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咪咪大師 大概兩年前寒風細雨的4月阿姆斯特丹市區,很偶然的在線上廣播聽到Joep Beving的音樂,在繁雜人流的中央區邊緣,Joep的琴聲勾起我曾學過20幾年的鋼琴記憶。雖然手指早就無法流暢彈出樂譜上的旋律,但學過琴的人,都會對琴聲有種眷戀,Joep的琴聲尤其。 一直到今年《Solipsism》這張兩年前的專輯終於有機會從獨立發行,轉入主流廠牌發行黑膠,他用「唯我論」的命題,為這張純鋼琴演奏的專輯命名,實在是非常精準且令人著迷的方式。不論字面上或是情感上都一樣高明!Joep的鋼琴創作簡單到極致,琴聲中充滿獨我的畫面,今年一路從仲夏到早秋,《Solipsism》幾乎成了我早晨與深夜的必備配樂。眾聲嘈雜的海島城市,《Solipsism》11首曲目像是一部無言的電影,畫面構成劇情,台詞與話術都可以先暫時擱置。 要用「評論」的方式書寫《Solipsism》或是他今年甫發行,延續《Solipsism》的全新專輯《Prehension》都不是簡單的工作,因為他透過鋼琴創作,譜寫的是一種廣泛存在卻隱微的感性。在城市中尤其容易忽視的那種柔軟情緒,他私密的創作動機,聽來平靜,卻飽滿地在每一個音符裡流露展演;在多愁善感的季節或情境裡,Joep Beving成了一種必備的共鳴。他演奏著自己的情感起伏,我(們)得以對應各自的生活日常。 《Solipsism》真的太美、太動人,那種淒美讓人會忍不住重複聆聽,我試圖在網路社群上肉搜、點擊、Like跟他相關的頁面,但其實寥寥可數。但也因為重複聆聽,我好像也得已跳過字面上的論述,從他的琴聲中辨識出一種複雜難解的情愫,表面低穩但內在激情;他不是Nils Frahm那種單純直白的低緩平靜,也不是Johann Johannsson的壯闊奔放,Joep Beving就是一種獨處、甚至帶著一點鑽牛角尖的執著。有人說他的音樂,「演奏出一種普世都需要的藝術」,這可能太形而上,但對我來說,他的音樂就是鄉愁,一種我們追趕流行音樂、在週末積極找趴、在工作之後疲憊等待慰藉的出口。 今年秋天,我突然領會了關於沉澱的必要。怎麼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別人最複雜的情緒,成了一種課題,卻意外在Joep Beving的音樂中找到解答。沒想到我們總希望的簡單生活,其實根本不可能在漫天的口號中找到——怎麼讓自己/事務能沉澱的簡單,再簡單的沉澱,想必是每個聽音樂的人,都在追尋的純粹吧? 【作者介紹】 咪咪大師/Jesse,LEZS、Donnerstag 主編;曾任 agnès b. 唱片採購暨季刊主編,Sony Music 西洋唱片製作企劃/平面宣傳。喜歡分享與寫字,陸續在 KKBOX、men's uno、inCULTURE生活品味網、PPAPER Fashion、小日子、LEZS、Hinoter映象誌、MILK、StreetVoice 等網站、紙本寫寫音樂專欄。 ※ ※ ※ 一起搭上「航向聲源的怪物船」,靠自己去探索音樂的活路吧! 圖片來源:咪咪大師提供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