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讀書人選書】關於這個社會上 付出與社會地位最不相稱的族群-《做工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謝謝你讀完這本書。我感謝您願意和我一起關注和瞭解我生命中的這些人,這些師傅很可能就在你們身邊,就在工地的圍籬裡、在下水道內、在每一台貨車裡面,在檳榔攤內、暗巷的轉角。
2020年台劇「做工的人」在HBO首播,寫下平均0.92的成績,同時也成為影音平台 my Vedio 拿下2020上半年最受歡迎的戲劇。這部以台語為主的戲劇創下佳績,身為台語母語者固然感到高興,卻又為其過度強調的娛樂性感到惋惜,但或許為了獲得大眾關注,如此的表現手法也成為必要之惡。
2017年出版的原著小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透過身為青年監工的特殊身份與視角,寫下主流社會長久忽視的底層勞工階層。比起改編後的戲劇,林立青的文字寫實許多,也更加未經修飾。相對於戲劇觸發的同情心,書中不只承載了對於弱勢的關懷,更有著因為藍領階級養尊處優的社會,無法輕易迴避的批判。
有些人認為工地現場的師傅容易疏於照顧兒女,但就我的觀察似乎沒有太大根據。和大多數的偏見一樣,這其實只是歧視下自以為的優越。
不論是外表、經濟,甚至是給予教育的能力,社會對於藍領階級的想像並不友善,在某些情境下他們甚至成為隱形人,彷彿現代社會的一切便利都是憑空而生。然而,當有藍領打破框架(如「泥水工週薪十萬」的新聞出現時)卻又帶著嘲諷與獵奇,彷彿他們僭越了自身的身份價值。雖然在書中解釋,十萬是高成本的產物,但試想房價動輒千百萬,工地師傅也學有專精,他們的專業與如此的薪水,真有如此「稀奇」嗎?
除了工地藍領階級,書中探討的還有以工人為核心,向外延伸,同樣弱勢、被主流社會屏棄的拾荒者、性工作者、看板人、移工及外籍配偶等。藉由作者細膩的觀察,他們為了生活勤勉工作的樣子,不再被忽視,透過各種作者的反思與控訴,也挑戰了台灣社會充滿矛盾的價值觀。
如果我們判斷人的標準,是用刻苦,是用勤勉,是用力爭上游的努力和對於生活的認真,去決定一個人的品格,那我們不可能看不出來她們值得擁有尊敬,我們又怎麼能夠允許這個社會將她們分別列上不同的標籤呢?
《做工的人》如書名,描寫的是透過勞力,賺取生活所需的族群。書中描述了他們的生活樣態、喜怒哀樂,也解釋了他們的外在表現是如何社會刻板印象。但在他們備受歧視的同時,不論是體恤超商工讀生的辛勞,或是對於彼此之間的情義相挺,卻也是現代都市社會中,少見的人性光輝。
「這社會要求他人有尊嚴活著的,幾乎都是不需為下一餐煩憂,並且收入穩定的人。」林立青在書中的這句話,或許正能總結整本書,想要傳達給自己同溫層外的訊息。他與這本作品的出現,讓我們開始看見「做工的人」,也提醒了生活在水泥叢林的我們,應該對於這群長久被忽視的「叢林培育者」,相應的尊重與疼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文書名「或然率」(ความน่าจะเป็น),來自泰國的翻譯短篇小說集《(p)》,其中又以篇章〈括弧裡的或然率〉最具代表性。透過對於身處於現代社會的自我碰撞與質疑,被譽為泰國村上春樹的帕達・雲,以括號內的文字反客為主,不只挑戰了文學的表現方式,同時也讓讀者了解泰國文學蘊含的強大動能。
二戰期間,蘇聯投入超過一百萬女性進入戰場,她們是狙擊手、砲兵、坦克兵、護士、空軍飛行員、游擊隊員等,除了填補受到納粹德國重創的軍力空缺,也成為最後勝利的關鍵因素。然而,戰爭結束後,她們卻必須將所有的成就讓給男性,自願或被迫在充滿英雄主義、男性為主的「偉大」戰爭故事下噤聲。
2018年,英國民調公司益普索莫里(Ipsos MORI)公布無知國家排名,其中台灣人民無知程度高居第三,不只引發國人缺乏國際觀的批評,甚至有許多輿論認為國內媒體並未報導國際新聞,才是罪魁禍首。然而,點開求職網站,幾乎隨時能看到各大新聞台徵求各語言編譯人才。
一樁雪崩意外,兩個倖存者,卻出現彼此對立的言論。在形同開放式密閉空間的海拔6千公尺高山區,登山隊的罹難,究竟是單純的意外?還是精密謀畫過的謀殺?歷經劫難後的生還者,又背負著怎麼樣的命運?
