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8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為何我們熱愛超自然現象(六):空間

許多探討宗教經驗的學術書都會提到一種「大規模」的超自然經驗,甚至就以此種經驗做為全書破題。這是因為不少重要人物(宗教領袖、學者或社會賢達)都有過這種經驗,那就是「天人合一感」。
出現在課本中的「古文」(詩詞歌賦那種東西)也提過這種經驗,不過這種經驗對普羅大眾來說,卻非常罕見,在我蒐集的案例中,很少有人體會過這種感受。但還會察覺空間「異常」者倒是不少。
我前面提過既視感,這可以算是最常見的空間異覺,但除此之外,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的空間異覺。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感覺這裡陰陰的」。

不祥的場所

覺得一個地方陰陰、怪怪的,是很常有的事,只要光線和氣溫有點差異,或許就會造成這種感覺。下面這些簡單的例子,我相信你也很可能有過類似的感受。
每當我經過有人辦喪事的地方我都會起雞皮疙瘩打冷顫,走新海橋的時候也會打到不舒服,原因不明。
每到一個沒去過的地方,心理就會毛一下,不是害怕,也不是好奇,因為頓時心臟會懸空。
我覺得很陰的地方應該算是夜店吧,去過那幾次感覺陰氣重到能蠱惑人心,畢竟那裡每天都有「屍體」,卻還是一堆人跑去。
新海橋旁邊有殯儀館。經過喪祭場所,就算你不信有鬼,也因為「保持嚴肅態度」的文化要求,可能會下意識的緊張起來,而對空間產生不適感。而對於陌生空間(第二例),或是意識形態上不能接受的場所(第三例),也可能產生這種負面的反應。
我過去在苗栗聯合大學教書時,學生多半是在苗栗市區租房子,有學生向我抱怨,他去看了許多苗栗地區的租屋處,可是都感覺陰陰的,「氣」很不好。這不是單一狀況,下述個案算是代表型:
大二升大三時,搬離了原本居住的地方,找到了聯合對面山上的地方,而這中間的暑假又聽聞學校內發生一件不好的事情,所以在宿舍的選擇上也格外注意,我選的那間,我之前沒進去過,是要在搬時前兩天去看,一進去就有種暗暗的感覺,之前住的人是單人房,但床上卻貼著囍字,衣櫃上也是,廁所內的水更是一種奇怪的顏色,讓我一進去就有種不太好的感覺,也因為這樣,我就決定沒住那間了。
櫃子貼囍字,代表這東西是嫁妝,或是舉辦傳統婚禮房間中的家俱,不見得真是雙人用的空間。這種誤解加上「暗暗」與水的顏色,就形成對於空間的負面感受。但為什麼租屋同學常有這種經驗?
是因為這些同學的「體質」特別,可以感受到「那種東西」嗎?我認為不是。我也是苗栗人,我認為這些同學去看房子時,之所以每一間都覺得陰陰的,是因為苗栗有許多客家鄉親,他們非常節省,出租的房間都只裝一盞小燈或一支燈管來省錢,或是過度隔間採光不足,看起來當然就都陰陰的。
不信的話,可以比較一下7-11或全家。連鎖便利商店總是裝滿燈管,亮到靠北,背景音樂也放到滿,你當然也就不容易覺得「陰陰的」。
「陰陰的」狀況很普遍,但不見得大家都是採非科學的態度來面對,像是這一例:
從來不相信鬼神,但到某個空間有過不舒服的感覺,但我認為那是恐懼造成大腦分泌一些不知道的東西而有的不自在、不舒服感,而恐懼什麼,人類總是恐懼未知的事物,尤其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更是。
個案主保持一定的判斷彈性,基本上是採不可知論立場。但就算有科學知識,這個經驗本身還是被視為是超自然的。
接著是進階板的「陰陰」個案。這些個案之所以被記住,是因為有延伸的其他現象:
我去某些地方,若感到今天特別陰涼,回家後(或是隔陣子)看我的腿會有不少瘀青,但跟撞到的不同,它是稍稍泛黃的顏色,家裡人都說是撞到鬼。
這組經驗非常「傳統」,碰到「不好的東西」之後出現瘀青,是很常被講述的因果關連。不過人其實很容易有各種瘀青,其頻率遠超乎你的想像,只是你沒感受到痛覺的狀況下會忽略這種狀況,但一出現「可能原因」,就會讓你特別注意到這種身體特質,因此上述連結或許是過度詮釋。而下一個案或許是類似想法的延伸:
……看到一棟很陰森的大樓,看了很久,然後回來之後就發燒,渾身不舒服,身體出血,去醫院檢查發現子宮裡有種腫塊……。
這是一段長敘事的一小部份,對象是很陰森的大樓,造成的身體影響也比前者強烈。這一類案例對當事人雖然接受科學處理方式,甚至也接受可能的科學原因,但會把非科學的要素納入價值判斷中。
有些人雖然沒有延伸感受,但對於這類現象的注意力更集中,而留下了許多第一人稱的細膩感受記錄:
……第一次發生是在國中時,和同學要去她外婆家,她外婆將一樓店面租給他人,而留一條小通道連結玄關,和樓梯到二樓住家。同學打開大門後,我看到一條長長幽暗的通道,踏進玄關才走幾步路,我忽然有種空間上下顛倒的詭異感覺,而且感到很重的壓迫感,心理浮現一種想法:磁場不合?一感到不舒服,我馬上衝出去外面,那股奇異的感覺才消失。第二次則是進去「台中禪寺」時,一樣感受到空間顛倒的不舒服感。共通點還有:強烈的頭皮發麻。
空間顛倒感可能是建築設計造成的錯覺,但這種感受加上宗教的情境,或是幽暗的背景條件,或許就會成為難以忘懷的超自然經驗。可以注意的是當事人之所以記住這些經驗,並將之整合在一起,是因為有共同的內在感受(頭皮發麻)。這種內感可能是因為自身在當下就已經將之視為有負面意義的現象,因此產生連帶的生理驚懼反應。
而下面的這個例子,則以是不同的現象連結到空間的異覺:
之前去一個補習班要了解相關課程資訊,但是其實那棟大樓以前就去過兩三次,但那天去完回家睡覺後,做了惡夢且持續好幾天(平常很少做惡夢),從那時開始夢到在那棟大樓被人追殺,之後當然就沒再去那棟樓,也覺得那邊不乾淨,到了今年中壢發生一起全台唯一死傷,因颱風而死的人。事件是:那棟大樓三樓的玻璃掉下,砸中一個騎機車的騎士,而這件事就讓我覺得那棟樓很不乾淨,且兩件事有關聯。
空間的異覺連結到之後的夢境與新聞事件,當然詮釋的角度也是負面的。除了上述這些有明確連結的個案,有些個案是單純的展現負面特質:
第二次是感覺很神聖,在中國參觀帝王的陵墓時,在冰冷的地窖中感覺很神聖也很陰,好像被監視的感覺。
像是感覺被窺視,感覺「被看」是很常見的超自然經驗,這和人的自然生理反應有關,可能是演化出來的心理防衛機制。不過這邊首次出現了正面的特質,就是神聖感。
前面提到西方的一些重要空間異感,其實都有神聖的意味,比較正面,以下就來看到一些相對符合西式經驗的例子。

