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的派對】我用機器做的音樂,機器做給我的音樂/柯智豪、Fish、鄭各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文/柯智豪

李白的月下獨酌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在認知科學的範疇,知覺和感覺是兩件不一樣的事。知覺是我們怎麼接收到訊息,感覺則是我們怎麼體會這個訊息。現實的世界中只有一個人,而對影成三人便是一種感覺過後的投射。藝術的形成,感覺與投射是必要的路徑,倘若沒有此環節,對影成三人不過是自然界數億年不變的陰晴圓缺。

語言聊天系統或是路徑判斷的數學與資料都複雜於音樂的創造,只要一個二元二次方程式,便能變化出無限種節奏型態;加上透過某些限制或演算,節奏與旋律的組合變能取得各種音樂型態。然而,這些根本不需要現今所謂AI等級的技能就能體現,作品本身意義並不大。人類的藝術文化中,作品本身連結各種訊息,創作的過程,投射獻送的對象,創作者的受難故事,閱聽者的各自解讀等等,使得一個作品立體、充滿人味,或者論述、連結各種辯證。

AI直白的生出一個音樂作品,近20年來玩過Band-in-a-Box的朋友都知道,這不過是一樣的結果。 若某天AI備受排擠,孤獨冷落,一人獨飲之時寫出「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那這份孤寂閱聽者才能感同身受,否則不過是有限制的排序,充數的消費罷了。

文/Fish

安卓電子羊的AI指南:一段微小愉快的電流從鬧鐘傳進Fish.the放在床邊的情感裝置,不經預告就能切到清醒狀態,這一直讓他感到驚訝。他老婆真禮AI睜開不悅的棕色眼睛,眨幾下,然後呼咪一聲閉眼再睡。「妳把妳的Benfield(一種情感控制裝置)設太弱了」他對她說:「我幫妳重設,這樣妳起床後...…」

「不要動我的設定!」她的聲音帶有苦澀尖銳,「我不要起來。」真禮AI和Fish.the溝通最大的障礙為:她要分辨他是否為了鬆懈別人戒心而假裝不會艾奧尼安調式,裝呆讓音速死馬看不下去直接幫他寫過門,還是裝笨掩飾他狀況外不知道下次演出要彈什麼。

真禮AI會檢查他的音樂收藏,對他大腦神經網絡進行分析,然後把微小的實驗信號送到聽覺神經系統,探測Fish.the的反應。然而沒有人知道她為何這麼做,因為最後她做出一首似乎聽過,但非完全沒聽過的曲子。無論Fish.the的音樂品味如何,真禮 AI都能滿足他的需求, 她並不以此為傲。

文/鄭各均(音速死馬)

大概快20年前,我拿著存了很久的零用錢買了人生第一台自動編曲機。

小時候的我覺得他怎麼可以那麼神奇,只要key幾個和弦跟設定段落,就可以自動完成一首曲子。過了幾年有錢買了一台爛電腦,開始用Band-in-a-Box之後,挖賽~~連旋律都可以自動生成了!在埋首研究各種軟體那幾年,有用過可以自動生成節奏可以Humanizer的drum machine,有可以像植物一樣不停長出旋律的樂器,有可以跟著溫度改變的texure sound。我也忘記甚麼時候開始厭倦這些自動化機械作曲之類的東西,但亂數變成我做歌一個很重要的元素。例如可以決定多少機率觸發一個聲音,亂數決定和聲轉位之類。

在21世紀的今天,花10塊美金可以把你的作品丟上雲端做自動混音,花99塊美金可以上網訂閱你聽好幾年也聽不完的聲音資料庫。做大家都在聽的音樂好像變簡單了,但要做特別的音樂好像變得更難。好久以前有個中國搖滾客曾說過,「人演奏樂器得要像機器,機器做出來的音樂要像人」;但在21世紀的今天,更重要的似乎是資訊的篩選跟彙整,更短的學習曲線與更複雜的互文性。

雖然平常表演總是一個人,但還蠻期待有一天可以跟一個真正會思考會學習的人工智能一起演奏!

