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日本三船大跌,台股貨櫃三熊也跟著出事,65K大提供了原因:
「海洋網聯船務(ONE)於4日宣布,其2025年4月至9月期間的稅後利潤年減87%至3.71億美元。受美國關稅不確定性和運費下跌的影響,其2026年7月至9月期間的稅後利潤下降86%至2.85億美元。該公司預測,2025年下半年(2025年10月至2026年3月)的稅後虧損將達6,100萬美元,遠低於先前預測的利潤1.5億美元。」
這很令人意外嗎?秋哥在每個月的全球各大航商EBIT比較表中,沒跟你說過嗎?日本三船第二季的EBIT大概只有6-8%,五季平均只有7-9%,是能有多好?最好笑的是,居然有人會類推到第二季16.54%,五季平均30.02%的長榮也會虧損,秋哥虧你老木,虧得一點都不冤。
25年10月號-全球前11大航商EBIT、本益比、本淨比比較表
萬海受惠於近五季東南亞線運價居高不下,五季平均值30.15%,第二季24.17%,都優於長榮,就算最不長進的陽明,第二季10.08%,近五季平均24.34%,也都比日本三船好上一大截,能這樣類比,也真的是小小書僮了。
當然ONE是由日本三船合組而成,日本郵船、三井商船、川崎汽船,每家都是日本百年以上的大企業,營業項目包山包海,ONE是他們的貨櫃業務部門獨立出來合組的公司,所以用EBIT算它貨櫃的獲利,難免會失真。但每期秋哥的運力報表也都有說,ONE近年以租船大量擴增運力,這才超越長榮成為全球第六,目前的租賃比只比萬年租船仔以星好,將近55%。秋哥說過很多次,租船成本高,運價好的時候很好賺,運價不好時壓力就很大,陽明就是很好的例子,EPS已經連續好幾季輸給萬海了。
至於馬士基和赫伯,那就更別提了,第二季的EBIT連5%都沒有,五季的平均EBIT只有10%出頭。第三季運價就爛,他們主力就跨大西洋線,大西洋線不用過運河,所以價格更爛,也沒有東南亞線可以補,是要怎樣不虧?秋哥之前也分析過全球航商員工平均每人創造盈餘能力,長榮一直穩居世界第一,歐洲航商跟長榮比差一大截,長榮一個員工可以打超過十個。
秋哥好歹也是個管理學博士生,在長榮版超過三年半,秋哥做信用的,所以能活到現在,很多講話很大聲的,現在都不在了。我每天都在跟你講成本成本成本,是在講心酸的嗎?同樣價格,別人賺不了錢,長榮卻賺得了,然後你跟我說很悲觀?悲你老木。然後你跟我說長榮也會跟著虧?虧你老木。如果你連這種最基本的商業邏輯都不懂,每天只會看新聞看報紙聽馬路消息加腦補,你還是不要買貨櫃,去炒飆股或去賭場比較適合你。我每一期的營收獲利預估,精準程度有目共睹,期期打臉媒體投顧分析師。然後人講講不聽,鬼拖扣扣行,你在貨櫃裡輸錢,真的剛好而已。
有人說,一年來加權漲了20%,雞雞漲了40%,長榮跌了15%,這就是事實,還專家咧?秋哥只能說,專你老木。看圖說故事誰不會?對帳單貼出來再來嘴秋哥吧!再說,這種人大概率也是沒參加過除息的,加上32.5元的配息,不好意思,長榮一年來還漲了0.5元。至於近四季賺超過60元,股價只漲0.5元,不好意思,長榮海運沒有對不起各位股東,要怪只能怪為什麼在台股上市而已,3倍本益比,前九大貨櫃航商,僅此一家。
漲0.5元有什麼好驕傲的?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雞雞對台股的影響。一年來雞雞漲了410元,以一元八點計算,光一家雞雞,就佔了台股漲幅的3280點,剩下的1330點,大概也被鴻海、台達電等AI概念股佔光了。換言之,這一年來就只漲AI股,其他的股票,沒跌就不錯了。要嘴秋哥,成,但做好功課再來嘴好嗎?
秋哥說過很多次,看盤做短線,你也未必看得懂做得贏,看媒體看新聞看分析師,你也未必能收到正確的資訊,也未必就會贏。該上班的就好好上班,該退休養老就好好享受生活,人生沒有很長,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看盤上,秋哥每星期的長榮週報、每月的運力分析,每月的EBIT分析,這六七篇看一看就夠了,真的有股災或貨櫃市場危機,秋哥也都會第一時間消化新聞並做出判斷,秋哥好歹也是專業人士,總好過聽別人或你自己腦補。秋哥能在這裡活到三年多沒有被拆台,道理就在你的對帳單裡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