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寫得很快樂,一點都不害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同樣在帶小孩創作的小夜,也曾經帶他們做過「怎麼想就怎麼寫」的遊戲。她說有些小孩想不出來,就把數字從1寫到100,「有些小孩覺得很難,不想要想。」她說。

「應該說他們不喜歡『想』這件事,但不是不想寫,寫了很多,但是這些東西都不是『想』出來的。」小夜說。

但其實「怎麼想就怎麼寫」這個遊戲,就是不用特別去想,腦袋流過什麼就寫什麼。所以我在猜,覺得想很難的小孩會不會其實不知道,他根本不用去想?寫1-100的小孩,會不會是「因為覺得想很難所以決定不要想了,我就寫1-100」?因為他「這樣想了」,所以他腦袋裡流過去的就是1-100,他還沒有給自己機會試試看,「如果我現在不要主動去想什麼,腦袋會流過什麼。」

但是,寫作不就是呈現思考的表現嗎?為什麼又說「不用主動去想」?

嗯,寫作原本只是思考的表現,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使得小孩覺得想很困難、寫很困難,到底是什麼原因錯綜複雜,但其中一個可能是:「因為被要求要寫什麼」。一旦這樣,寫作就不再只是思考的表現,而是被要求表現出什麼的作文,所以,「怎麼想就怎麼寫」的這個遊戲,就是想要試試看能不能打破那被綁住的東西,讓小孩先不用一定要「想出什麼」,就寫腦袋裡流過的東西就好。一旦他知道他真的可以把他腦袋裡裝的東西「原封不動的」寫出來,他才有可能相信「寫」就只是把「自己想的東西寫出來」,而不是寫被期待或被要求的東西。

暑假的時候跟某小學第一次合作,帶他們的暑期寫作課。寫作課有四天,小孩很乖,乖的意思是跟某些小學的小孩比起來,他們不會在上課時跑來跑去,也不會私下講話,只有一個小男孩會自己下課很久然後不想回來。然後第三天,我邀請他們做「怎麼想就怎麼寫」的遊戲,全班十一個小孩,只有兩個小孩說好啊來玩玩看,包括那個一下課就不想上課的男孩。

所以一開始,我一方面驚訝怎麼他們都不想要玩啊(因為之前帶的小孩都玩得很開心),另一方面驚訝咦那個感覺起來不太想上課的小男孩竟然想要玩。

雖然只有兩個人想要玩,但我們還是一起玩了第一回合。以下是那個小男孩寫的──

raw-image

世界上有人很笨很豬頭靠白吃白目,髒話不能隨便亂講,也可以講胖子,有人在閱讀,非常胖,無敵胖胖胖胖胖胖胖………

小男孩酷酷的,寫完拿給我,一臉「你說寫什麼都可以嘛」的表情。我讀了之後一直笑,然後問他「我可以唸嗎?」他說「不要唸啦!」「你不想唸給班上同學聽喔?」我問。「因為我亂寫的啊!」他說。「亂寫有什麼關係?」我說。

他沒有回答,「我要唸你的。」他說。「好啊,可是我寫的字很草你看得懂嗎?」小男孩拿過去就開始唸了──

raw-image

不要吵我,我正在寫的時候,許X碩一直在旁邊吵我,他說要影響我思考,還在旁邊一直講話一直笑。

小男孩唸完後,大家都在笑。「有這麼好笑嗎?我就是寫我剛剛腦袋裡的東西啊!我腦袋裡的東西很好笑嗎?」我說,但他們還是笑。我說你們笑成這樣,那有沒有人也想要玩玩看的呀?這次有六個小孩舉手。

raw-image

第一次寫這個東西我很緊張,不知道會不會寫很多字。我剛剛不敢參加第一回合,可是我覺得很有趣,所以我就參加第二回合。

raw-image

寫不出東西因為很怕又寫錯字,我妹妹一直看著我,好可怕,老師問有幾分鐘,太可怕!可怕!可怕!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想要比!太可怕!有人一直說說說說說說說

這是第二回合其中兩個小孩寫的東西。看了他們寫的東西後,我說,你們一直說很可怕,到底是什麼東西可怕?

