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崩壞(二):超低效率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大學教授總說自己很忙,忙到不見人影的忙。但大學教授真的很忙嗎?他們有忙對地方嗎?還是在瞎忙?

 

台灣各大學走向崩壞的第二個原因是「低效率」,以下就分研究、教學、行政三個角度來看台灣學術機器的怠速運轉。

 

研究

 

許多國內大學規定專任教師一週至少要有三天到校,就算沒課,人也要來。有些學校則有更嚴格的出缺席規定,所以要說大學教授「都沒出現」,其實不太公道,他們只是「沒被發現」而已。

 

他們確實存在學校的某個角落。一般來講,教授到校後,多半會待在研究室與實驗室。那他們在幹嘛?

 

最常見的說法是「備課」和「做研究」。「備課」將放在教學部份討論,先來看做研究。

 

做研究通常是為了寫論文或專書。大學教授的論文數量,是評價其個人價值的重要指標,但無法跨領域比較。不只文組、理組的量化標準大不相同,各系適用的指標也不一致。理組有些大教授一個月就可以出一篇以上的期刊論文,而文組的教授則可能一年才有一篇會議論文(相對期刊論文要簡單、較少審查過程),五年一本學術專書。

 

那要怎麼評估其效率表現呢?

 

文組老師一年出一篇論文的效率算低嗎?有些人說自己在精不在多,所以一年就出一篇精華、奧義,有些人主張自己的學識無法轉變成論文,他的存在就是「一種價值」,大師是也。也有人認為自己是走教學型路線,本來就不重研究。

 

但他們扯再多,還是有辦法客觀比較。就算你是教學型,「偶爾」也還是會出論文,代表你還是有花時間、精力做研究,只要投入資源並有產出,我們就可以探討這研究過程是否有效率。

 

在同一個領域內,寫一篇一萬字的論文,有些教授可以花一百小時的工時就完成,有些人可能要花上一千小時,如果兩人論文水準相近,那我們當然可以說花一百小時的教授工作效率較高。

 

但大學教授相同領域的人很少,彼此之間互比,或許可以分高下,但有些人是在冷僻領域努力的,那他的效率又要怎麼評估?這需要外在標準,那從哪來呢?或許可以用簡單的數學算一下。

 

正常專任教師一週十二小時授課,算你備課要二十四小時,總共三十六小時花在教學。以每週四十小時工時的基本勞動條件來看,一週也還有四小時工時可以做研究、寫論文。一週四小時,一年至少兩百小時,兩百小時的閱讀與寫作,就算是產量最低的文組,應該也至少可以出兩篇上萬字的論文。

 

難道你花一個小時,連一百字都寫不出來嗎?那也太混了吧?我上面那段都一百三十一字。就算是引述文獻,隨便也破一百字。理工的有可能實驗做失敗,但文組很難弄錯方向而浪費時間,越老練者越不會發生踩到地雷的狀況。說是在閱讀而花時間,但閱讀也有高效率的閱讀(摘要、建構問題意識),也有低效率的亂讀,產出程度還是有差別。

 

因此一年兩篇,很低標了吧?實際上,除了頂尖大學的高強度課程,專任老師教的課多半是舊課程或必修課,是基本或熟練知能,不太需要花時間備課,因此他們耗在教學的時間每週可能不到二十小時,這代表研究時間每週可以到二十小時,一年就有一千小時:別忘了,這還是在完全沒加班的狀況下。

 

那為什麼還是一堆大學老師覺得自己研究時間不夠?就算假日都加班,還是寫不出論文呢?這不見得是學養不足或寫論文的技術有問題,真正的原因往往是自我管理。

 

我就直接講明吧。以一般三四十歲上班族的工作強度,和三四十歲文組教授寫論文的強度相比,前者一定高出很多。因為後者並沒有主管或老闆在逼迫,身邊也沒有同事坐著看你在幹嘛,因此除非自我管理甚嚴,否則在沒有明確交稿時間壓力的狀況下,教授「耍廢打茫」的機率很大。

