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s://openai.com/index/introducing-gpt-oss-safeguard/
這裡是 OpenAI 在 2025 年 10 月 29 日發表的文章「gpt‑oss‑safeguard」的重點摘要:
📌 主要內容
發布目標:
- OpenAI 推出針對「安全分類任務(safety classification tasks)」的開放權重模型 gpt-oss-safeguard,分別為 120 B 與 20 B 兩個版本。 (OpenAI)
- 模型基於此前的開放模型 gpt‑oss,並沿用 Apache 2.0 授權,允許開發者下載、修改、部署。 (OpenAI)
功能與用途:
- 模型可以在推論(inference)時,同時接收「開發者提供的政策(policy)」與「要分類的內容」,然後輸出分類結果與其「思路鏈(chain-of-thought)」。 (OpenAI)
- 這種方式讓開發者可以自定義政策,而不需訓練一個只能「學習已標註例子」的分類器。 (OpenAI)
- 適用情境包括:政策剛出現或演變中、訓練資料稀缺、需要細膩分類、或允許較高延遲以換取解釋性等。 (OpenAI)
與傳統分類器的比較:
- 傳統安全分類器:透過大量標註資料訓練,然後模型只能學習「安全/不安全」之間的分界,且政策本身未必直接呈現在模型中。 (OpenAI)
- gpt-oss-safeguard 則是政策明確呈入模型,並讓模型「思考」政策如何應用於內容,使其具備更大靈活性。 (OpenAI)
性能與評估:
- 在內部多政策(multi-policy)測試中,gpt-oss-safeguard 在「必須同時正確符合多個政策」的挑戰下,優於 gpt-oss 及部分其他模型。 (OpenAI)
- 在公開的公共基準如 ToxicChat 上,仍有與其他模型接近但稍弱的表現。 (OpenAI)
限制與注意事項:
- 雖然具備政策即時應用的優勢,但在某些風險比較複雜、標註資料充足的情況下,傳統「專訓分類器」反而可能表現更好。 (OpenAI)
- 此模型因推理(reasoning)過程,需要較多的計算資源與時間,不易迅速擴展至所有內容的處理。 (OpenAI)
社群與未來方向:
- OpenAI 與 ROOST 共同建立開源「模型社群(ROOST 模型社群 RMC)」,鼓勵安全研究者、平台運營者使用、測試並回饋。 (OpenAI)
- 開發者可立即從 Hugging Face 下載這兩個模型。 (OpenAI)
✅ 意義與影響
- 讓安全分類(與風險監管)技術變得更開放、可定制:開發者不需等待外部模型更新,而可自行定義「什麼是安全/不安全」的政策,再用模型來執行分類。
- 在治理與平台安全領域,這種「政策 + 模型即時推理」的路徑,為風險快速演變(如虛假資訊、作弊、社交平台濫用)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 同時,它也突顯了「推理模型」相對於「純分類器訓練」的新的技術方向:雖然成本/延遲較高,但在政策變化快或資料少的情況下,更具優勢。
⚠️ 注意事項
- 若你的平台或者產品主要風險已經非常明朗、且有大量標註資料,那麼傳統分類器可能仍然是更經濟/速度更快的選擇。
- 在使用此類模型時,務必要評估計算、延遲、可擴展性(是否能處理大量即時內容),以及你自定義政策的質量與覆蓋範圍。
- 開源並不等於「無風險」:模型雖可用於分類,但其決策也會受限於政策撰寫的清晰度、模型訓練時的偏差、以及部署時的整體流程與監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