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崴集團旗下能源大廠森崴能源公司(6806),於11/13日舉行重訊記者會,公布第3季因認列台電離岸風電工程案代墊工程款,單季虧損77.36億元,連同上半年虧損的44.3億元,前三季累積虧損達121.72億元,每股淨損46.34元。森威能源的股價也應聲再重挫,其股價從去年中的192元高點,目前已腰斬再腰斬,股價已跌破40元。而正崴(2392)因受到子公司的拖累,今年第3季稅後也淨損13.83億元,較去年同期由盈轉虧,為單季史上最大虧損,每股淨損2.98元。
森崴能源子公司富崴能源,於2020年6月得標台電二期離岸風電統包工程和五年維運合約,總裝置容量約300MW,預計2025年底完工併聯,年發電量估計超過10億度。然而,根據富崴能源的說明,因為受到全球大環境驟變影響,施工成本暴增,向台電要求追加預算,因此發生承攬契約履約爭議,目前雙方已進入協商程序。
受到近年極端氣候變化,海事工程費用暴增,而且工程進度嚴重落後。森崴能源估計,今年光第3季就有39%時間因惡劣海象無法出海施工,現階段也因東北季風影響,無法出海施工,剩餘工程將於2026年度完成。森崴能源引用Rystad Energy顧問公司分析報告指出,台灣離岸風電專案的建置成本在2020至2025年顯著增加20至40%,此數據資料基於該期間台灣主要風場之整體審查所得,富崴能源積極與業主提出工程預算追加,雙方正在審核協商。
從森威的案例,我們看到企業經營韌性的重要
看到森威能源的個案,我們同時也想到今年4月,中鼎工程(9933)因旗下美國子公司(CTCIA)踩雷,因再生能源廠客戶母公司Global Clean Energy (GCEH) 聲請破產,而留下高達196億元應收帳款。當時中鼎一樣緊急召開重訊記者會,雖然公司聲稱可以逐年分批收回應收帳款,但隔天股價依然跌停。巧合的是,這二件案例都和再生能源有關,顯示再生能源產業環境仍然變化巨大,還好二家公司的資本都還算雄厚,否則恐怕危及企業營運。
從這二個案例中,我們看到企業經營韌性的重要。當一家公司的業務結構過度集中於單一客戶,或是單一接案/工程金額太高,都會提高企業的經營風險。
本專題在4/11有討論如何評估企業的經營韌性,讀者可以回顧參考—【價值選股】具高度韌性的企業,才能在變動的世局中安然應變和幸存。茲將部份內容摘要如下:
=================
所謂經營韌性,就是企業具備某些特質,當在面臨產業環境重大不利變化時,可以更有條件地站穩腳步,避免受重傷或滅頂。下列是一些較為明顯的特質:
1.高現金部位和低負債的公司可以處變不驚:現金是企業在面臨危機時最大的後盾,現金愈多,愈有能力渡過危機,而且在產業復甦時才有能力快速擴充,搶佔別人放掉的市場。
好消息是台股中有許多公司,在過去二年有很好的獲利,手中累積了大量的現金,這是面對這波動盪中最大的後盾。例如台積電(2330),在去年年底的財報中顯示其手中有2兆1276億台幣的現金,難怪它有底氣可以在美國和日本大舉投資,並且和川普交手。台積電不只在先進製程技術領先競爭對手,手中的大量現金也是其競爭武器,可以持續投資和研發,並和各國政府談判;而即使面臨不景氣,也有能力渡過難關。
2.分散市場和分散客戶的企業:這次美國關稅事件對銷美市場比重高的公司影響最大,企業如果依賴單一市場或某個客戶太高,自然提高了經營風險,分散市場也是一種經營韌性。
以工業電腦上游零組件廠—宜鼎(5289)為例,宜鼎各區域市場的占比為:台灣32%、歐洲23%、美國14%、大陸17%、亞洲12% (23年),全球市場有適度地分散;而其客戶主要為工業電腦製造商及系統整合商,全球的客戶高達4000家,大部份為中小規模,這樣的經營模式大大地降低了行銷風險,也提高了公司的經營韌性。
3.高ROA的公司具有較高的韌性:資產報酬率(ROA)高的公司,其獲利能力較佳(可以賺取較多的現金),而且負債比也都比較低,具有較高的經營韌性。另外,高ROA的公司,其事業結構較佳,資產運用效率較高,具有比較高的抗壓性。例如輕資產型經營模式的公司,包括IC設計,軟體網路服務等公司都屬此類。
另外,產品屬剛性需求,和產業中的龍頭企業,以及規模較大的公司,同樣也具有較高的經營韌性。
=================
投資者也必須提高投資韌性
投資是比氣長的,細水長流往往勝過大起大落。投資者要持盈保泰,以能長留在市場中,當然也要提高投資韌性,而其方法和企業提高經營韌性類似。
1.避開經營韌性不佳的公司:在選擇投資標的時,盡可能避開經營韌性不好的公司,例如高負債比,或者業務和客戶過度集中的企業。避開高風險經營的公司,自然就可滅少踩雷的機會,進而降低投資風險。例如台灣半導體設備的公司,近幾年因為AI和先進製程的大爆發,業績都大幅成長,但仍需檢視其營收有無過度集中於單一公司的情況,如果其經營風險和高本益比不相稱,則須多加留意。
2.分散投資:分散投資標的,就和企業分散客戶一樣,目的都在降低風險,而分散投資最好的方法,就是投資指數型ETF,例如台灣的0050或0056,又或者美國的指數型ETF等。有做好分散投資,即使是投資的某一家公司出問題,仍可降低對整體投資組合的衝擊。
3.不融資借貸投資:不借錢投資仍是價值投資的鐡律,因為天有不測風雲,我們必須遵重市場的隨機變化(什麼狀況都可能發生),做好在最壞情況下仍然可以安然過關的準備。例如在今年初,不少投資人追隨美債套利的風潮,有些人甚至用房子抵押借款去All-in美債,雖然賺得利差,但在五, 六月間的台幣急速升值風爆中,勢必面臨了一段艱苦的挑戰。
免責善意提醒:以上分析提及的個股僅為個案示範說明,不做為股票進出建議,投資人應自行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