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拉提斯 和 瑜珈是兩種非常受歡迎的身心練習,它們都強調身體與心靈的連結,也都能改善體態、增加柔軟度和肌力。因此,許多人常常將它們混淆。然而,兩者在起源、哲學觀念、練習重點、呼吸方式和效果上有著根本的不同。
以下將以表格和詳細說明來解析它們的差異:
核心差異快速比較表

詳細說明
1. 起源與哲學觀
- 皮拉提斯:
由德國人約瑟夫·皮拉提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臥床傷兵設計的復健運動。其哲學基礎是「身體的整體性」,他稱其方法為「控制學」。皮拉提斯認為,透過有意識地控制動作(特別是核心肌群),可以矯正不良體態、恢復健康。它更像是一種身體的「功能性訓練」,目標明確,充滿科學與邏輯性。 - 瑜珈:
源自數千年前的印度,是古老的哲學體系。瑜珈的終極目標是「梵我合一」,即透過道德規範、體位法、呼吸控制、感官收攝等「八支」練習,達到心靈的平靜與解脫。我們現在在健身房練習的「瑜珈體位法」只是龐大瑜珈系統中的一小部分。它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探索與內在的和諧。
2. 練習重點與目標
- 皮拉提斯:
關鍵字是 「核心」 與 「控制」 。 每一個動作都要求從身體的中心(核心肌群)發力,強調脊椎的正確排列與中立位置。 目標是建立一個穩定、強壯且高效能的身體,以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動作。 它不會要求你做到極致的伸展,而是要求你在一個安全、有效的活動範圍內,精準地控制肌肉。 - 瑜珈:
關鍵字是 「連結」 與 「柔韌」 。 練習的重點在於將呼吸、身體與心念連結在一起。透過各種體位法的練習,挑戰身體的柔軟度、平衡與力量,同時學習接納與放下。
瑜珈鼓勵練習者探索身體的極限(在安全的範圍內),並在保持姿勢的過程中觀察內心的變化。
3. 呼吸方式
這是兩者非常顯著的區別。- 皮拉提斯(側胸式呼吸):
目的是為了在動作過程中維持核心的穩定與收緊。吸氣時,專注於將空氣吸入胸腔的兩側與後背,讓肋骨像手風琴一樣向兩側擴張,但腹部保持微微收緊;吐氣時,則要徹底將氣吐盡,同時更深層地收緊核心肌群(特別是腹橫肌),以協助完成動作。 - 瑜珈(腹式呼吸/完全呼吸):
目的是為了連結身體與能量,使心靈平靜。 通常是深長的鼻吸鼻吐,讓氣息充滿腹部、胸腔,甚至到鎖骨。 呼吸會引導動作的進行,例如在流動瑜珈中,一個吸氣或吐氣對應一個動作。 深呼吸有助於啟動副交感神經,達到放鬆的效果。
我該如何選擇?
選擇皮拉提斯,如果你:
- 想要強化核心、改善腰痠背痛。
- 追求身體的穩定度、控制力與肌肉線條。
- 正在進行傷後或術後的復健。
- 喜歡有邏輯、結構清晰的訓練方式。
選擇瑜珈,如果你:
- 想要大幅提升身體的柔軟度與平衡感。
- 希望釋放壓力、尋找內在平靜、提高專注力。
- 對身心靈整合的哲學感興趣。
- 享受多元化的練習風格(如:緩和的陰瑜珈、有力量的阿斯坦加瑜珈)。
當然,你也可以兩者都練習!
許多人都發現,將皮拉提斯和瑜珈結合是完美的互補。皮拉提斯建立的核心力量與穩定性,能讓你在瑜珈的平衡與進階體式中表現得更好;而瑜珈帶來的柔軟度與身心放鬆,則能幫助皮拉提斯的動作更加流暢且不易受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