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次特殊的採訪經驗,等在眼前的是間歇業兩個月餘的獨立書店──位於屏東市公園東路的博克。既有店址此刻已有其他行業入駐了,不過醒目的店招大字還在,一百坪的格局架構也在,走過公園東路,現在至少你還能夠指認:這個地方曾經有過一間書局,這個地方叫博克。
然而到訪屏東這日暴雨狂風,山區各地頻傳災情,坐在林常中老闆的小客車,聽他談著書局的大小事情。書局已經沒有了,我們該到哪處講話呢?父親一般的林老闆驅車載我來到大賣場,我們一起避雨兼吃午餐。我才發現關於博克的描述、敘事、說法,起手式都是過去式了,書局故事已經是你我心中的一件往事。
林老闆祖籍福建龍巖,先前服役於屏東空軍基地,一九九八林老闆退役之後,全力投身書店事業。事實上,早在博克書店之前,林家已於一九九二年,同樣在屏東市區經營上海書店。二〇〇〇年十二月,位在公園東路的新店:博克書局成立。博克書局只賣書:新書為主,舊書少量,如同他的店名,這個地方都是Book。
林老闆在書店中的身影
失去真實空間作為想像依據,我必須努力從林老闆的言談去捕捉、重構消失的博克;或者林老闆也努力記住書店的樣子,於是我們就一起想像十四米寬、一百坪大,且有兩百支日光燈管集體放光的書局,像是海明威的小說──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我們一起想像店內的訪客或坐或站,穿著制服拿書細心閱讀;想像書櫃廊道擺滿為客人貼心放置的椅凳;想像多少孩子與家長就約在博克,說:「我在博克等你!」原來書店是最令人放心的接送區。我們就怕把博克忘了!林老闆說,博克書局位在文教區,鄰近就有屏師附小、中正國中、屏榮高中。到訪書局的老師學生,多年來就像是老朋友。博克書局這樣的好人緣,一名老師聞訊歇業,遲遲不敢前來。
二〇一六年春天,博克書局停止運作的消息傳出,散居全島各地的博克朋友奔相走告,附近小學來到書局獻唱〈望春風〉;或者親製卡片,寫下對博克的萬語千言。林老闆提及,不少孩子都是從小看到大的,從幼稚園看到讀大學,然後嫁人、離開屏東,又帶著小孩回來。有名客人特地拿來小學時代的作文影印,作文內容寫著: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博克。不知為何聽到這裡,我突然就想掉淚。一間書店的誕生與消失,何以總是牽動這麼多人的情緒?一間書局得以輻輳而出的情感地圖,究竟又有多遠?林老闆說,關於書局歇業的決定,前後掙扎了兩三年,然書局工作看似浪漫,箇中甘苦又豈是三兩句話就能說完,經營書店並不容易。林老闆提及若真要做,真的做不完啦!一天從開門到關門,上架、分類、點書、整書、抽退、查書、送書,還不包含環境的整理維護、客人的需求服務、玻璃窗面的海報殘渣。書怕水,颱風天也要擔心倉庫漏水……。林老闆說:他把客人當成朋友,凡事親力親為,這是他的書局管理哲學了。
停止營業前,讀者留下對博克的感謝
午餐完畢,雨勢稍歇,我問林老闆:能不能去看看博克書局呢?車子離開大賣場,我們穿街走巷回到市區,隔著暴雨的車窗,我終於見到了博克。林老闆放慢車速,他說最初這裡只是一片荒地、長著兩棵檳榔樹。光是蓋屋,他就花去了半年時間。二〇〇〇年十二月一日,博克書局開幕,二〇一六年四月五日休業,前後共計十六年。我說:正是一個青少年的歲數,博克已經長大了。
結束博克書局的營運,林老闆提及心情其實沒有多大變化,清出了一百多個書櫃、十幾卡車的書籍,或者送人或者捐贈,走在路上時常遇到客人,博克其實已以另種形式在你我的心中長存。時間現在變的餘裕多了,四年級的他,最近開始接觸更多課程,重新當起學生。離開博克,最後我們來到距離書店不遠的全家超商,就著落地窗戶再說博克,眼看市區雨勢終於由強漸漸轉弱。林老闆讀書廣泛,尤以歷史書籍為喜,外省第二代的他,對於一九四九的歷史特別感到興趣。我們一起分享了關於王鼎鈞、齊邦媛、張拓蕪,乃至更多大江大海的戰爭敘事。林老闆說,他想向仍在書店經營路上的所有同業致上敬意,聽到這話,我對林老闆和他的博克故事更加感佩不已。
熄燈的博克
台灣書店的消失與誕生意味著台灣知識的此消彼長。每間書店的出現,象徵著我們正在尋求新形式與新語言與新內容;每間書店的消失卻不只是消失,它會在另處生出新機,結出花果,因其精神終會被傳遞、被賡續、被牢記著。
多年以前只是兩棵檳榔樹,一塊雜草叢生地的荒地,然而曾經它被如此慎重的規畫成為一間書店,這裡是博克。
多年以後,我們不知它將會變成什麼?可請你千萬要記得,這個地方叫Book。
圖片提供:書店裡的影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