人需要了解的重要資訊。
Thumbnail
「面對」是需要勇氣的! 不管自己這一刻自己是誰?面對,也能夠得到旁人會心一笑的佩服......
Thumbnail
「面對」是需要勇氣的! 不管自己這一刻自己是誰?面對,也能夠得到旁人會心一笑的佩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在寵物醫院就醫的經驗,提出了人與寵物在當代社會中的關係,以及對於養育方式和照護方式的思考。作者通過自身的親身經歷和觀察,闡述了人與寵物之間的連結和共情。文章剖析了現代社會對於寵物的態度和寵物商機的興起,並提出了對於養育寵物的適當方式和生活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在寵物醫院就醫的經驗,提出了人與寵物在當代社會中的關係,以及對於養育方式和照護方式的思考。作者通過自身的親身經歷和觀察,闡述了人與寵物之間的連結和共情。文章剖析了現代社會對於寵物的態度和寵物商機的興起,並提出了對於養育寵物的適當方式和生活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前言 最近在爬文的時候,看到一些朋友有發文提到對寵物溝通的觀點,我覺得剛好也趁這個機會來發文交流一下。 溝通辨別:以人視角或是寵物視角 有篇文章有提到,寵物溝通是不是只是溝通者將自己主觀想講的話套在寵物身上。這部分我們其實是認同的,根據我們觀察到某些溝通師,會把一些以人類頭腦才能認知的語言套用
Thumbnail
前言 最近在爬文的時候,看到一些朋友有發文提到對寵物溝通的觀點,我覺得剛好也趁這個機會來發文交流一下。 溝通辨別:以人視角或是寵物視角 有篇文章有提到,寵物溝通是不是只是溝通者將自己主觀想講的話套在寵物身上。這部分我們其實是認同的,根據我們觀察到某些溝通師,會把一些以人類頭腦才能認知的語言套用
Thumbnail
寵物IET(動物能量療癒)的經驗,帶來了對於愛與生命的深刻體驗。透過寵物IET,除了療癒寵物的身體與情緒之外,更重要的是撫慰主人與寵物之間的連結。文章也提醒寵物IET不能取代正規的醫療治療。圖片來源:網路
Thumbnail
寵物IET(動物能量療癒)的經驗,帶來了對於愛與生命的深刻體驗。透過寵物IET,除了療癒寵物的身體與情緒之外,更重要的是撫慰主人與寵物之間的連結。文章也提醒寵物IET不能取代正規的醫療治療。圖片來源:網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