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常對「現在的伴侶」,發「過去的脾氣」?

嫚嫚-avatar-img
發佈於愛要怎麼談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時刻?

你現在的伴侶,只是用了一個「有點不耐煩」的語氣說話,或是「太忙」而沒有立刻回覆你的訊息。

一件很小的事。

但你,瞬間「爆炸」了。

你感覺到一股不成比例的「憤怒」或「恐慌」衝上來。你聽見自己用「極度尖銳」的口氣在指責他:「你『總是』這樣不在乎我!」、「你『根本』就不愛我!」

等到你冷靜下來,你看著一臉錯愕的對方,和一團混亂的殘局,你心中充滿了「愧疚」和「困惑」:

我剛剛是怎麼了?他...也不是故意的。我為什麼反應這麼大?

你不是在對「他」生氣,你是在對「鬼魂」咆哮

如果你有這種經驗,我想讓你知道:這不是因為你「瘋了」或「脾氣壞」。

這,就是「創傷投射」(Trauma Projection)。

你剛剛在對話的,不是你眼前這個人。

你是在對一個「來自過去的鬼魂」咆哮。

這個「鬼魂」,可能是你那個「總是忽視你」的父親、可能是那個「背叛你」的前夫、也可能是那個「喜怒無常」的母親。

這不是「心理作用」,這是「神經科學」

你的大腦,為了在「過去」的傷害中保護你,建立了一套「自動防禦」的劇本。這個劇本儲存了所有「危險訊號」—— 可能是「某種語氣」、「某個眼神」、或是「被冷落的感覺」。

這個劇本的指令是:「警告!當這個訊號出現,就代表你『即將』被拋棄 / 被傷害 / 被忽視!立刻啟動『戰或逃』反應!

這個劇本,在過去,曾經「救過你」。

但到了「現在」,當你眼前這個「無辜的」伴侶或朋友,只是「不小心」踩到了這個「舊地雷」——

你的神經系統立刻「被劫持」了。

你瞬間從一個成熟的成年人,變回了那個「受傷的、正在奮力反擊」的自己。你把「過去」的恐懼和憤怒,一股腦地「投射」到了「現在」這個人身上。

一個你可以立刻開始的練習:「命名那個鬼魂」

這個「自動劇本」的啟動速度,比你的「理智」快 100 倍。

你無法用「意志力」去壓制它。你只能用「覺察」,來為它「踩剎車」。

下次,當你又感覺到那股「不成比例」的(0 到 100)的憤怒或恐慌,即將衝上來時:

步驟一: 嘗試給自己一個「暫停」。(可能需要很多次的練習)

在你開口罵人之前,強迫自己,做一次深呼吸。就一次。

步驟二: 問自己這個「關鍵問題」:

「我現在,是 100% 在對『眼前這個人』生氣嗎?還是,我感覺『好像』在哪裡經歷過這一切?」

步驟三: 在心中「命名那個鬼魂」。

(範例:「啊,這個被拋棄的感覺,是『我前夫』的劇本。」)

(範例:「這個被否定的羞辱感,是『我爸』的劇本。」)

你不需要做任何事。你只需要在心中「命名」它。

這個「命名」的動作,會立刻把你「被劫持」的大腦前額葉「重新啟動」。它會把你從「過去的創傷」,拉回到「現在的現實」。

這個「神聖的暫停」,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急救」工具。它能幫你撲滅很多不必要的戰火,把你從「自動反應」,切換到「有意識的回應」。

但你可能會發現... 這個「鬼魂」的力氣,大得嚇人。

光是「命名」它,可能還不足以讓它「離開」。為什麼?

因為那個「鬼魂」,不只是一個「記憶」,它是一個「還在流血的傷口」。

這是一個深植在你神經系統裡的「創傷劇本」、「依附創傷」。

你無法只靠「覺察」就讓它痊癒。你必須要回到「根源」,去真正地療癒」那個「最初的傷口」。

而這份「根源療癒」,正是我在付費專案 《嫚嫚陪你顯化療癒每一天》 中,要陪你做的最核心、最深刻的功課。

在專案中,我們不只是「談論」創傷。

我們是使用有「神經科學」根據的實證練習,去「重設」妳那套「過時的防禦劇本」。我們去「療癒」那個「最初受傷的內在小孩」,讓他知道「你現在,已經安全了」。

我們不是要「停止」吵架。

我們是要「根除」那個「引爆」吵架的「舊傷口」。

如果你準備好,停止讓「過去的鬼魂」毀了你「現在的幸福」,我邀請你加入這趟「拿回力量」的旅程。


❤️如果喜歡我的創作,請不吝給我愛心,也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謝謝你的閱讀。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為原創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複製、抄襲或商業使用。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嫚嫚的顯化療癒之道
30會員
144內容數
我是嫚嫚,從手無縛雞之力,不知道公車票多少錢,到獨立撫養女兒成年,以為人生總算苦盡甘來,癌症卻來連續敲了兩次門,我在化療中開始主持Podcast,到現在康復持續追蹤。現在我用自己走過感情創傷、疾病恐懼的真實經歷,陪伴同樣在人生低谷中的你,更要用科學及AI免費分享最有效率的成長學習方法。
2025/11/05
改變很難,但你不用一個人面對。 你可能上過很多課程,買過很多書,21天、30天的挑戰都試過。在課程中,你熱血沸騰;但課程結束後,生活還在繼續。當你再次遇到挫折、懷疑、沮喪時,那些理論和方法突然變得好遙遠。 這就是為什麼,我選擇「文章陪跑」。
2025/11/05
改變很難,但你不用一個人面對。 你可能上過很多課程,買過很多書,21天、30天的挑戰都試過。在課程中,你熱血沸騰;但課程結束後,生活還在繼續。當你再次遇到挫折、懷疑、沮喪時,那些理論和方法突然變得好遙遠。 這就是為什麼,我選擇「文章陪跑」。
2025/11/03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從匱乏走向豐盛的真實故事。今天,我想與你分享一個更大的洞察: 真正的豐盛,不是來自索取,而是來自給予。 這不是心靈雞湯,而是一門經過無數成功企業家驗證的商業哲學。這不是巧合,這是一門「利他」的商業哲學,這份「以利他為基礎,最終卻創造出更大豐盛」的模式,是許多偉大企業家,
2025/11/03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從匱乏走向豐盛的真實故事。今天,我想與你分享一個更大的洞察: 真正的豐盛,不是來自索取,而是來自給予。 這不是心靈雞湯,而是一門經過無數成功企業家驗證的商業哲學。這不是巧合,這是一門「利他」的商業哲學,這份「以利他為基礎,最終卻創造出更大豐盛」的模式,是許多偉大企業家,
2025/11/02
「等我有錢了,我就去捐款。」 「等我有時間了,我就去做志工。」 「等我退休了,我就去環遊世界。」 我們是不是都超愛說這句「等我...」開頭的話? 老實說,這真的是我這輩子聽過、也對自己說過,最常見,也最沒用的一句「藉口」。 為什麼說是藉口?因為它暗示著,有一個「完美」的未來在等著我們。但真
2025/11/02
「等我有錢了,我就去捐款。」 「等我有時間了,我就去做志工。」 「等我退休了,我就去環遊世界。」 我們是不是都超愛說這句「等我...」開頭的話? 老實說,這真的是我這輩子聽過、也對自己說過,最常見,也最沒用的一句「藉口」。 為什麼說是藉口?因為它暗示著,有一個「完美」的未來在等著我們。但真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