屏東,數十年來彷彿只是墾丁的代名詞,直到近期隨著各種國家大型活動、觀光推廣,才讓外界逐漸注意到更多兼容並蓄的內涵。其中,首府屏東市,舊稱阿緱,不只是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更是曾經充滿日式建築風情的文化之都,卻在百年之後隱沒在現代建築,與眾人的記憶中。
「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這樣的數字,恐怕與不少人的想像衝突。除了被貼上好逸惡勞的標籤,常常必須面對「有就好了,還挑?」的目光,甚至連被性騷擾等不合理的對待,「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然而,我們似乎都忘了街友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或許只是運氣差了點。
原文書名「或然率」(ความน่าจะเป็น),來自泰國的翻譯短篇小說集《(p)》,其中又以篇章〈括弧裡的或然率〉最具代表性。透過對於身處於現代社會的自我碰撞與質疑,被譽為泰國村上春樹的帕達・雲,以括號內的文字反客為主,不只挑戰了文學的表現方式,同時也讓讀者了解泰國文學蘊含的強大動能。
二戰期間,蘇聯投入超過一百萬女性進入戰場,她們是狙擊手、砲兵、坦克兵、護士、空軍飛行員、游擊隊員等,除了填補受到納粹德國重創的軍力空缺,也成為最後勝利的關鍵因素。然而,戰爭結束後,她們卻必須將所有的成就讓給男性,自願或被迫在充滿英雄主義、男性為主的「偉大」戰爭故事下噤聲。
2018年,英國民調公司益普索莫里(Ipsos MORI)公布無知國家排名,其中台灣人民無知程度高居第三,不只引發國人缺乏國際觀的批評,甚至有許多輿論認為國內媒體並未報導國際新聞,才是罪魁禍首。然而,點開求職網站,幾乎隨時能看到各大新聞台徵求各語言編譯人才。
一樁雪崩意外,兩個倖存者,卻出現彼此對立的言論。在形同開放式密閉空間的海拔6千公尺高山區,登山隊的罹難,究竟是單純的意外?還是精密謀畫過的謀殺?歷經劫難後的生還者,又背負著怎麼樣的命運?
屏東,數十年來彷彿只是墾丁的代名詞,直到近期隨著各種國家大型活動、觀光推廣,才讓外界逐漸注意到更多兼容並蓄的內涵。其中,首府屏東市,舊稱阿緱,不只是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更是曾經充滿日式建築風情的文化之都,卻在百年之後隱沒在現代建築,與眾人的記憶中。
「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這樣的數字,恐怕與不少人的想像衝突。除了被貼上好逸惡勞的標籤,常常必須面對「有就好了,還挑?」的目光,甚至連被性騷擾等不合理的對待,「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然而,我們似乎都忘了街友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或許只是運氣差了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工族又怎麼樣呢?作者替我們問了這個問題。她長期記錄一群被拋在就業市場底層的勞動力,如何經歷低薪、過勞、沒保障及婦女歧視等困境;同時也反思政府部門作為,並試圖從優良企業尋找火花,提出解套方法。本書呈現出日本經濟內部真實的一面,是一本優秀的紀實報導。
Thumbnail
藐會社之山,有真人居焉 肌膚帶香水,趕工若瘋子;不食早餐,吸飲咖啡;乘公車,御U-BIKE,而遊乎早會之外。 ─出自 你所不知道的莊子 熟悉某的各位,應該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地仙修煉手冊》,那是一個針對道家哲學如何走入現代人生活的特輯。 然而在現代人當中,有一個特別大的群體,叫做 社畜 努力
有這麼一群人,不用學歷、職務、經濟能力來分高低,就是民國四五年級生,受過正規教育的,認為該做的事,他們不做,認為不該做的事,他們做的很引以為傲。無以群之,所以叫他們下流階層。 舉個例子吧!有些人寧可兩天上一次酒店,卻沒想過給孩子固定的一個家,在酒店裡拼命的發小費,然後孩子跟他要三百元買本書時,他一
Thumbnail
《做工的人》(英語:Workers)是2020年的台灣電視劇集,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散文集《做工的人》。由鄭芬芬執導,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曾珮瑜主演,是台灣首部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的電視劇集。全劇共六集,在2020年5月10日起播出。
Thumbnail