「怕寫不出東西。」「怕想不出來。」「每次寫的時候我都腦袋空白。」「沒事幹嘛寫字,手很痠。」小孩說。

raw-image

「但後來你們玩了之後,有覺得那麼可怕嗎?」我問。

「不會呀,就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啊,可是還沒寫之前真的很害怕寫不出來。」小孩說。

這個遊戲在不同學校不同小孩身上,反應也很不相同。我試著去分析他們的反應,就目前的經驗做一些整理與推測:

1.我之前帶的小孩雖然也會「緊張」(因為有點像在賽跑),但不會害怕。可能因為長期陪伴已經有默契了,他們知道怎麼寫都可以。

2.新接觸的小孩好像比較「害怕寫」(上課人數11人,第一回合2人參加,第二回合6人參加,換句話說有5人不想參與這樣的遊戲)。雖然跟他們說了「怎麼想就怎麼寫」,但他們還是害怕寫,我猜大概是他們和我還沒有建立起信任關係,還不敢去嘗試我邀請他們做的活動。

3.雖然還沒有建立起信任關係,但因為我說了「不想寫可以不要寫」,既然可以不寫,所以「害怕寫」的小孩就選擇不寫(但有些小孩在第二回合嘗試了)。

4.參與遊戲的人雖然不多,但那六個小孩都是自己決定要玩玩看的,所以不太有人是交差了事的寫(因為不想寫可以不要寫,所以也就沒有必要硬寫來交差了事)。

儘管我與新的小孩的信任關係還很薄弱,但我發現小孩都在看、都在感覺,他們在看面前這個大人做的跟他說的是不是一樣。一旦他們感覺到,就會反映在他們的表現上。我先前說的那個原本下了課就不想上課的小男孩,在「怎麼想就怎麼寫」的遊戲結束之後,態度就改變了,後來進行的每個活動他都玩得很開心,而其他原本在觀望的小孩也多多少少受到他的影響。但我必須承認,四天的課程結束後,還是有兩個小孩感覺上不太願意進到活動中。

有些人可能會問,他們不想進入活動,而你也不要求他們,他們不就「什麼也學不到」?嗯,不同的課程可能會有不同的狀況,而我覺得寫作這件事,恰好是那種他不想做你就更不能逼他做的活動。因為大人和小孩的權力是不均等的,一旦你「要求」他,他多半就不得不做,但這樣也給了他「敷衍了事」的機會。

我自己是覺得在寫作這件事上,要儘量減少使人敷衍了事的機會;你不逼他,他就沒有機會敷衍了事。

最後,我想分享我長期陪伴的一個小孩的自由書寫。因為,從她寫的東西恰恰可以看出「想不想寫」這件事與「寫的能力」無關。這個小孩是被認為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她寫的文字有許多不通順的地方,但她寫得很開心、很快樂,一點都不害怕。

raw-image

(文章中的小孩名皆為化名。)


