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7/0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先劈哩啪啦倒出來,再來慢慢整理

「我好喜歡老師給我們那麼自由,我決定有時間就寫,這樣比較好我不停寫不停寫,寫到我停為止,教室裡有一些笑聲,」
這是三年級的小駱的自由書寫──
「有人出去吃糖果,現在我一直寫其實這段時間有很多人笑我不知道要寫什麼!我一直寫我喜歡的字!我好喜歡這種課,有人在我旁邊寫功課,寫的字很好看,106年3月7日晚上有地震,我不寫好像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現在喜歡自由的寫,我喜愛歷史和各種不同的東西,耶!好開心,雖手痠但我還是一直寫同學進來了我也該上課了!有人問我的饅頭呢?我說在這裡!我要開始寫了!原本我要寫的不是這樣!其實很短!但我後來寫非常多,想不到!又寫了!忘記了!噢!旁邊有人在玩寫功課,我想寫功課不寫了!有人說我寫好多我不好意思,所以我說沒有很少我平常都這樣講。有人說王八其實是王八蛋!有人問我要罰寫嗎?我說要哇!我真的要寫功課了!但我離不開本子,真的沒辦法離開!喔!沒辦法離開真的!有人說,算了別寫了!」
小駱那天的自由書寫,寫了三頁,這是其中一頁。那是我第一次帶他們進行自由書寫,一開始的設定是三分鐘,沒想到小駱寫到欲罷不能。「下課也可以寫嗎?」她問,「你想寫就繼續寫。」我說。結果小駱真的一直在寫,而且掌握了自由書寫的精神──把當下浮現在腦袋裡的文字,不用多想的一個一個把它們都先寫下來。
所以小駱有些句子沒有斷句──「這樣比較好我不停寫不停寫」;有的句子和句子之間的意思沒有連貫──「現在我一直寫其實這段時間有很多人笑我不知道要寫什麼!我一直寫我喜歡的字!」沒有斷句、前後沒有連貫,這些情況在一般的文章中可能會造成誤讀,但自由書寫時可以先不用顧慮這些事情,你想到什麼聽到什麼感覺到什麼,此刻什麼東西從你腦袋裡流過,你就把它捉起來。
老實說我沒料到會有小孩寫出這樣的東西,小駱的自由書寫剛好是一篇非常好看的「示範」,我們可以從她的文字當中知道,她寫作的「當下」發生了些什麼事情──有人在笑、有人在吃糖果、有人在跟她講話;她寫作時腦袋裡「流動」了什麼──「我不寫好像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我要開始寫了!原本我要寫的不是這樣!」「我真的要寫功課了!但我離不開本子,真的沒辦法離開!喔!」
我把小駱的文字唸出來,有些同學聽了在笑,「這個也可以寫喔!」我說可以呀,自由書寫就是把你腦袋裡在動的東西寫出來,「你的腦袋裡現在有什麼東西在動,你就把它寫出來。」

自由書寫是一種練習

但是,寫作可以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什麼都不用修改嗎?當然不是。自由書寫是一種練習,先練習把腦袋裡的「話」很口語的寫出來,練習寫作可以像講話一樣。
這種方式可以讓人打破一定要用成語、或文字要很優美的「作文習慣」,而且寫出來的文字會有一種味道、口氣,這種直白、自語式的寫法容易表現出寫作者「當下」的狀態。
「現在,我很生氣,因為同學要我丟瓶子,然後全部都要怪我。不過為什麼我要拿那個瓶子,為什麼我要看那個瓶子,為什麼我要理那個瓶子呢?所以都要怪我。」
這是某次校外觀察回教室後,小均寫的東西。我就不仔細描述當天的校外觀察發生了什麼事,我想請大家直接讀小均的文字。小均不是只寫出「我很生氣」、「我很愧疚」、「我很抱歉」這一類情緒形容詞,他寫出了覺得自己被圍剿,覺得不公平的心情,也寫出了他的愧疚與他的思考。
當然,寫作並不是就是自由書寫。自由書寫只是提供一種方法,特別是心裡腦袋裡有滿滿的東西的時候,很適合先劈哩啪啦把腦袋裡的東西倒出來,倒出來後再慢慢整理。當然,也是會有覺得腦袋空空的時候,但我覺得不論是什麼時候,腦袋都不會真的完全空空,所以我還是會請小孩「用自由書寫的方式先寫寫看,來看看腦袋裡有什麼東西」──先倒倒看,是不是真的都空空的。結果最後還是多少會倒出一些東西,至少會有「我現在腦袋空空的」這句話。