 

除了「六年升等(不然fire)」條款之外,多數專任老師根本沒人管,若又缺乏自律心,怎麼會有效率?常人碰到這種工作條件也會墮落,教授也不過是「常人」加上個「寫論文技能」而已,對於這種人性自然,其實沒什麼好否認的。

 

因此,除了少數頂尖大學的精英戰士外,多數教授缺乏生產紀律,更少人會提前開工,許多都是等升等期限將屆才在傷腦筋,當然壓力大了。但之前有三到六年給你寫,為啥不寫?這和期末考前在靠北報告太多的大學生有何不同?

 

人性啊。

 

先別試著反駁我,來看個現象:過去科技部(前國科會)專題計劃申請截止日時,上傳檔案老是會塞車,網站常會當機。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拖到最後一刻才傳。

 

有一年給你弄的東西,為啥都最後一天的最後幾個小時才處理?因為學生弄很慢?啊你是不會自己弄?不會自己弄,為啥不好好管理學生的進度?

 

這就可以看到另外一個層面的效率問題:研究團隊。

 

許多學門會組研究團隊,特別是理工科系的研究室或實驗室,成員可能多達數十人,除了大學生以外,也包括了碩博士生,或是年輕的助理教授、副教授。

 

這差不多是外面小型企業的人力編制,而這些研究團隊的工時也不下於外面公司,許多人長時間以實驗室為家;也因為這種高工時,加上資源越來越少,不斷產生薪資與福利相關的爭議。

 

那這些研究團隊的工作效率,或者說,其「管理體制」,能和一般的公司相比嗎?

 

只怕仍有驚人的落差。這些實驗室通常有複雜的階層制:教授交辦博士後、博士後交辦博士生、博士生交辦碩士生、碩士生交辦大學生。光是傳令就浪費一堆時間,實際執行更是充滿拖延與誤解。

 

這些實驗室往往到了畢業壓力季才會稍微提升效率,加上科技部的專題研究計劃補助以學年為單位,這會讓其團隊之生產、運作以「學年制」或「學期制」為主,缺乏彈性,難以用現在外界流行的「專案」模式來運作。

 

這種低效率是你能理解的部份。還有常人不能理解的?當然有。

 

台灣的學術圈越來越「學閥化」,學閥們為爭奪資源,而養出更多的下級或旁支團隊,這些團隊拚命吸收資源,卻缺乏有效管理協調,在研究議題與實驗內容重疊的狀況下,又是一堆浪費。

 

因此大學中的研究,有許多已經偏離了「興趣」與「學術價值」,單純是在拚量化指標。一個團隊可能有大量的論文產出,感覺好像很高效率,但這些論文多是無甚學術價值的垃圾,甚至有學術倫理爭議。還記得之前讓某教育部長下台的抄襲與垃圾論文事件嗎?那絕對不是單一個案,只是「被看破」的個案。

 

可惜的是,你分辨不出來什麼是垃圾,只有那個領域的人會拈花微笑。我聽聞過某個領域的年輕學者在百人研討會上痛批(同一系統的)學弟妹只是拿學長發展出來的幾個公式去套不同的母體,然後生出上百篇毫無價值的論文。

 

然而低效率的問題不只如此。

 

教學

 

許多人認為大學的論文點數制度讓教師忽略教學本務,但教育部也推出「教學卓越計劃」與各類相關的教學計劃。和二十年前相比,當代大學的教材教法都有很大的進展,可以說是殺豬公與上太空之別。至少在硬體面是這樣。但教學上仍然有效率低落的問題,而且遠比研究低落。

 

台灣現在大學是十八週制,但一直有調成國外十五週或十二週制的聲浪。反對者認為這會讓授課內容不足,不過這只要改善教學效率即可解決。

 

