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從匱乏走向豐盛的真實故事。今天,我想與你分享一個更大的洞察:
真正的豐盛,不是來自索取,而是來自給予。
這不是心靈雞湯,而是一門經過無數成功企業家驗證的商業哲學。這不是巧合,這是一門「利他」的商業哲學,這份「以利他為基礎,最終卻創造出更大豐盛」的模式,是許多偉大企業家,共通的成功秘密。- 稻盛和夫的「利他之心」: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他創立京瓷與KDDI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核心哲學,就是「利他の心」。他認為,商業的最高境界,不是追求股東利益,而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他將為員工謀幸福、為社會做貢獻,視為比賺錢更重要的事。而正是這份純粹的利他之心,最終為他的企業,帶來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輝煌。
- Patagonia創辦人的「地球宣言」: 戶外服飾品牌Patagonia的創辦人伊馮·喬伊納德,在2022年,將價值30億美元的公司,全部捐贈給了一個應對氣候變遷的非營利組織。他的「利他」,是針對「地球」這個最大的利益相關者。而這個看似「反商業」的舉動,卻為他的品牌,贏得了全世界消費者,最堅實的尊敬與追隨。
- TOMS創辦人的「買一捐一」: 鞋子品牌TOMS的創辦人布雷克·麥考斯基,用一個極其簡單的商業模式,開創了「社會企業」的浪潮:你每買一雙鞋,公司就捐一雙鞋給有需要的貧困兒童。他讓每一次的消費,都成為一次直接的慈善行為。
這些真實的案例,都在印證同一個真理:當你真心誠意地,為他人、為社會、為世界創造價值時,豐盛,會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流到你的生命中。
我們身處的現實:一個迫切需要「利他」的世界
這些「利他」的商業模式,之所以在今天,顯得如此珍貴與重要,正是因為它們與我們所處的、一個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世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根據國際樂施會(Oxfam)的報告,自2020年以來:
- 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獲取了全球近三分之二的新增財富。
- 全球前五大億萬富翁的財富總和,甚至超過了全球最貧窮的**60%**人口(約47億人)的財富總和。
而在美國,聯準會的數據也顯示,最富有的1%家庭,擁有全國超過30%的財富;而底層的50%家庭,僅擁有約2.5%的財富。
這些冰冷的數字,描繪出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但它也同時,點燃了我內心,更強烈的使命感。我相信,改變,不只來自於宏觀的政策,更來自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微小的、有意識的選擇。
我的承諾:一場關於「豐盛循環」的共同創造
這,也讓我興奮的想跟你說說,關於這個為時三個月的付費專案。
對我來說,比起課程,它更像是我陪著你們,一起走在療癒自己,同時通往豐盛的道路,它是我,基於以上所有信念,所發起的一場「豐盛循環」的內在練習。
首先: 在這三個月裡,不僅給予你那些即將集結成書的完整內容,更會即時地,分享我生活中正在發生的、第一手的療癒與顯化實踐。我將用我五十多年的人生經驗,「陪伴」你走這一段路。
其次,這是你對自己的「豐盛投資」: 你的「付費」,不是一個單純的消費行為。它是你對你自己,做出的一次最鄭重的承諾。是你,拿回自己生命「主動權」的宣告。是你,用一個實際的行動,對宇宙、也對你自己說:「我,值得這份投資。我,準備好,為我的人生負起責任。」
最後,這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共同給予」: 我希望,這個專案所創造的豐盛,能夠像複利一樣,滾動出去。因此:
- 凡是參與【啟程方案】的每一位學員,我將捐出新台幣100元。
- 凡是參與【深度方案】的每一位學員,我將捐出新台幣200元。
- 凡是參與【一對一方案】的每一位學員,我將捐出新台幣300元。
這筆錢,將會捐贈給衡山基金會
組織規模與類型: 中型基金會,在全台設有多個服務據點。
- 主要服務對象: 精神障礙個案「本人」。它們的服務模式非常獨特,除了提供心理輔導,更強調**「到宅服務」**,例如協助個案改善混亂的居家環境,他們認為環境的療癒,是心靈療癒的第一步。
- 「需求」的解讀: 衡山基金會的財務狀況應屬穩定,但其獨特的「到宅服務」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它們的「需求」,在於支持這種深入個案家庭的、高度客製化的服務模式能夠持續下去。
我希望讓我們的這場療癒之旅,從一開始,就帶著一份向外擴展的、溫暖的力量。
這就是我們正在共同創造的豐盛循環。你的付出,不僅投資了你自己,也同時,為這個世界,做出了一點點美好的改變。
真的非常期待,我們一起打造出這個共學、一起成長的小宇宙。
我是丁嫚,咱們專案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