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MIT)那篇讓媒體狂傳的研究: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25879
「使用 AI 寫作會讓大腦休眠。」 看到這句話,我第一個反應不是震驚,而是: 咦?MIT 怎麼開始做起「爸媽阻止小孩打電動」等級的研究了? MIT 啊。地球上最接近未來的地方。 平常做的是量子、太空、AI 前沿,結果這次丟出來一個——「使用工具會讓你變笨」。 這不是研究,這是科學版的雞湯。
下面還有三個更原始的連結,一樣有中文版本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69663 — 〈MIT 研究:用 AI 寫文章,腦袋更「輕」〉
https://technews.tw/2025/06/19/using-ai-is-not-good-for-your-brain/ — 〈MIT 一研究:AI 寫作對思考與記憶有影響〉
https://www.lemonde.fr/en/science/article/2025/07/02/chatgpt-use-significantly-reduces-brain-activity-an-mit-study-finds_6742927_10.html — 〈研究:ChatGPT 使用者大腦活動顯著降低〉
① 這實驗的設計,比補習班模擬考還草率
MIT 的做法:
第一組:能用 AI
第二組:不能用 AI,但能用 Google
第三組:什麼都不能用,只能靠大腦硬想
結論是:「第三組最專注,大腦最活躍。」
廢話。 你把人丟到沙漠裡,他也會比坐在星巴克的人更努力找水啊。
② 換個例子:100 公里跑步實驗,秒懂 MIT 在幹嘛
如果 MIT 用同樣邏輯做交通研究:
實驗目的:從 A 到 B,總共 100 公里。
第一組:可以開車
第二組:不能開車,只能攔便車
第三組:不能用任何交通工具,只能用雙腳跑
實驗結果公布:「第三組的肌肉最活躍。」
新聞大標:《專家示警:開車會導致肌肉退化,大眾建議上班改用跑的。》
看到這裡,不用我說你也知道哪裡怪了吧。 這不是研究交通工具。 這是在研究「限制越多,用力越大」。
照這邏輯:
醫院應該把輪椅收起來(反正會害肌肉休眠)
工程師不能用電腦(以免認知退化)
學生不能查資料(大腦要原地健身)
嬰幼兒不准用學習輔具(太殘忍,不舉例)
順便穿衣服會導致人體不耐寒
③ MIT 不可能不知道實驗粗糙,那問題在哪?
MIT 的研究員不是業餘的。
他們當然知道:
工具本來就用來降低負荷
降低負荷不等於退化
這樣的變項設計不成立
五十幾個受試者不能下定論
所以 MIT 不是笨。 笨還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太聰明、太知道這種設計會得出什麼結論。
既然不是能力的問題,那就一定是「選擇」的問題。
④ 這個結論剛好完美地服務了一群人
教授們最開心。
因為:
不用改教法
不用重新設計課程
不用擔心學生用 AI 學得比自己快
不用自我進化
一句話就能鎮壓所有變革:「AI 會讓你變笨。」
教育部也很開心。
因為如果 AI 正式進入教學:
課綱要改
評量要改
教法要改
所有行政流程會像骨牌一樣全部倒掉
但今天 MIT 幫他們蓋了一張完美的免責卡:「AI 有害。」
政客們最開心。
因為:
不用設計新政策
不用理解新技術
不用對未來負責
只要對著長輩群體說一句:「我們要保護下一代遠離 AI。」 ——選票就來了。 這實驗比 AI 還厲害,一次拯救了整個舊世界的舒適圈。
⑤ 為什麼一般人也會加入反 AI?真正的荒謬在這裡
然後最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一般人也一起反對 AI。
一般人不是既得利益者,沒有特權,也沒有權力, 但他們會比統治者更積極地替舊體制講話。
你以為只有 AI 時代才這樣? 不
像 1811–1817 英國的「Luddite」事件: 紡織工人痛恨自動化機器,直接衝進工廠砸機器。 不是老闆砸喔,是工人自己砸。 理由很簡單:機器會讓他們的技能失去價值。 這是世界史第一個「技能被科技打敗 → 反科技運動」。
政治研究也顯示: 在許多國家的民主改革前夕, 大量普通民眾會反對改革、支持原本的統治結構。
因為:
舊秩序雖然爛,但至少熟悉
新世界雖然好,但太陌生
人類的本能是怕變,不是怕壞。
這就是為什麼—— 雖然「舊秩序沒給他們任何好處」, 他們卻仍然替舊秩序講話。
⑥ AI 不是敵人,AI 只是打開燈光的人
每次新的技術出現, 第一波跳出來反對的是既得利益者, 第二波跳出來反對的是「習慣跟著既得利益者思考的人」。
教授怕教室變了 教育部怕制度變了 政客怕政策需要用腦
MIT 當然不笨。 但這個實驗不是在探索真相,它比較像是在提醒大眾: 「拜託不要用會讓你變強的工具。」
因為只要大家不變強,舊世界就能繼續過它舒服的日子。 反科技的理由每一代都重複, 唯一的差別只是——這次輪到 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