外國大學之所以能採這麼短的學期,原因之一是課前閱讀的工作有做好,而台灣目前多半是研究所階段才會真正要求課前閱讀。少了課前閱讀,教師上課時就要全部都講,不但浪費時間,學生又不見得聽的懂,整個教學過程常是原地打轉。

 

此外,現在大學教師對於提升「顧客體驗」的意願非常低。依我在各校授課的經驗,我只是約略提升學生上課的集中度,就能在「教學評量」(由學生所做的評價課程問卷)中保持相對高分,甚至是全校前10%。

 

我並沒有給相對較高的成績(全班平均都壓在80分以下,也會當人,0分或3分這種分數也常見),備課也沒認真到哪去。我就只是觀察學生的當下反應,並立刻調整表達方式,就能有這樣的收效,這也讓我強烈懷疑其他教師教學行動的效率。

 

我並非指其他教師不努力、不投入。他們投入很多,但「能量」與「資源」沒有轉化成為「顧客體驗」。學生沒學到東西,又不開心,白幹了,浪費了。

 

除了教師講授時沒辦法「抓到」學生,讓「資訊傳輸」不順暢,還有許多細節問題:教室出現大量新式軟硬體,教師在不擅長操作的狀況下,往往浪費上課時間調整「到讓東西可以播出來」,或是製作出來的多媒體教材反而造成學習障礙。

 

我雖然擅長於新媒體,但我上課仍以口頭講述和板書為主,搭配課本(今年才改成PDF檔,之前都是紙本),很少使用簡報投影,除非講述媒體內容,否則也不會播放影片。

 

為什麼?因為操作這些東西,會讓我失去對於台下的掌控,我沒辦法兼顧學生與螢幕。我不知為何其他人會對「七彩斑斕」的教學方式如此有信心。他們真能掌握這些工具,並發揮比原本工具更好的效果嗎?

 

許多大學教授的上課方式「太過自我」,未考慮到教學的首要目標是要把「東西」傳遞給學生,而自身的責任是強化傳輸管道,並排除可能障礙。他們反而製造出更多障礙。

 

其次,大學也該訓練學生的批判能力,具體方式是刺激學生提問、參與討論,或在作業、報告、小論文中進行論述。但台灣的評分引領教學的問題相當嚴重,多數學生只是為了及格,因此對於老師傳達的「東西」不願批判或質疑,仍以接受知識並轉化為報告或考卷為主。

 

許多老師只是在上課過程中問學生有沒有問題,見到沒有反應,就放棄這方面的訓練,然後抱怨台灣學生都不參與討論,不像國外的學生「多蠢的話都會講」。這現象是填鴨教育的遺毒,大學教師應想辦法解決,但真正試圖解決這問題的教師很少。

 

到最後,教師往往只是把想傳達的知識講一次,學生記錄下來,然後考試寫出來,就結束了。這樣何必實體教學?看教學影片,甚至google自己看資料,不就得了?因為一樣都沒有互動呀!

 

在過去沒有電腦和網路的時代,「這樣做」或許已是最有效果的知識傳達方式,但現在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和你競爭,那就應該在教學互動性上有所提升。

 

這有點像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轉變過程。傳統媒體是單向傳播,但新媒體是來回互動的,許多傳統媒體人沒辦法適應這一點,就被淘汰了。大學的教學如果也沒有適應這一點,以為只是用遠距教學平台、用電腦中控桌,就已經「現代化」,那可是大錯特錯。

 

我用以提升互動性的方法甚至更原始:要學生在隨堂作業手寫自己的問題,並且在下一堂由我回答不具名的問題。這樣學生有時間思考組織個人問題,也讓我有時間思考更完整的答案,來往過程會持續好幾週,這樣不但沒有缺乏時效性的問題,反而讓學生對於課程更加滿意。

 

別迷信工具,要集中注意的是效果。忘了目的,只沉迷於手段,一定會陷於低效率。

 

行政

 

