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說書人】圖解台灣建築史系列——來去部落住一晚(卷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兩週前,我們講解了從荷西時代到民國時期的台灣建築史。這次,我們來深入剖析一下史前時代台灣原住民族的建築型態。

原住民族的食衣住行、慶典習俗、乃至神話傳說,其實很大一部分都和所居地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因此在瞭解原住民族的建築特色之前,必須先瞭解各族所分布的地區以及氣候型態。

因此我們依照不同氣候和區域,將原住民十六族的建築特色分成五個區塊,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囉!

 

raw-image

 

石板建築——「會呼吸的房子」

 

 說到原住民建築則不能不提石板屋,這是在史前時代非常常見的建材,石板的好處在於比熱大,室外的冷熱不易影響到室內氣溫,而且石板在白天吸受太陽熱能後,晚上就能釋放熱能溫暖室內,甚至不用安裝電氣暖爐就可以度過寒冬,這對於生存在高山地區的原住民族來說是對抗惡劣氣候的一大福音。

 

石板屋的材料——板岩盛產在中央山脈南側和玉山山脈,板岩經風化崩解,在河床或山坡上就可以直接用人工採集。除了大家熟知的排灣族以外,魯凱族和布農族也因為居住地盛產板岩且氣候溫差大,而使用石板作為建材。

 

排灣族跟魯凱族居住的低海拔山區氣候濕熱,石板屋除了保暖之外,防風和防潮也是重要功能。而居住在高海拔1000至2000公尺的布農族山區夜晚寒冷,容易下雨起霧,布農族為了面對極端的日溫差,除了石板外,還利用深床式建築加強保溫工能。深床式建築類似半穴居,但地基比半穴居高一點,目的是用土壤隔絕冷空氣直接接觸家壁。

 

raw-image
深床式建築隔絕冷空氣直接接觸家壁。圖片來源:翻攝自《千千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

 

布農族

 

raw-image
傳統的布農族家屋屋頂為二面傾斜式,牆壁和屋頂都用石板堆疊。除了石板屋頂的建築外,也有茅草和木竹搭建的家屋。圖片來源:《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布農族的家以小米倉為中心,屋子的各個角落是臥室,左右兩邊各設置一個爐灶,屋內除了小米倉和床以外的地方稱為內庭,是生活飲食和埋葬過世親人的空間。布農族人是典型的大家族,通常都是三四代同堂,一家四五十人都是常態,甚至有九十多人同住一堂的紀錄!他們習慣將家人埋葬在家內,如果埋滿了必須另立新屋。

 

小米倉是家中最重要的空間,每隻小米都連穗莖一起保存。為了防潮,布農族人在小米倉下鋪設石板或木板,讓穀倉與地面相隔一米。也有一些家屋設置天花板,在天花板和屋頂之間做為小米倉。

 

raw-image
屋子的左右兩邊各社置一個爐灶,屋內除了小米倉和床的地方稱為內庭,是生活飲食和埋葬過世親人的空間。圖片來源:翻攝自《千千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

 

小米倉的禁忌很多,外人不可以隨意進入小米倉,否則該家會滅絕;剛嫁入的媳婦和出生的男嬰,必須在小米倉住一個月,吃一個月家中的小米才算是家族的一份子。小米倉門口的睡床是家中大家長的,由大家長主管小米倉的進出,媳婦煮飯時不可以自行取米。除此之外,每年都會舉行隆重的小米進倉禮,但儀式外人不能參觀,不然這家的小米會消失得很快。

 

布農族傳統家屋的屋頂為二面傾斜式,用石板堆疊,上方再壓一片木板以防石板被吹落。上面有三個採光用的天窗,農族人早上用長枝條上推開天窗,傍晚將天窗放平,陰天雨天不開天窗。

 

raw-image
二面傾斜式的屋頂。圖片來源:翻攝自《千千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

 

布農族對灶非常尊重,灶邊必須乾淨整潔,造灶前要祈禱「Abuhan katu minsuhzang !」意思是「天啊,請你讓家人吃飽吧,不要讓我們飢餓了。」左右灶有不同用途,右灶是男人的,煮豬食和祭祀用;左灶是女人的,煮家人吃的食物,而且左灶的火不可熄滅,否則家中的男人出外打獵會出事。在增建房屋時左灶不可移動,因為布農族認為左邊是神聖的方位。

 

raw-image
灶由三個石頭主成,上有火棚,爐邊有食器架,下邊放置酒甕、水甕、炊具等。圖片來源:翻攝自《千千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

 

 

魯凱族

 

魯凱族居住於低海拔山區、氣候炎熱潮濕,因為雨量過多導致當地的黏板岩質的石板崩落,所以魯凱族會用這些崩落的黑灰板岩和頁岩蓋屋。

 

