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郁-avatar-img

小郁

0 位追蹤者

小郁

0 位追蹤者
感謝貍想教育惠我良多,總在每次的課程裡感受到滿滿的能量,讓我有動力寫下一篇篇的課堂側記,紀錄一次又一次與夥伴們共學的美好時光。
avatar-img
遇見貍想
0會員
20內容數
感謝貍想教育惠我良多,讓我在每次的課堂裡享受到共學的美好。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本次見面會以「因事而聚、遇人即師」精神。因其中兩主題同票,與會者創新採用邊手作邊分享的方式進行。校園觀察分享揭示師生間缺乏真誠互動困境,參與者積極討論並分享各自的應對經驗。隨後分享包含SEL結合AI教學和旅行分享,內容豐富。活動透過彼此的激盪和支持,激發參與者將生活想望轉化為具體行動的靈感。
Thumbnail
本次共讀電影《巴布狄倫.搖滾詩人》,以築壩閱讀法解讀這位傳奇歌手。電影揭示巴布狄倫漂泊浪子生活,以及他對理想的掙扎。他崛起於民謠時期,儘管從民謠轉向搖滾曾引發爭議,但他始終忠於內心的聲音與信念,持續創作。他用音樂唱出自由的靈魂,其不被框架的創作熱情和持續影響力,啟發了世代的人們。
Thumbnail
本次探討臺灣搖滾樂的發展與精神。搖滾樂核心是「不安於現狀」,如同民歌般表達人民心聲。課程回顧臺灣搖滾先驅薛岳,展現燃燒生命的藝術不朽。接著探討伍佰如何結合在地旋律,以歌為「台客」文化帶來新意。此外,也提及濁水溪公社關注社會底層,與五月天抒發個人情思不同搖滾風貌,展現新世代歌手如何藉搖滾唱出時代精神。
Thumbnail
本次課程透過聆聽各國歌曲,探討不同文化與社會脈動。討論內容涵蓋羅大佑與蔣志光以及崔健的歌。文章指出,亞洲到歐美歌手皆透過音樂叩問和平、自由、人權等議題,這些來自世界的歌聲,是人們對「理想社會」的共同想望與時代的映照。
Thumbnail
本文探討「青春期的叛逆」如何在音樂發展中展現,並透過精讀羅大佑的〈鹿港小鎮〉、蘇芮的〈一樣的月光〉以及林強的〈向前走〉三首歌曲,分析不同世代的音樂人如何透過「反叛」來突破前代的音樂形式,並記錄時代變遷與文化思潮。文章強調音樂作為媒介,承載歷史情感、社會批判以及世代間的對話與傳承,最終成為時代的經典。
Thumbnail
記錄課堂透過歌曲分享、文化解析討論,及對經典名曲〈龍的傳人〉與〈酒矸倘賣嘸〉的深度探討,揭示歌曲不僅是娛樂,更是承載時代記憶、文化符碼、民族情感變遷的重要媒介。從兒時回憶湧現,到對象徵民族性的生物的探討,再到《搭錯車》的民歌時代轉變,課程讓學員們體會歌曲如何反映並塑造當代人的生命情感與時代軌跡。
Thumbnail
文章紀錄貍想教育「我們的教育真的崩壞了嗎?」深度討論。透過議事規則,與會者扮演不同角色,從教育現場觀察出發,探討世代價值觀變遷。文中引用「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金句,強調教育者在多變時代下,需要與學生一同學習,培養多元探索與思考能力。這次討論雖無標準答案,但凝聚眾人共感與支持,成為教育者前行堅實後盾。
Thumbnail
本文紀錄歐陽修〈醉翁亭記〉課堂心得。從探討「快樂是什麼」出發,結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引導學員反思自身快樂來源。透過築壩閱讀法,分析〈醉翁亭記》結構與歐陽修寫作功力,並探討貶謫期間如何保持快樂。最後結合心理學與神經學觀點,為學員帶來文學與科學交織的深刻體悟,以寬廣的視角理解個人的快樂層次與生活哲學。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學校邀請講師時常面臨的共同難點。透過真誠溝通,尋求校方與講師間的最佳平衡點。並分享撰寫邀請信的關鍵要件,強調預先提供預算、時間、主題等資訊的重要性,以及以精準文字取代表情符號以展現主辦單位的專業與尊重。本文也教導如何洞察被拒絕原因,並提供彈性協調或坦誠理解的應對策略,以尋求雙贏的合作機會。
Thumbnail
貍友們透過共讀詩歌,在萬聖節這個節日裡,不僅探討了節日的由來與知識,更深入聆聽了聖桑的《骷髏之舞》及其詩歌版,引發了對死亡、平等及生命價值的多元思考。本文紀錄了這堂豐富的共學課程,並激勵讀者思考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5/5貍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