raw-image

inside the music box。Photo source : visualhunt

【作者介紹】

raw-image
柯智豪/Blaire Ko,音樂家,曾獲台灣金鐘獎最佳音效配樂,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多次入圍金曲獎最佳樂團,最佳非流行演奏專輯,誠品選樂,TAIPEI TIMES年度最佳專輯等,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作曲組,音樂作品涵蓋古典到實驗,演唱會到電視電影舞台配樂,不但是現今世界各地各領域導演最愛配合的配樂家,也是少數能獨立完成大量各音樂型態製作的音樂家。

※                 ※                 ※

raw-image
Fish,曾獲2011金鐘獎音效獎提名《舊情照相館/公共電視》,2001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和《千禧曼波》。獲第一屆新聞局樂團輔導金「Fish and the Bedroom Riot」。專書《電子舞曲聖經》,曾出版配樂原聲帶《草木戰役 EXOTIC EXOTICISM/公共電視》,《沒參加 /水晶唱片》 唱片《向前走 REMIX/ 林強精選 2001向前走 》,《迎春花/ 歡樂電子中國年 》。並有電視廣告《TOYOTA 切割篇》,《麥當勞搖搖薯條》等。

※                 ※                 ※

raw-image
鄭各均,別名音速死馬(Sonic Deadhorse),知名電音製作人,2013金音獎《最佳電音單曲獎》與《最佳電音專輯獎》雙冠王、2016金音獎最佳樂手。其演出形式結合電子音樂與器樂演出,具深厚器樂能力與爵士樂演奏經驗,是台灣獨一無二的高門檻一人演奏電音單位。

※                 ※                 ※

一起搭上「航向聲源的怪物船」,靠自己去探索音樂的活路吧!