最後要看到行政體系。不論公私立,幾乎所有大學的行政體系都出現「公務機關化」的問題,而且比公務員還公務員:更加怕事、更加保守、對上級更唯命是從,而且對於外界變化的瞭解更少。

 

這或許是因為大學職員有相當比例是來自於學院大老的人際關係:就是靠關係進來的,為了保住飯碗,他們的保守性不難理解。這種缺乏競爭與可能性的體制,讓成員對一切謹慎以對,許多可以不待命令自行動作的部份,就在空等中慢慢流逝了。

 

除了基層人力,各級主管也有問題:因為校務行政主管多是爛缺,沒人要接,大教授們當得不甘不願,就會造成第一重的低效率;佔的缺往往不是自己的知識專長,又會產生第二重的低效率;相比於外面的政務官,大學主管和前任的行政連續性更弱,人去政息的狀況嚴重,當然也造成第三重的低效率。

 

改善之道是行政主管以專人專職為之,但在台灣當前大學自治與節省經費的格局之下,只怕越來越不可能做到。

 

這種行政低效率乍看和教學研究無關,但其實有深遠的影響。像是硬體設備的採購、維修,所耗時間都無法達到一般公司的水準。我相信許多老師都有類似的經驗:因為會計單位的「原則」,就算有科技部補助款,卻啥都不能買,最後買了成山的Double A 和筆。

 

外在環境的行動彈性更是問題。目前許多大學都尋求向外的產學整合,但法規限制過多,難以對應真正的業界需求。就算設有「創新育成中心」,想要提供較低價格的地租與服務,但真正成功的案例也相當有限,因為相關單位設下的規定過多,在學校旁租房子開公司都還比較方便。

 

就算想賺錢,反應速度也太慢了。舉個實例:新媒體在台灣加速發展,已有三四年時間,但我四處演講時,似乎還沒碰見意識到這個產業重要性的學校相關單位。許多單位主管在聽我的經驗分享時,還表達出「第一次聽過」的驚訝態度,這樣要怎麼提供創新事業所需的資源?

 

我不是說新媒體是唯一有未來的產業,但如果對於「人人滑開手機都在接觸」的新媒體都是如此無知,那對於其他更高深、專精的領域,又要如何有效輔導學生投入?

 

動作太慢了,而這動作慢,是來自於認知部分的慢。

 

大學體系應該是知識與創新的爆發處,但是不論研究、教學與行政,都有太多資源被浪費,其中最重要也最可惜的資源,就是「時間」。

 

這個世界正在高速滾動,而且越來越快。比起教改之前、二十年前,現代台灣各大學的動作是要快上不少,但還不夠快。就是因為不夠快,所以大學被其他競爭體系擠壓,而走向崩壞。

 

連總統都請高職生先別急著進大學,就代表有其他「更急」的事。那是什麼?當代大學能回應這個質問嗎?到底該怎麼解決低效率的問題?

 

別急,大學崩壞還有其他的面向,先看過再說吧。

 

延伸閱讀:

大學崩壞:不會自己解決問題的大教授

 


《渣誌》:一人雜誌社

raw-image

編輯:宅編

封面圖片:Vintagejhan @wikimedia

 