拆解空間

有一次要走去體育場慢跑的路上,突然強烈意識到眼前一切都不是真實存在的,連正在走、想著的自己本身的存在也是。就像夢一樣。
西方宗教經驗研究的開拓者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就是以此作為核心向外展開,但在我蒐集到的例子中,這種經驗非常罕見。有些學者會說這就是「天人合一」,「與大自然為一」的經驗,但這位同學的體驗又有點不同,但原則上我認為這是口語描述上的落差,內在感受應是差不多的。用「自我消融感」稱呼這種經驗可能更為貼切。
這種經驗可能被解釋成為個人修行的成果,或是悟道的必要階段,不只出現在宗教領域,甚至也常出現在運動研究的個案報告中。請注意上述個案就正是要前去運動。多數精英運動員,在運動的前中後階段都有可能經驗到這種狀態,他們有些人的描述很類似下面的例子:
曾經到過另一空間,靈魂像坐雲霄飛車,瞬間跑出肉體。
這大概是指感到靈魂脫離肉體後,有進入不同空間的異覺。在西方宗教的神聖經驗(或東方的神遊經驗)中,這都是一種高層次的心靈能力。可惜我們不太清楚他到底看到了什麼。
在運動員的個人經驗中,也有這種運動到一半,突然感受到靈魂離開肉體,甚至在一旁觀看肉體的感受。有網球員曾與人對抽球數百回,旁人問為何不累,他答:
「我感覺不是自己在抽球,是我在一旁看自己的肉體在抽球,所以不累。」
這感覺是不是很禪宗呢?
不過有些拆解空間或突破空間的方式,就沒有那麼高的思想境界了,單純是時空感對不上。
我外公去世,我當時要回去宜蘭坐在客運上,可是外頭塞車,當時時間3:30分,就不知為何很想睡覺,當我睡醒是4:00分,可是就當時塞車是不可能達成的,但花了30分鐘就到了,而且也看到外公蓋棺前的最後一面,我覺得冥冥之中好像有安排。
就客觀角度來說,這狀況的確有可能發生(塞車的疏解有時只是三五分鐘的事,之後司機也可能趕點加速)不過因為他曾睡著,加上搭配了親人死亡的事實,因此這種很可能被忽略的時空異覺,就被解釋成為某種空間性的靈異經驗。
當然,有些人會空間跳越,有些人(往往是許多鬼故事的主體)是跳不出去,像是:
開車時遇過隧道開不出去(十八歲)。
「鬼打牆」是這類個案的常見稱呼,雖然多數人對這類故事言之鑿鑿,但是我只蒐集到這一例。從生理學角度,「疲勞駕駛」更有可能是其真正的原因,當事人其實已經睡著或接近睡著,腦運作如夢境般加速,時間感就會拉長。
這些經驗的結束往往是大吼一聲,或是看到鬼發生車禍,搭配「其實是睡著了」的推論,看起來就會很合理。睡著了當然會發生車禍。