更多「不想寫可以不要寫」的寫作課

raw-image


目前有1人推薦這篇報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5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14
有了想法,不一定會做出來,而「創作」就是一種將想法實踐的過程,僅僅有想法是不夠的。因此,在這次蒲公英深耕計畫中想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們將他們的點子生出來,將原本只存在於腦袋的想法,實際化為可見的作品;而這樣的過程若是正向經驗,或許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成為將創作付諸實現的力量。
Thumbnail
2021/06/14
有了想法,不一定會做出來,而「創作」就是一種將想法實踐的過程,僅僅有想法是不夠的。因此,在這次蒲公英深耕計畫中想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們將他們的點子生出來,將原本只存在於腦袋的想法,實際化為可見的作品;而這樣的過程若是正向經驗,或許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成為將創作付諸實現的力量。
Thumbnail
2020/01/07
我發現小孩敢不敢寫,跟大人真的有很大的關係。這次我去台東的兩間小學,其中有一間學校的老師聽到小孩的詩裡有髒話也沒關係,坐在後面靜靜的聽然後偷笑。而另外一間學校的某個老師,他一直問小孩有沒有學到東西?「你們那麼吵怎麼有辦法學到東西?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寫詩的方法?」
Thumbnail
2020/01/07
我發現小孩敢不敢寫,跟大人真的有很大的關係。這次我去台東的兩間小學,其中有一間學校的老師聽到小孩的詩裡有髒話也沒關係,坐在後面靜靜的聽然後偷笑。而另外一間學校的某個老師,他一直問小孩有沒有學到東西?「你們那麼吵怎麼有辦法學到東西?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寫詩的方法?」
Thumbnail
2019/09/24
〈為什麼〉 為什麼女護士是護士 男護士是男護士 為什麼女醫生是女醫生 男醫生是醫生 我唸完這位同學的詩之後,有小孩說:「這不是跟你的〈為什麼〉很像?」有小孩說這是在造樣造句嗎?
Thumbnail
2019/09/24
〈為什麼〉 為什麼女護士是護士 男護士是男護士 為什麼女醫生是女醫生 男醫生是醫生 我唸完這位同學的詩之後,有小孩說:「這不是跟你的〈為什麼〉很像?」有小孩說這是在造樣造句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多數孩子隨著年紀越大,就越不肯向大人表露心事。每當我出一些可能會觸及負面情緒的題目時,幾個平常寫作能力不錯的高年級或國中孩子,反而寫得很拘謹,甚至不如中年級的學生。這個時候,我會透過兩個方法鼓勵他們大膽寫出內心話……
Thumbnail
多數孩子隨著年紀越大,就越不肯向大人表露心事。每當我出一些可能會觸及負面情緒的題目時,幾個平常寫作能力不錯的高年級或國中孩子,反而寫得很拘謹,甚至不如中年級的學生。這個時候,我會透過兩個方法鼓勵他們大膽寫出內心話……
Thumbnail
但遠不是變的,寫作也不是。 不是能變得或者變成的東西,不是把它從什麼就變成了寫作。那是突然就發生的,只是我們的學習裡沒有讓寫作自然發生的養成,用什麼方法寫、寫的可能有哪些、可以在什麼地方寫,我們有沒有可能創造一個讓人有想要寫的時候,都有得以寫的可能與勇氣的環境?
Thumbnail
但遠不是變的,寫作也不是。 不是能變得或者變成的東西,不是把它從什麼就變成了寫作。那是突然就發生的,只是我們的學習裡沒有讓寫作自然發生的養成,用什麼方法寫、寫的可能有哪些、可以在什麼地方寫,我們有沒有可能創造一個讓人有想要寫的時候,都有得以寫的可能與勇氣的環境?
Thumbnail
有了想法,不一定會做出來,而「創作」就是一種將想法實踐的過程,僅僅有想法是不夠的。因此,在這次蒲公英深耕計畫中想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們將他們的點子生出來,將原本只存在於腦袋的想法,實際化為可見的作品;而這樣的過程若是正向經驗,或許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成為將創作付諸實現的力量。
Thumbnail