此篇小說透過主角粗樹伯老實誠懇的第一人稱,展現工廠體系中勞工既卑微又可憐的處遇。開篇小說便從粗樹伯面容如老蟾蜍般道道溝渠,描寫其生活不易的艱難,對比上位者隨意解僱和高高在上的施恩貌,其誠懇的自述及卑微的態度,顯得特別令人不忍。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地上遇到的工人,以及他們的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和師父的互動,作者分享了對工作和生活的感悟。文章中處處透露著樸實和簡單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本劇經同名原著改編後,更加深理解了做工的人的工地環境(取景自位於台南正在興建中的29層樓建物)、工地食物鏈(環保局>工地主任>承包商=工頭=包頭>大師>小工>臨時工)、工種(噗嚨共三人組:鐵工阿祈、模板工阿昌和怪手司機阿全)、工地術語(「上手」:氧氣乙炔、「外事仔」:下班兼差、「41仔」
Thumbnail
「精彩、引人入勝」無法完整形容我看完本書的觀感,他帶給我更多的是對自我探問,以及對移工朋友生活現況的好奇心。這本書是由一位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資深記者簡永達、根據 7 年間對政府、移工團體、仲介採訪的內容所出版的著作《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內容淺顯易懂,並能引領讀者用更開闊的思考方式觀察移工議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工族又怎麼樣呢?作者替我們問了這個問題。她長期記錄一群被拋在就業市場底層的勞動力,如何經歷低薪、過勞、沒保障及婦女歧視等困境;同時也反思政府部門作為,並試圖從優良企業尋找火花,提出解套方法。本書呈現出日本經濟內部真實的一面,是一本優秀的紀實報導。
Thumbnail
藐會社之山,有真人居焉 肌膚帶香水,趕工若瘋子;不食早餐,吸飲咖啡;乘公車,御U-BIKE,而遊乎早會之外。 ─出自 你所不知道的莊子 熟悉某的各位,應該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地仙修煉手冊》,那是一個針對道家哲學如何走入現代人生活的特輯。 然而在現代人當中,有一個特別大的群體,叫做 社畜 努力
有這麼一群人,不用學歷、職務、經濟能力來分高低,就是民國四五年級生,受過正規教育的,認為該做的事,他們不做,認為不該做的事,他們做的很引以為傲。無以群之,所以叫他們下流階層。 舉個例子吧!有些人寧可兩天上一次酒店,卻沒想過給孩子固定的一個家,在酒店裡拼命的發小費,然後孩子跟他要三百元買本書時,他一
Thumbnail
《做工的人》(英語:Workers)是2020年的台灣電視劇集,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散文集《做工的人》。由鄭芬芬執導,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曾珮瑜主演,是台灣首部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的電視劇集。全劇共六集,在2020年5月10日起播出。
Thumbnail
此篇小說透過主角粗樹伯老實誠懇的第一人稱,展現工廠體系中勞工既卑微又可憐的處遇。開篇小說便從粗樹伯面容如老蟾蜍般道道溝渠,描寫其生活不易的艱難,對比上位者隨意解僱和高高在上的施恩貌,其誠懇的自述及卑微的態度,顯得特別令人不忍。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地上遇到的工人,以及他們的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和師父的互動,作者分享了對工作和生活的感悟。文章中處處透露著樸實和簡單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本劇經同名原著改編後,更加深理解了做工的人的工地環境(取景自位於台南正在興建中的29層樓建物)、工地食物鏈(環保局>工地主任>承包商=工頭=包頭>大師>小工>臨時工)、工種(噗嚨共三人組:鐵工阿祈、模板工阿昌和怪手司機阿全)、工地術語(「上手」:氧氣乙炔、「外事仔」:下班兼差、「41仔」
Thumbnail
「精彩、引人入勝」無法完整形容我看完本書的觀感,他帶給我更多的是對自我探問,以及對移工朋友生活現況的好奇心。這本書是由一位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資深記者簡永達、根據 7 年間對政府、移工團體、仲介採訪的內容所出版的著作《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內容淺顯易懂,並能引領讀者用更開闊的思考方式觀察移工議題。