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聯準會(Fed)的貨幣政策正處於嚴峻的兩難之中。根據最新調查,多數經濟學家,約八成受訪者,預期 Fed 將於 12 月再次降息一碼(25 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降至 3.50% 至 3.75%,此預期與市場共識一致,旨在支撐持續轉弱的就業市場。自政府停擺以來,約七成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就業情況大致持平,無人認為改善,預計今年底失業率維持在 4.3%,明年略升至 4.5%。美銀證券分析師朱諾認為,就業市場正在降溫但遠未崩潰。然而,多位專家也強調,若後續數據好轉,12 月降息仍非定局。此外,近半數受訪者預期 Fed 將在明年第一季再度降息至 3.25% 至 3.50%。
然而,Fed 的決策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長期通膨居高不下的壓力。Fed 偏好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已連續四年高於 2% 目標,創 1995 年以來最長紀錄,經濟學家預期 PCE 年增率將持續至 2027 年。Vanguard 經濟學家赫特警告,長期通膨高於目標將嚴重影響 Fed 公信力。芝加哥聯準銀行總裁古爾斯比也警告,9 月核心通膨年化率已升至 3.6%,通膨正在「再次走錯方向」。
這一決策困境因美國史上最長的政府停擺而進一步加劇。停擺導致多項官方經濟數據停擺或延後發布,迫使 Fed 決策官員在「霧中前行」,加劇了內部鷹派(擔憂通膨)與鴿派(掛慮就業疲軟)的分歧,這在主席鮑爾八年任期內幾乎前所未見。在 10 月降息後,鷹派官員對 12 月是否續降的質疑加深,鮑爾罕見地拋出「12 月降息並非定局」正是為安撫內部。在數據真空下,鴿派苦無新證據支持降息,鷹派則以消費穩健和企業轉嫁關稅成本加劇通膨為由,提議暫停降息。決策爭議主要圍繞在關稅推升物價是否為一次性效應、就業成長疲軟是需求減弱還是移民減少導致的供給不足,以及利率是否仍具緊縮效果等三大問題。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表示,一些本應在 10 月收集的經濟數據可能永遠不會被記錄下來,令全面評估美國經濟健康狀況變得困難。即使政府重啟,數據回歸,這場鷹鴿對立短期內仍難以化解。
政府停擺對美國航空業造成直接營運衝擊,導致全美主要機場航班大規模取消與延誤,截至週二已取消超過 1,100 趟航班,延誤 850 趟。為緩解航管和安檢人手短缺,FAA 要求航班削減比例將增至 10%。營運混亂預計將持續數週,感恩節假期機票預訂增幅已腰斬至僅約 1%。航空公司估計,停擺每天造成約 100 萬美元損失,若持續至感恩節,每日成本可能升至 4,500 萬美元。航班取消後,機師與空服員因法定工時限制、機組錯置和航管限流等連鎖效應,導致人力反而「短缺」。
與此同時,人工智慧(AI)產業正驅動一波投資狂熱與潛在風險。摩根士丹利(大摩)指出,AI 已驅動記憶體進入「超級週期」,需求由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商為建構 AI 算力基礎設施的「軍備競賽」所主導,價格敏感度降至最低。今年第四季伺服器 DRAM 合約價飆漲近 70%,DDR5(16Gb) 現貨價更暴漲 336%,供應商掌握史無前例的定價權,預期價格峰值將超越歷史高點。台灣廠商三井金屬的功能材料事業,用於 AI 伺服器的電解銅箔VSP,因需求強勁已超出公司中期目標,並宣布將產能擴充至 1,200 公噸。然而,這股狂熱已蔓延至債市,市場擔憂大規模支出恐引發泡沫。投資人拋售谷歌、Meta、微軟等「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商」債券,導致其債券利差飆升至數月來高點。摩根大通估計,建構 AI 基礎設施將耗資逾 5 兆美元,今年光是 Google、亞馬遜、微軟和 Meta 投入資料中心的資金將超過 3,500 億美元。激進的債券發行引發市場對槓桿、潛在產能過剩和長期獲利能力的擔憂。小摩警告,AI 成長恐重蹈電信業覆轍,且產業仍面臨「算力過剩」和「AI 泡沫」破裂的風險。
在 AI 巨頭競爭方面,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直言,低估中國華為的快速崛起是「愚蠢的」,華為已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 AI 基礎設施技術公司之一。富國銀行則將標普 IT 類股評級由「看好」降至「中立」,理由是估值偏高。特斯拉的長期價值幾乎全繫於未驗證的實體 AI 產品,如機器人與自駕計程車。儘管目前特斯拉估值遠高於其他「科技七雄」(預估 Ebitda 的逾 100 倍),但輝達曾實現 Ebitda 在數年內成長三十倍,為特斯拉複製爆發成長帶來希望。在量子運算領域,IBM 宣布研製出實驗性量子運算晶片「Loon」,目標在 2030 年前實現實用量子電腦。
全球電動車市場在 10 月銷量年增 23% 至 190 萬輛,但區域差異顯著。歐洲市場銷量年增 36% 至 37.27 萬輛,表現亮眼。中國以約 130 萬輛銷量穩居全球最大市場,佔總量近半,關鍵在於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價差小於歐美;預計因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將在 2026 年元旦調整,11 月、12 月將迎來一波消費高峰。北美市場則遭遇「斷崖式」下滑,銷量年減 41% 至 10.03 萬輛,主要原因是美國 7,500 美元電動車稅收優惠於 9 月到期,透支了 10 月需求。
在財政風險與地緣政治緊張方面,高盛集團執行長 Solomon 警告,美國國債已從金融危機後的 10 兆美元飆升至 38 兆美元,若當前財政路徑持續,恐將有「一場清算」。他認為解決債務困局的關鍵在於提升美國經濟成長。在地緣政治方面,中國正考慮為稀土出口引入「最終用戶驗證」(VEU)制度,要求核實買方用途,這等同強化出口審查,可能顯著提高美國國防承包商取得稀土的難度,被視為美中貿易摩擦的新一輪升級。此舉將擾亂全球稀土供應鏈,迫使美國加快建立本土加工體系。在此背景下,通用汽車已指示數千家供應商將其供應鏈中的零件和原材料從中國移除,目標在 2027 年前解除與中國採購關係,以提高供應鏈「韌性」。此外,美國商務部宣布暫停實施出口管制穿透性規則一年,是美方落實中美經貿磋商共識的舉措。
在其他關鍵市場動態方面,富國銀行上調標普 500 指數 2025 年底目標至 7,100 點,認為流動性環境正在改善,預期未來五年平均總報酬率約 8%。RWE 等能源巨頭透過出售非核心資產和投資離岸風電與氫能,加速能源轉型。雪佛龍預計至 2030 年自由現金流和每股盈餘年均成長逾 10%,並宣布將啟建天然氣發電專案,為 AI 資料中心供電。在加密貨幣市場,比特幣反彈乏力,未能突破 11 萬美元的關鍵技術阻力。摩根大通則正式推出美元存款代幣 JPM Coin,向機構客戶提供秒級全天候支付,象徵傳統金融在代幣化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