因地域位置的不同,魯凱族分為東西兩個群體,西魯凱族的族人會先將石板鑿成規則的形狀,再依大小厚度分別用在不同地方。除了梁柱的部分用木材之外,全屋幾乎百分之八十都是石板。而東魯凱群因為石板取得不易,用木材和竹子蓋屋,因為附近還有卑南族、布農族等部落環伺,因此還設有青少年集會所,為男子的訓練中心。不過總體來說,還是以西魯凱族的家屋是石板屋較具有代表性。

 

raw-image
西魯凱族的家屋是以石板為主建材,東魯凱群因為石板取得不易,用木材和竹子蓋屋。圖片來源:《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魯凱族的家屋是一個橫長的矩形,大的家屋設有兩個門,家中最神聖的地方是中柱,上面掛著禮刀和獸骨,象徵頭目的地位;族人會在家屋的後牆上,向內挖出一個陶壺架來放置祖傳的陶壺,從中柱往後到陶壺存放的地方是家中最神聖的區域。室內有起居室、臥房、廚房和倉庫。小一點的家屋只有兩隔間、一扇門,走道跟廚房放在一起。

 

raw-image

魯凱族主屋中從中柱往後到陶壺存放的地方是家中最神聖的區域。圖片來源:翻攝自《千千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

 

魯凱族頭目的家屋跟一般人不同,房屋正面會有數個窗戶,門簷下的雕刻是頭目的特權之一。頭目家的前庭會比其他人的大,置有頭骨架、標石、司令台,前庭也是頭目女兒出嫁時盪鞦韆的地方。

 

raw-image
門簷下的雕刻是頭目的特權之一。圖片來源:翻攝自《台灣原住民各族聚落及建築基本資料委託研究案 靜態頁面文稿‧魯凱族篇。邱清榮撰》

 

raw-image
盪鞦韆原本是頭目嫁女兒時才會做,魯凱族語叫『達拉衣西』,但是頭目通常會和族人分享這個權力,每年豐年祭族人獲准盪鞦韆,也常在婚禮時舉行。盪鞦韆時由男性邀請女性,只有女性可以站上鞦韆,男性負責搭建鞦韆和擺盪鞦韆。圖片來源:《台灣原住民資訊資源網》

 

魯凱族擅長製造刀具,製造刀具的棚子屋頂用茅草覆蓋,裡面放置打鐵用的灶及風箱,是男性工作的場所,女性不能進入。也因為魯凱族人禁忌在家中織布,所以另外蓋一間織布用的小屋,這則是女性的工作,男性不能進入。

 

排灣族

 

排灣族居住在台灣南部山區,部落多建於河谷兩側的斜坡上,人口稠密有階級制度,貴族跟平民的家差異非常大。因為分布廣闊,不同地區的排灣族人為了適應環境,發展出屬於當地特色的房屋,但從三地門到翠茫溪這部分的石板屋仍然是最典型的排灣族住屋。

 

raw-image
排灣族部落多建於河谷旁的山坡地上,圖中圓形屋頂的建築物是穀倉。圖片來源:翻攝自《伊能嘉矩收藏台灣原住民影像》

 

排灣族的家屋屋內成長方形,基地是一個梯行的平台,地面、屋頂、牆面都由板岩堆疊而成。室內靠牆的地方有床間,後牆放置陶罐。屋前有石板鋪成的前庭,頭目家前面還會有高一公尺半的平台,上面立著頭目石,有些會種榕樹或放置石板凳。平民家的前庭較狹窄,而且不能有頭目石。

 

raw-image
排灣族石板屋呈長方形,室內有隔間,除了梁柱之外幾乎都是石板構成。圖片來源:《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除此之外,貴族階級屋簷下的橫眉會有雕刻,上面有立代表神的祖靈柱。室內的中柱和床柱上有祖先雕像、屋前有床台,後內壁有特別挖洞放置陶罐,平民家屋都不會有這些設施。

 

raw-image
頭目石。圖片來源:翻攝自《伊能嘉矩收藏台灣原住民影像》

raw-image
貴族階級屋簷下的橫眉會有雕刻,上面有立代表神的祖靈柱。圖片來源:翻攝自《伊能嘉矩收藏台灣原住民影像》

 

 

積木壁建築——戰鬥民族的避寒妙方

 

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和賽夏族居住在海拔1000公尺到1500公尺海拔的山區,此區的氣後濕冷,盛產竹木,原住民多用竹子、木頭、茅草三種建材蓋屋,而有些住比較高的泰雅族和賽德克族也會加上石板,但目的是為了防禦外敵。