嗅覺

前述經驗多半來自於視覺或體感溫度,但還是有一些例子是嗅覺的,除了系列前文中所提到者,還有這兩例:
我外婆有糖尿病,有一陣子搬來我們家住讓我們照顧,因為生病蠻嚴重,要經常吃藥、清傷口,注射一些東西,房間內其實有一股濃濃的味道,後來外婆過世後,也辦完喪事後,已經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至少有好幾個月過去,但是在家中有一次我踏進外婆住的那間房間時,卻聞到一樣的味道,而且是清楚的聞到,我本來還想找一找是不是有之前的東西留下沒有清,但是卻沒有,後來我把這件事跟我媽說時,我弟說他也有聞到過一次,我們都覺得可能是外婆回來吧。
姥姥姥爺信佛,某個寒假在姥爺房間看書,他在抄《金剛經》。過了一陣子突然聞到佛堂燒香的味道(還是檀香?只記得是某種特別的味道),因為家裡不放任何有氣味的東西,包括香啦、空氣清新劑什麼的,就覺得奇怪。窗外也沒味道,只有姥爺抄經的房間有,而且越抄到後面越濃,家裡人進來都聞得到,可是出了那間房間馬上就沒味道,整個經抄完之後味道就慢慢散了,這算是神聖經驗嗎?總之印象很深。
這兩例剛好各呈現一種常見的嗅覺所造成的空間異感,第一種是親人「回來」的情形,第二種是宗教儀式活動的殊聖性。雖然感受主題還是「人」與「宗教」,但因為嗅覺對象沒有明確主體,是散溢在空間中的味道,所以會連結空間一起展現。

總結

於此並非要做個小結,而是總結了。對於超自然現象或經驗,我已經談過了五種類型,雖然還有一些其他的重要經驗,像是對於宗教的神聖體驗,但我打算全數跳過。為什麼呢?因為這個系列即將結束,在接續的系列,我會來談台灣的宗教現況,所以那邊再提吧。
在展示了如此之多的個案後,我們還是要來思考本系列的核心議題:「為何我們會熱愛超自然現象?」
細心的讀者或許會發現,我在系列文中所談的,都是超自然「經驗」,而非題目所說的「現象」。為什麼?
因為不見得人人都會有超自然經驗,但我們可以觀察他人的經驗,並且將之視為一種具體存在的現象,然後思考其意義。
有沒有鬼,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是不知道答案,但我們的確看到有些人因為這些超自然經驗而產生了特定反應,這就是「超自然現象」。
那為什麼我們會熱愛超自然現象呢?
你或許會提出反駁,因為你並不熱愛,或是熱愛的人沒那麼多。的確,看起來好像是不多,但面對這種現象,我們的反應其實不見得是公開表態或是共享(鬼故事不是人人愛聽),而是反芻。
在多數的個案中,我們都看到當事人試圖表達某件第一人稱的經驗,但第一人稱經驗和第三人稱知識之間有著難以銜接的斷裂,這種向外溝通的努力最後往往會「反彈」,成為新的個人資產。這就是超自然現象的價值產出基本模式。
我們會把對於現象的觀察與解釋留給自己:不論信或不信,感動或無感,察覺出進一步的智慧或想法,又或是以特定或私密的方式影響自我。即便那不是自己的經驗。
在觀看他人的過程中,我們繞了很大一圈。你會發現這些經驗多數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談的,卻又非常的「扎實」,讓當事人努力要「講出一些什麼」。即便只是三言兩語,你也知道這些經驗是當事人記憶中「不可分離的一部份」。
而人是由記憶或意識來建構自我認同的。真正能夠被保存下來,足以證明自我、建構同一性的記憶,其實遠比你想像得少,而超自然經驗的私密特性,又能讓這種經驗在各種記憶中佔到一個特殊的位置。
這就是超自然現象之所以有獨特價值的原因。看到一顆球滾過去,樹葉擺動,都是自然現象,但這些現象不見得能和你的個體存在有所呼應。但超自然現象不同,「看到一個鬼影飄過去」,這現象與相關的經驗能讓你的人生與他者的人生劃出一條界線。
你會有自己一套的詮釋,你以為在詮釋現象,但其實是在詮釋自己。
當然,不是只有超自然現象有這種效果與力量,之所以透過系列文關注,只是因為過去我們提得太少,而壓抑了其地位。
接下來的新系列中,我們會看到宗教這個「實體」。
「真的有鬼嗎?」是個好問題,而我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到的答案是:「有我」。
那宗教呢?「真的有神嗎?」或真的有宗教嗎?
延伸閱讀:
封面圖片來源:Rachel Elaine. @flickr CC by 2.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