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
這期的雲上築壩課程已邁入倒數第二堂課了。
好奇本週「新世代搖滾」的課程內容嗎?
一起來看看學員呆呆的課程側記吧!
若提到臺灣搖滾歌曲的代表,
不知道大家想起的歌手有誰?
有些學員想起伍佰、五月天、閃靈,
有些則是七匹狼、東方快車……
當共學員一播放這些經典歌曲時,
大家都感到驚豔,
因為這些流行歌至今仍耳熟能詳!
首先,
我們先藉由爬梳資料,
了解「搖滾」的定義與民歌的關係。
「搖滾樂」誕生於二十世紀中葉的美國,
除了強烈節奏、多變的旋律外,
最重要的是那股「不安於現狀」的精神。
如同校園民歌想藉由歌曲述說自我心聲,
搖滾樂想表達的亦是當代人民的真實想法。
至於臺式搖滾歌手裡,
一定要認識的是台灣搖滾先驅:薛岳。
在場無論是新生代還是中生代,
一聽到〈如果還有明天〉、〈機場〉時,
便紛紛點頭如搗蒜,
表示這些歌曾陪伴自己度過不同人生階段。
後來知人論世後,
才知道薛岳坎坷的身世,
特別是〈如果還有明天〉這首歌,
既是他的顛峰之作,
也是告別人生的作品。
尤其知曉他是抱著病痛身驅登台演出時,
當時他燃燒生命的歌聲,
至今聽來仍令人感到情緒激昂!
儘管他已離世三十多年,
然而在馬世芳為他設立的紀念臉書專頁裡,
依然有眾多歌迷持續表達對他的悼念。
讀著一篇又一篇追悼文的同時,
也深深地感受到雖然人生命有限,
然而「藝術」其實是不朽的,
它以作品為橋樑,
讓創作者與欣賞者得以跨越時空中持續共感。
然後我們還聽了台灣知名搖滾天王伍佰的歌。
這次選聽是:〈浪人情歌〉、〈樹枝孤鳥〉,
每一首都台味十足,
讓人聽得欲罷不能,
雖然「台客」曾在早期有負面的貶意,
然而隨著伍佰結合台灣在地旋律腔調後,
他不僅唱出了搖滾樂壇新高度,
也為「台客」帶來了新潮感,
使台客成了台灣文化最佳代稱。
翻轉「台客」負面形象的除了伍佰之外,
還有另一個搖滾樂團「濁水溪公社」。
他們始終主張:
歌曲應描寫出社會底層的不滿與憤悶。
聽著他們1999年的〈農村出事情〉時,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
其歌詞所寫的內容,
仍適用於描述當今的各種社會現況,
然而搖滾樂並非只有唱出大時代的樣子,
後來崛起的五月天樂團,
其歌則著重抒發個人情思,
以輕快的音樂感唱出了搖滾樂不同的風貌。
今天的課堂在一首又一首的歌裡,
了解新世代的歌手們,
如何藉由搖滾樂唱出最具時代精神的生命議題!
好奇這些音樂人可能受到誰的啟發嗎?
下次課程將會解讀巴布·狄倫,
了解這位20世紀最重要的民謠歌手,
是如何影響同時代及後來的音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