avatar-img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渣文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上次的內參第四期談過台灣媒體,但我談新媒體的部份有點少,既然有人問,本篇我就來做個比較八卦一點的探討。</p>
<p>許多人期待我大戰鄉民的領頭羊「蘇美」,但我要戰的不只是他,我要戰的是這種「嘲女信仰」,而且要先戰信徒。有病的不是蘇美,而是把他講的話當真理的人,這些人其實也是社會弱勢,但似乎不賞點巴掌,是醒不過來的。</p>
<p>現在最大的問題,並不只是幾個基層幹部胡搞瞎搞逼死人,而是整個單位、甚至整個國軍為了掩蓋這種事,而一起說謊、隱瞞。一個局部問題,總是可以鬧成全軍的問題,這種失靈的體系該怎麼改善?</p>
<p>有些東西不是鬼,但真的非常奇怪,奇怪到你認為「它」的出現是種靈異或超自然現象。我稱之為「妖物」,因為相關的個案是結合「妖怪」和「奇特的物」這兩個概念。</p>
<p>台灣人是否一定要會講台語?講到「台灣人」概念,可以包括四大,甚至五大(加新住民)族群,但「台語」就只是單一族語。這樣「對」嗎?</p>
<p>「精英」和「全民」、「專業」與「玩票」的分野或許不夠準確,有差別的是面對運動的「價值態度」。要解析價值態度,我認為可以從兩種價值體現的形式來切入,就是「生活」與「紀錄」。</p>
<p>上次的內參第四期談過台灣媒體,但我談新媒體的部份有點少,既然有人問,本篇我就來做個比較八卦一點的探討。</p>
<p>許多人期待我大戰鄉民的領頭羊「蘇美」,但我要戰的不只是他,我要戰的是這種「嘲女信仰」,而且要先戰信徒。有病的不是蘇美,而是把他講的話當真理的人,這些人其實也是社會弱勢,但似乎不賞點巴掌,是醒不過來的。</p>
<p>現在最大的問題,並不只是幾個基層幹部胡搞瞎搞逼死人,而是整個單位、甚至整個國軍為了掩蓋這種事,而一起說謊、隱瞞。一個局部問題,總是可以鬧成全軍的問題,這種失靈的體系該怎麼改善?</p>
<p>有些東西不是鬼,但真的非常奇怪,奇怪到你認為「它」的出現是種靈異或超自然現象。我稱之為「妖物」,因為相關的個案是結合「妖怪」和「奇特的物」這兩個概念。</p>
<p>台灣人是否一定要會講台語?講到「台灣人」概念,可以包括四大,甚至五大(加新住民)族群,但「台語」就只是單一族語。這樣「對」嗎?</p>
<p>「精英」和「全民」、「專業」與「玩票」的分野或許不夠準確,有差別的是面對運動的「價值態度」。要解析價值態度,我認為可以從兩種價值體現的形式來切入,就是「生活」與「紀錄」。</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台大校長管中閔指出逾55%大學生自認讀錯科系,台灣大學統計,109學年校內每10名大一生就有一人申請轉系,頂大的頂大台大都這樣了,我很難相信其他的學校情況會比台大好?如果不是,會不會是學生就這樣甘於當初選擇,直接就「沉沒」了呢?
Thumbnail
少年漫畫《特極囚犯》是一部以越獄為題材的作品,故事敘述東京因為隕石撞擊而成了日本貧民窟被與其他地區隔離,十三歲的孤兒栗田陸和照顧他的警察大叔有深厚的感情,沒想到卻目睹了大叔被殺害的過程還被誣陷關進邊境的終極監獄三十年,為了替大叔報仇,栗田陸打算逃離這個沒有人成功的超級監獄。
我希望再給我一次機會,不管是自己還是身邊的人。 龜兔賽跑偷懶的兔子輸了,有沒有再一次比賽的機會? 大學畢業這時同期的高中大學同學們,有人在醫學院實習,有人成為補教業名師,有人到國外進攻碩博士學位。反觀曾經領先的我,現在比原地踏步還不如。我不敢去看那些翻開人生新的一頁的同學,不敢去打聽那些飛向美好未來