有了想法,不一定會做出來,而「創作」就是一種將想法實踐的過程,僅僅有想法是不夠的。因此,在這次蒲公英深耕計畫中想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們將他們的點子生出來,將原本只存在於腦袋的想法,實際化為可見的作品;而這樣的過程若是正向經驗,或許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成為將創作付諸實現的力量。
Thumbnail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你們覺得幾歲可以寫詩?」有人說十歲,有人說三歲。有個女孩大聲的說:「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說完後女孩偷偷的笑。我一邊想著她笑的意思,一邊接著說:「所以在座的同學都會寫詩囉?」女孩急著說:「我的意思是,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那個字啦!」我說我知道喔,「不過我覺得你說的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詩耶」。
Thumbnail
「你們覺得幾歲可以寫詩?」有人說十歲,有人說三歲。有個女孩大聲的說:「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說完後女孩偷偷的笑。我一邊想著她笑的意思,一邊接著說:「所以在座的同學都會寫詩囉?」女孩急著說:「我的意思是,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那個字啦!」我說我知道喔,「不過我覺得你說的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詩耶」。
Thumbnail
我記得文字課第一堂,小羽才剛上課就跟我嗆:「我不要寫字!」我想說我根本還沒開始上課耶,到底從哪來對寫字有這麼不好的印象呢?所以我當時想,或許我可以透過「文字遊戲」先引起他們的興趣,而我當時做的第一個活動是「抽字」遊戲。
Thumbnail
我記得文字課第一堂,小羽才剛上課就跟我嗆:「我不要寫字!」我想說我根本還沒開始上課耶,到底從哪來對寫字有這麼不好的印象呢?所以我當時想,或許我可以透過「文字遊戲」先引起他們的興趣,而我當時做的第一個活動是「抽字」遊戲。
Thumbnail
「不練習,真的能學會寫字嗎?」這其實是個假問題──寫字這件事,不練習當然不可能學會。學會寫字那麼不理所當然,那麼──如果我們不要求小孩練習,他們真的能學會寫字嗎?或者應該更精準的問──大人如果都不要求小孩練習寫字,小孩自己會去練習嗎?小孩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字?
Thumbnail
「不練習,真的能學會寫字嗎?」這其實是個假問題──寫字這件事,不練習當然不可能學會。學會寫字那麼不理所當然,那麼──如果我們不要求小孩練習,他們真的能學會寫字嗎?或者應該更精準的問──大人如果都不要求小孩練習寫字,小孩自己會去練習嗎?小孩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字?
Thumbnail
我發現給小孩「自由的」「大量的」閱讀,他們自己會從裡面找到特別有所感受的東西,他自然會從中去吸收他需要的養份,自然會去觀察那首詩是怎麼寫的、是怎麼用比喻的、或是節奏是怎麼樣的。他在「不知不覺」下(其實是有知有覺的)就被影響了,根本不用刻意「去學」。
Thumbnail
我發現給小孩「自由的」「大量的」閱讀,他們自己會從裡面找到特別有所感受的東西,他自然會從中去吸收他需要的養份,自然會去觀察那首詩是怎麼寫的、是怎麼用比喻的、或是節奏是怎麼樣的。他在「不知不覺」下(其實是有知有覺的)就被影響了,根本不用刻意「去學」。
Thumbnail
大人心裡很知道自學計畫裡面很多內容其實都不可能達成,包括計畫的完整性和沒有彈性(像是課表部分),但是不要照著計劃走,然後呢? 要怎麼走?
Thumbnail
大人心裡很知道自學計畫裡面很多內容其實都不可能達成,包括計畫的完整性和沒有彈性(像是課表部分),但是不要照著計劃走,然後呢? 要怎麼走?
Thumbnail
坦白說第一堂自學生寫作課,我感覺好像三溫暖。我既感受到想要寫的孩子的強烈感情(他的用詞我聽了心臟都砰砰跳),也有媽媽叫他來上課所以就配合看看的這種。這讓我發現,自由書寫並不是寫作的萬靈丹;自由書寫對「想要寫卻寫不出來」很有用,但是對「不想要寫」卻沒什麼用。
Thumbnail
坦白說第一堂自學生寫作課,我感覺好像三溫暖。我既感受到想要寫的孩子的強烈感情(他的用詞我聽了心臟都砰砰跳),也有媽媽叫他來上課所以就配合看看的這種。這讓我發現,自由書寫並不是寫作的萬靈丹;自由書寫對「想要寫卻寫不出來」很有用,但是對「不想要寫」卻沒什麼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