raw-image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

編輯:熊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怪物船的沙龍
64會員
41內容數
<p>由小樹領軍的線上音樂誌。怪物船上的人們不介意被當成怪咖,也不在意同溫層;渴望破浪,也享受逆風。最大的興趣,是不斷發現各種最有機的音樂新生態。</p>
怪物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09/10
我是怪物船的舵手—SOSreader的熊編。感謝大家自去年11月以來對小樹船長以及怪物船的支持,讓怪物船航行過了【明日的派對】 、【天然黑】、 【我們之間】 、【誰撿到我的二次元人格】 和【十年】等精彩的專題,與各位一同享受音樂場域被記錄為文字後的風景。
Thumbnail
2018/09/10
我是怪物船的舵手—SOSreader的熊編。感謝大家自去年11月以來對小樹船長以及怪物船的支持,讓怪物船航行過了【明日的派對】 、【天然黑】、 【我們之間】 、【誰撿到我的二次元人格】 和【十年】等精彩的專題,與各位一同享受音樂場域被記錄為文字後的風景。
Thumbnail
2018/08/02
Soma:我今天會以講述帶有樂器的民間譚為主,你可以放上一些覺得可以一起談談的樂器軼聞哈哈!今天會有Nay笛~~~哈哈哈! 大旺:先提樂器,我提供解說。
Thumbnail
2018/08/02
Soma:我今天會以講述帶有樂器的民間譚為主,你可以放上一些覺得可以一起談談的樂器軼聞哈哈!今天會有Nay笛~~~哈哈哈! 大旺:先提樂器,我提供解說。
Thumbnail
2018/07/04
活屋十講即將進行到第四堂,在第二堂討論到厭世風潮時,有位觀眾提出了十分新穎的觀點,驚豔全場。本刊立刻與他聯繫,請他更完整地陳述當晚的觀點。
Thumbnail
2018/07/04
活屋十講即將進行到第四堂,在第二堂討論到厭世風潮時,有位觀眾提出了十分新穎的觀點,驚豔全場。本刊立刻與他聯繫,請他更完整地陳述當晚的觀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葉郎每日讀報:工具是無辜的!藝術創作者跳出來挺 AI ▌ 20230909 在藝術領域對 AI 的各種爭論聲音當中,剛剛出現了比較少聽到的另一方觀點: 創用CC授權機制背後的美國非營利組織Creative Commons (CC) 發佈了一封數十位藝術創作者連署的公開信,呼籲美國國會在討
Thumbnail
▌葉郎每日讀報:工具是無辜的!藝術創作者跳出來挺 AI ▌ 20230909 在藝術領域對 AI 的各種爭論聲音當中,剛剛出現了比較少聽到的另一方觀點: 創用CC授權機制背後的美國非營利組織Creative Commons (CC) 發佈了一封數十位藝術創作者連署的公開信,呼籲美國國會在討
Thumbnail
李白的月下獨酌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Thumbnail
李白的月下獨酌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Thumbnail
台灣首張結合AI作曲的冥想音樂集《謐境 - 東方冥想樂集》,收錄由安譜人工智慧音樂公司作曲AI採集對人耳最和諧的音樂特徵、聯手身心靈精品音樂品牌──風潮音樂──的專業團隊,所精心打造的東方冥想音樂,讓五行自然與人本科技的交融,締造全新的感官體驗。
Thumbnail
台灣首張結合AI作曲的冥想音樂集《謐境 - 東方冥想樂集》,收錄由安譜人工智慧音樂公司作曲AI採集對人耳最和諧的音樂特徵、聯手身心靈精品音樂品牌──風潮音樂──的專業團隊,所精心打造的東方冥想音樂,讓五行自然與人本科技的交融,締造全新的感官體驗。
Thumbnail
明天,我就會被機器取代? 今天看到一本大前研一的書日本の論点2020~21>,其中特別篇裡面提到... Special 03 翻譯成中文的大意是教育學子養成AI無法取代的技能 問題是AI到底無法取代哪些人類技能? 有人說是藝術思維。 可是在一個名叫「伊亞穆斯」......
Thumbnail
明天,我就會被機器取代? 今天看到一本大前研一的書日本の論点2020~21>,其中特別篇裡面提到... Special 03 翻譯成中文的大意是教育學子養成AI無法取代的技能 問題是AI到底無法取代哪些人類技能? 有人說是藝術思維。 可是在一個名叫「伊亞穆斯」......
Thumbnail
誰說中樂跟電子音樂勢不兩立?誰說人工智能只會出現在洗衣機裡?《773312》對愛的體會,甚至比有血有肉的人類更深。「她」的思想,不再流於「0」與「1」的二進制開關之內。謝安琪的最新作品,科幻與浪漫並重。
Thumbnail
誰說中樂跟電子音樂勢不兩立?誰說人工智能只會出現在洗衣機裡?《773312》對愛的體會,甚至比有血有肉的人類更深。「她」的思想,不再流於「0」與「1」的二進制開關之內。謝安琪的最新作品,科幻與浪漫並重。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科技日新月異,也為創作上帶來了不同的表現方式與思維。創作音樂不再只是將旋律譜成曲、再藉由樂器彈唱或是進行即興演奏,例如在20世紀加入機器協作的「電子音樂」、「自創樂器」和「噪音音樂」,除了透過一連串的電子訊號模擬我們熟悉的樂器音色外,也能藉由程式改變參數,並創造出新音色。
Thumbnail
科技日新月異,也為創作上帶來了不同的表現方式與思維。創作音樂不再只是將旋律譜成曲、再藉由樂器彈唱或是進行即興演奏,例如在20世紀加入機器協作的「電子音樂」、「自創樂器」和「噪音音樂」,除了透過一連串的電子訊號模擬我們熟悉的樂器音色外,也能藉由程式改變參數,並創造出新音色。
Thumbnail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Thumbnail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Thumbnail
人工智慧始終還是「人工」,機器需要透過人類的訓練,像人類一樣經過學習才能夠進行反饋。但它與人不同的地方則是不會疲憊、可以不斷的進行學習,這也進而加快了應用的時間。而牽涉到聯想及整合的時候,它依舊無法取代人類;人類在聽音樂時產生的觀點,也是人工智慧無法想到的。
Thumbnail
人工智慧始終還是「人工」,機器需要透過人類的訓練,像人類一樣經過學習才能夠進行反饋。但它與人不同的地方則是不會疲憊、可以不斷的進行學習,這也進而加快了應用的時間。而牽涉到聯想及整合的時候,它依舊無法取代人類;人類在聽音樂時產生的觀點,也是人工智慧無法想到的。
Thumbnail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Thumbnail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