等到兔子醒過來,衝到終點時,烏龜早就到達,獲得了勝利。 一般人看到伊索寓言龜兔賽跑的故事,都知道烏龜即使爬的慢 只要有恆心也能到終點,大家都會以故事中的烏龜自勉,期許自己努力不懈,贏得最終的勝利,這也是這個故事的原本的寓意。 可是,如果自己就是那隻偷懶輸掉比賽的兔子呢? 有再跑一次的機會嗎? 我曾經
Thumbnail
時間來到了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晚上8點。此時所有人也幾乎來了,難道這些就是此書店所有的成員了嗎? 人差不多到齊後,店長又開始讓我們搬桌子、椅子,排在店面外。 接著,店長請大家入坐,先跟大家說明,往後書店會轉型成複合式書店,之後開始販售咖啡、小點心,所以我們也要開始學習簡單的餐飲工作。
Thumbnail
終於等到店長出場了,不過這次的工作內容看來,更像是請一群人玩一場大掃除遊戲。 我開始意識到,這是個前所未有的打工,我也肯定,其他的二手書店工作內容也不會如此。換句話說,其實我是個能看到奇觀的幸運之人。(是嗎?
Thumbnail
2012年成立於群馬縣伊勢崎市的私立大學東京福祉大學,以社福、心理學相關科系為主軸,目前在日本全國共有 4個校區(群馬縣伊勢崎市、名古屋市、東京池袋校區與王子校區)。去年 5月全校總計約有 8,000名學生,當中有 5,000名左右的留學生在東京福祉大學修讀社福、日語相關課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台大校長管中閔指出逾55%大學生自認讀錯科系,台灣大學統計,109學年校內每10名大一生就有一人申請轉系,頂大的頂大台大都這樣了,我很難相信其他的學校情況會比台大好?如果不是,會不會是學生就這樣甘於當初選擇,直接就「沉沒」了呢?
Thumbnail
少年漫畫《特極囚犯》是一部以越獄為題材的作品,故事敘述東京因為隕石撞擊而成了日本貧民窟被與其他地區隔離,十三歲的孤兒栗田陸和照顧他的警察大叔有深厚的感情,沒想到卻目睹了大叔被殺害的過程還被誣陷關進邊境的終極監獄三十年,為了替大叔報仇,栗田陸打算逃離這個沒有人成功的超級監獄。
我希望再給我一次機會,不管是自己還是身邊的人。 龜兔賽跑偷懶的兔子輸了,有沒有再一次比賽的機會? 大學畢業這時同期的高中大學同學們,有人在醫學院實習,有人成為補教業名師,有人到國外進攻碩博士學位。反觀曾經領先的我,現在比原地踏步還不如。我不敢去看那些翻開人生新的一頁的同學,不敢去打聽那些飛向美好未來
等到兔子醒過來,衝到終點時,烏龜早就到達,獲得了勝利。 一般人看到伊索寓言龜兔賽跑的故事,都知道烏龜即使爬的慢 只要有恆心也能到終點,大家都會以故事中的烏龜自勉,期許自己努力不懈,贏得最終的勝利,這也是這個故事的原本的寓意。 可是,如果自己就是那隻偷懶輸掉比賽的兔子呢? 有再跑一次的機會嗎? 我曾經
Thumbnail
時間來到了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晚上8點。此時所有人也幾乎來了,難道這些就是此書店所有的成員了嗎? 人差不多到齊後,店長又開始讓我們搬桌子、椅子,排在店面外。 接著,店長請大家入坐,先跟大家說明,往後書店會轉型成複合式書店,之後開始販售咖啡、小點心,所以我們也要開始學習簡單的餐飲工作。
Thumbnail
終於等到店長出場了,不過這次的工作內容看來,更像是請一群人玩一場大掃除遊戲。 我開始意識到,這是個前所未有的打工,我也肯定,其他的二手書店工作內容也不會如此。換句話說,其實我是個能看到奇觀的幸運之人。(是嗎?
Thumbnail
2012年成立於群馬縣伊勢崎市的私立大學東京福祉大學,以社福、心理學相關科系為主軸,目前在日本全國共有 4個校區(群馬縣伊勢崎市、名古屋市、東京池袋校區與王子校區)。去年 5月全校總計約有 8,000名學生,當中有 5,000名左右的留學生在東京福祉大學修讀社福、日語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