 

泰雅族

 

raw-image
泰雅族家屋的。圖片來源:《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泰雅族聚落堆位於山腹的小台地上,住屋配置相當完整。家屋的基本配備為矩形單室,一般從長向邊開口做門。室內四角落置有寢台,寢台與寢台間設有兩個火爐。因為泰雅人分布極廣,因地制宜尋找建材,也發展出多樣的住屋形式,主要可以分成半豎穴式和平地竹屋這兩種基本形式。

 

中部的半豎穴式住家是泰雅族住屋的原型,房屋的形狀多為矩形或方型,牆壁用橫木一根根橫放堆疊而成,有空隙的地方再用土石填補,稱為「積木式厚牆」。建屋前先掘土1.5公尺到2公尺深,在挖低的的基上立柱興建,也就是說,半豎穴式的住屋有一半的空間是位於地底下。

 

raw-image
中部泰雅族住屋,牆壁用橫木一根根橫放堆疊而成,有空隙的地方再用土石填補,稱為「積木式厚牆」圖片來源:翻攝自《伊能嘉矩收藏台灣原住民影像》。

raw-image
中部泰雅族住屋。圖片來源:翻攝自《千千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

 

西部泰雅族住家和中部泰雅族住家一樣是積木式厚牆,不同的是西部的住家建築在平地上,屋頂用茅草覆蓋,呈現半圓型。而東北部泰雅族住家也是竹造的平地建築,特別的地方是東北部型的住家已經有隔間,推測可能是經由漢人影響,或經由賽夏族間接影響。

 

raw-image
西部泰雅族的住家建築在平地上,屋頂用茅草覆蓋,呈現半圓型。圖片來源:翻攝自《千千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

 

平地竹屋的屋內陳設比較簡單,室內中央設兩個火爐,一個煮食、一個取暖用。而房屋的四角都是床,其中一張床是家中最年長的夫妻睡的。家裡面除了床和火爐的空間用來放置木臼、水缸等生活用品。

 

此外,泰雅族為了防鼠和防潮特地將穀倉架高,常用的材料有箭竹、孟宗竹等等,看屋主家附近有什麼竹子就用什麼。穀倉內牆貼原木皮,用白茅搭屋頂,穀倉的支柱上還有圓型的防鼠板。開穀倉的門取物時嚴禁外人窺視,外人不能進穀倉,原則上每戶都會有穀倉,富有人家會有比較多個穀倉。

 

raw-image
防鼠板。圖片取自:《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賽德克族

 

賽德克族的傳統住屋有類似泰雅族中部型的半豎穴居,也有平地竹居,但是以半豎穴居為代表,平地竹居多為日後遷徙方便所改建。賽德克族人在積木式的後壁穿插柴薪,冬天時可燒來取暖,待春日來臨在取新柴補進去。

 

室內陳設相當簡樸,有三腳式爐灶,由三顆尖石主成,對賽德克族人來說這三顆石頭就代表「父、母、子」的家庭,屋內的爐火長年不息。室內有兩個爐灶,取暖用的會放在中央,煮食用的設於屋內裡側的牆邊。

 

raw-image
賽德克族傳統家屋配置圖。(翻攝自《千千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

 

太魯閣族

 

太魯閣族則和賽德克族相反,雖然也有類似的積木壁半豎穴式住屋,但平地竹屋最能代表太魯閣族。日治時期,日人為強制管理族人,降低其防禦性,所以豎穴居的建築樣式改為平地式。再者,多次的遷移政策,家族一再打散、遷移、混居的過程,家屋規模變小了,也全面使用竹材,以便利興建。為了解決竹編的壁面不夠穩固的缺點,族人在家屋四周再用木柱撐柱壁面,用藤類將木柱綑綁在屋頂的橫樑上。

 

raw-image
太魯閣族的平地竹屋。圖片來源:《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賽夏族

 

賽夏族的住家是長方型地基的平地竹造建築,以前賽夏族的住屋只有單間,但後來被漢人影響出現隔間,甚至在政廳擺放神主牌。居住地盛產竹子,因此竹子便成為他們建築的主材料。

 

raw-image
以竹子為建築主材料的賽夏族傳統建築。圖片來源:《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在賽夏族的家中火塘有非常重要的象徵意義,在住屋正室入口的中央或左側立三塊石頭,成為地面式的火塘,這裡是家中的主要活動場所,取暖、煮食都在這裡。牆角設床,其他的空地放獵具、食物等等。

 