先倒出來,再開始整理

所以自由書寫只是第一步,邀請小孩先劈哩啪啦的倒出來,然後再看看這些自己倒出來的東西,自己有沒有感覺,想不想再進一步跟其他的人分享。
如果有感覺,想跟別人分享,我就會請他們自己進行修改。通常我會再給一點點誘因,比如做成詩籤──「今天我們不是讀了很多詩籤嗎?如果你也想分享你寫的東西,那你就把它做成詩籤,我會帶去跟其他人分享。」
小駱在某次看完一部影片之後,她想把自己寫的東西做成詩籤。我說 好,那我們先一起讀你寫的東西。如同我前面說的,在自由書寫的情況下,有些地方可能會卡卡的,因為「劈哩啪啦的倒出來」嘛。所以接下來要做的事是,既然要進一步跟別人分享,那就要寫到人家看得懂,不會卡住,不會誤會你的意思。
我跟小駱一起讀,小駱發現有些地方卡卡的,有些地方意思重覆。「一個作家會不斷讀自己寫的東西,然後仔細思考哪裡需要修改。」我對小駱說,「修改的目的不是要更漂亮,而是你覺得這樣更能表達你的意思。」
很有可能小駱本來就喜歡寫,所以她修改起來非常認真。而且小駱修改的方式很特別,我很少看到這樣的修改方式。
小駱不只進行一次修改。她第一次修改時,是把她「不要的句子」圈起來,而不是直接塗掉。然後第二次,她用藍色的原子筆把「要改掉的地方」劃掉,在旁邊寫上修改的文字。最後她用黑筆把確定「不要的字」整個塗掉。她改完後,我們又一起讀了一次。
「你把『黑白色的毛,白色的毛,灰色的毛』圈起來寫不要,是為什麼呢?」我問。
「因為跟下面『各種不同的毛』的意思重覆。」小駱說。
「嗯,意思好像有點重覆。不過,我覺得那些各種不同的毛,一種一種寫出來,可以讓我想像有很多種不同毛色的動物……」我說。
小駱聽了,想了一下,然後在那個圈圈裡寫下「保留」。
接著我們又往下讀。整個讀完後,我說,我覺得讀起來蠻順的了,不過你自己可以再讀讀看,看看有沒有想要再修改的,修改到你滿意為止。
小駱就繼續讀,然後拿筆在那邊畫。最後她說改好了,跟我要了一張紙,重新謄寫。
〈動物的感受〉
動物, 黑白色的毛, 白色的毛, 灰色的毛, 各種不同的毛, 為什麼會有動物園? 為什麼動物會聚集在那? 如果你不消費, 就不會有動物園, 就不會有太多動物被傷害。 如果你是動物, 你會喜歡被關在一個籠子裡嗎? 還被人類玩! 動物不是娛樂, 如果是你你有什麼感覺? 牠們是無辜的, 如果是你呢? 牠們是有生命的。 我們不該這樣, 如果是你被抓去動物園生活在你不熟悉的環境呢?
(PS.小駱寫的「動物園」指的是提供人類娛樂的動物農場。)
我忍不住拍了一張小駱進行修改時的照片。小駱一開始把本子遮住,說不要拍,這個很亂。我說你的原稿保留了修改的軌跡,可以讓別人知道你是怎麼思考的,我覺得這個很棒,你願意跟別人分享嗎?小駱想了一下,把手拿開。
不僅那些修改的軌跡「好看」,小駱修改的「樣子」也好好看。曾經有朋友說,小孩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好像都會笑,「小寧在畫畫的時候,看那個笑容就知道她很喜歡做這件事,」朋友說,「所以小孩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會露出這種笑容嗎?」
我說不一定。
「我發現很認真在寫東西的小孩,臉上的表情不是笑的。好像不會笑,而是看起來很沉穩,很安靜。可能因為他們在想吧。」我說。
這個學期帶的班似乎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因為有些小孩不只是能夠自由的寫,還喜歡寫,喜歡到班上其他同學「覺得很奇怪……」「到底有什麼好寫的……」。而且喜歡寫的小孩不只小駱一個,還有其他小孩,那幾個同學認真對待寫作的氣氛好像感染了出去,本來可能沒那麼想寫的小孩,看到竟然有人寫得那麼起勁,而且還在那邊跟廖瞇討論,有一種這樣做好像很酷的感覺,然後就想不然我也來寫好了。
所以怎麼說,要讓小孩喜歡上一件事,並不是跟他說這件事很重要一定要學起來,而是當他看到有人那麼投入在做一件事,「那件事可能是很有趣的吧!」他可能會這樣想。當然,我不會說「寫作有趣」,我喜歡寫作並不是因為有趣或好玩,我寫作的時候經常皺眉頭,但是我「不得不寫」,因為不寫會不舒服。以往都是我自己一個人不得不寫,但這學期竟然有小孩也得了不寫會不舒服的病──
「雖手痠但我還是一直寫……」小駱。
「我想下課,可是我也想要寫……」柏愷。
但這些小孩是本來就喜歡寫嗎?他們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變得不得不寫?這些,下一篇再說。
PS.用小孩去感染小孩是最有用的了!(當然,也是有小孩不會被感染)
編輯:宅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