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信奉上帝、畏懼瘟疫、渴望救贖。
但誰能想到,有一天,一整座城市的人會在街上跳舞——跳到精疲力盡、口吐白沫、甚至死亡?
這不是傳說,而是真實記錄於1374年在作為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的統治時期的首都亞琛 Aachen(今德國),沿萊茵河畔的居民毫無原因地離開家裡,跑到街道上瘋狂起舞。自此迅速向西蔓延,包括今天的盧森堡、法國、荷蘭都淪陷。再到 1518年的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當時屬神聖羅馬帝國)(今法國境內)的「舞蹈瘋狂事件」。
幾個月內,上百人陷入一場離奇的群體舞蹈狂熱。 更詭異的是:沒有人知道,他們為什麼停不下來。
兩場相隔一個多世紀的事件,卻幾乎如出一轍,讓後世百思不得其解。

一、1374年的開端——亞琛的詭異舞步
那一年,萊茵河畔的亞琛正處在宗教熱潮與社會動盪之中。
瘟疫剛過,糧食短缺,民心不安。
某天,城市街頭忽然傳出音樂與喧鬧,人群開始跳舞。
一開始只是十幾個人,但很快擴散成數百。
他們手拉手,整日整夜地舞動,雙腳血流也不停。
有人哭、有人成狂,有人說看見惡魔、有的人喊見到聖母。
地方神職人員將此視為「聖維特(St. Vitus)的詛咒」,
並舉行祈禱與驅魔儀式。
但這場「舞蹈瘋狂」持續了數週,蔓延至德國與荷蘭其他城鎮,
直到秋天氣溫轉冷,才逐漸平息。
二、1518年的重現——史特拉斯堡的死亡之舞
相隔一百多年,這股「舞蹈熱」又在法國史特拉斯堡重演。
一名女子——Frau Troffea,在街上無聲起舞,彷彿被無形樂聲召喚。
數天後,上百人加入,場面失控。
醫生認為這是「血液過熱」,
政府竟誤信醫學建議,請來樂師、搭建舞台,讓人們「跳個夠」。
結果,更多人因此喪命。
歷史學家估計,這場集體舞蹈持續了一個多月,
幾十人至上百人因心力衰竭或極度疲勞死亡。
教士說那是魔鬼的誘惑;醫者說那是體液失衡;
而現代學者則稱之為「群體歇斯底里(Mass Psychogenic Illness)」。

三、後世的推測與各種解釋
幾百年過去,人們仍無法確定真相。
歷史學家、心理學家提出過不同假說:
- 宗教狂熱說:認為是「聖維特詛咒」的信仰恐懼導致的集體歇斯底里。
- 麥角菌中毒說:有人猜測是食用受污染的黑麥,導致幻覺與肌肉痙攣。
- 群體心理說:也可能是長期飢荒與瘟疫壓力下,人們以「舞蹈」作為潛意識的逃避與發洩。
但即使這些理論都合理,仍無法解釋——
為何他們能連續跳數天不休? 為何那旋律,似乎只在他們心中響起?
四、筆者的觀察與猜測
若用現代的眼光回望,也許那並非單純的疾病,而是一種社會能量的崩潰。
中世紀的歐洲人被飢荒與瘟疫壓抑太久, 舞蹈成了唯一能被允許的「瘋狂」。
我們或許笑他們荒謬,
但今日的網絡世界,難道沒有同樣的「集體節奏」? 病毒式挑戰、盲目跟風、情緒傳染—— 只不過舞台從街頭,搬到了螢幕之上。
五、結語——歷史總有它的節奏
1374年的亞琛與1518年的史特拉斯堡,
像兩段隔世的回聲,提醒人類: 當信仰與理性失衡, 我們也可能被自己心中的旋律拖著起舞。
歷史總是重演,
只是音樂——換成了另一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