賽夏族住屋的另一個特色是獸骨架,會在住屋入口的門簷下方掛豬猴羌等動物的下顎骨,打獵的戰利品也會在這裡祭祀,厲害的獵人可以放到兩百多個獸骨。

 

raw-image
賽夏族人會在住屋入口的門簷下方掛豬猴羌等動物的下顎骨。圖片來源:翻攝自《成田武司編 台灣生蕃種族寫真帖》

 

 

看到這裡應該也累了,喝點啤酒休息一下,剩下的我們留到下集分曉!

avatar-img
144會員
22內容數
一直以來各家媒體都有自己喜歡的議題跟立場,傳統媒體有的天空藍、有的大海藍,有的綠的像尤加利葉。隨著網路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獨立的線上媒體誕生,議題開始被分的越來越細。例如:專注勞動議題的「苦勞網」、農業議題的「上下游」。媒體就像一塊土地的守護者,一個地方的母親,站在那樣的立場上,為它發聲。然而,那些正在消逝的傳統文化,卻沒有一個專屬於他的母親。因此「文化銀行」希望能夠成為台灣第一個專注談傳統文化的媒體,成為傳統文化的集散地,長時間的累積,並且把這些時代的碎片重新拾起,交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化銀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最後一集,我們要聊台灣建築史上最複雜的日治時期,服用前多喝點水,免得頭昏眼花。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囉!</p>
<p>上一集,我們講到大航海時代,歐洲人乘風破浪的來到台灣,完成了島嶼第一代建築的代表作。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接下來的漢人移民,為台灣引入的中式建築吧!</p>
<p>不同族群的人們居於寶島上,隨著不同的文化及自然環境,逐漸發展出多元的建築型態。這麼多的歷史建築,到底建造的文化背景是什麼?今天就跟著文化銀行,把橫跨兩岸三地、穿越不同時代的台灣建築史,一起說給你聽吧!</p>
<p>「在日治時期的時候,金紙製造是被禁止的,我手上的這隻錘子,就是當時用來偷做金紙的器具。」皇民化運動時,日本政府對台灣傳統民俗極其打壓,不罰燒金紙的人,只罰製造金紙的人。</p>
<p>翁水千回憶,在防空洞躲避八二三砲戰的日子中,他就就著煙硝味及窗戶照進的微弱天光,抄謄這本傳授自父親的寸白簿,沒想到這麼一用,就是一輩子。</p>
<p>最後一集,我們要聊台灣建築史上最複雜的日治時期,服用前多喝點水,免得頭昏眼花。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囉!</p>
<p>上一集,我們講到大航海時代,歐洲人乘風破浪的來到台灣,完成了島嶼第一代建築的代表作。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接下來的漢人移民,為台灣引入的中式建築吧!</p>
<p>不同族群的人們居於寶島上,隨著不同的文化及自然環境,逐漸發展出多元的建築型態。這麼多的歷史建築,到底建造的文化背景是什麼?今天就跟著文化銀行,把橫跨兩岸三地、穿越不同時代的台灣建築史,一起說給你聽吧!</p>
<p>「在日治時期的時候,金紙製造是被禁止的,我手上的這隻錘子,就是當時用來偷做金紙的器具。」皇民化運動時,日本政府對台灣傳統民俗極其打壓,不罰燒金紙的人,只罰製造金紙的人。</p>
<p>翁水千回憶,在防空洞躲避八二三砲戰的日子中,他就就著煙硝味及窗戶照進的微弱天光,抄謄這本傳授自父親的寸白簿,沒想到這麼一用,就是一輩子。</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南島民族源自於語言學上的「南島語族」( #Austronesian# )一詞,語言學者依據他們對世界語言所建立的分類系統,將東自南美洲旁側的復活節島,西抵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南至紐西蘭,北至臺灣的地區,視為南島語的分布範圍。
Thumbnail
比起「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事,作品中「不自覺記錄」下來的風景是什麼?如果有一天「這裡」消逝了,你會記得怎麼重新建造它嗎?本次解謎相談室,我們將會嘗試用評論的方式進入一本小說.....
Thumbnail
文章裡有小娜系列的前導動畫,和解說與未來展望,希望大家看得開心,謝謝大家。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南島民族源自於語言學上的「南島語族」( #Austronesian# )一詞,語言學者依據他們對世界語言所建立的分類系統,將東自南美洲旁側的復活節島,西抵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南至紐西蘭,北至臺灣的地區,視為南島語的分布範圍。
Thumbnail
比起「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事,作品中「不自覺記錄」下來的風景是什麼?如果有一天「這裡」消逝了,你會記得怎麼重新建造它嗎?本次解謎相談室,我們將會嘗試用評論的方式進入一本小說.....
Thumbnail
文章裡有小娜系列的前導動畫,和解說與未來展望,希望大家看得開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