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股票市場發生了幾個重大的變化:首先是ETF成為投資的主流,不只是許多小資族定期定額投資ETF,連大戶和機構法人也投入ETF。其中,在台股中又以0050和0056最為吸睛;根據元大投信最新的公告,0050基金規模已達8261億元(至今年10月),成為台灣最大的ETF;而如果再加上富邦台50(006208),其資產規模也有接近3000億,亦即光台灣50就吸引了1兆以上的資金投入(台股市值最大的50檔股票),難怪台股中大者恆大,行情欲小不易。另外,0056基金的規模也突破5000億台幣,包含其他的高股息ETF,總規模也遠遠超過1兆台幣。
ETF投資是全球性的潮流,而近年來則有加速的現象。當市場大部份的資金都進入指數型ETF,對市場的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例如資金多數流入ETF的成份股,造成大型股股價和ETF價格持續推升,而ETF的上漲則又吸引更多人的投入,形成迴旋循環。而中小型股則因缺乏資金動能,乏人關愛,使得其股價明顯受到壓抑,本益比低落。預估未來ETF投資的風潮仍將持續,而ETF的現象是否會造成新的市場風險,確實有待觀察,也值得留意,畢竟市場資金愈來愈集中並不是好事。
近年來股市第二個風潮是AI狂潮,自從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以來,AI一直就是股市的主旋律,甚至在今年四月川普關稅事件中,AI類股也只是短暫地下挫,之後就很快反彈並創高。近二年來AI類股吸走了市場的大部份資金,再加上美國關稅因素打趴了傳產類股,使得市場上形成AI類股和非AI股二個世界。現在只有業務和AI沾上邊的公司,股價才有機會上漲,而許多公司也表明正在進行AI轉型大計,此種奇特現象已經扭轉了整個產業的資源配置。
雖然AI的關鍵應用還沒有真正成型,各種AI服務也還沒有進入獲利的正循環,但AI資料中心和AI算力的建置,則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因此,短期內市場對AI伺服器的需求仍然殷切,使得AI伺服器的各項零組件依然火紅,從AI晶片, 先進半導體供應鏈, PCB, 電源, 散熱, 導軌, 連接器等,現在已延伸到AI被動元件和記憶體族群。至於未來還有什麼產業會被點名?如果超出我們的想像也不用太意外了。
AI泡沫化是一定的,其實現在就有泡沫化的現象,泡沫破裂是遲早的事情,只是何時會破滅就不知道了。現在一窩蜂地搶建AI資料中心,大舉擴充AI算力,已經有泡沫初期現象,下一步應該是各種AI服務出現(AI APP和軟體),然後在檢驗其商業模式時,市場會回歸理性,AI狂潮才會告一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